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民辦高校教師的情緒勞動

學問君 人氣:5.76K

[論文關鍵詞]民辦高校 教師 情緒勞動 不良情緒

淺議民辦高校教師的情緒勞動

[論文摘要]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付出了大量的腦力勞動。同時,教學作爲一門強調情境表演的,教師還需投入很多情緒勞動。隨着民辦高校的成長,民辦高校教師作爲一個特殊的羣體,受到來自於各個方面的關注。本文嘗試分析民辦高校教師勞動的特點、情緒勞動及其影響因素,並分析了有可能出現的不良情緒和不健康。提出調整對策。
  
  在當代社會激烈的與職場競爭下,高校改革也在大刀闊斧地進行。民辦高校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涌現,高校教師、尤其是民辦高校教師面臨更多的問題和壓力。本文透過對“情緒勞動”的闡述,爲民辦高校教師及其者提供新的視角,以期對情緒的管理、工作效率和滿意度的提高起到探討作用。
  
  一、民辦高校教師勞動的特點
  
  與其他職業的勞動相比,民辦高校教師的勞動有其自身的特點。
  1,複雜性。
  (1)勞動對象的複雜性。民辦高校的學生入學成績在整體上低於公辦高校,入學時的素質參差不齊,家庭條件呈兩極分化。教學的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分析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師職責的多重性。“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對學生的和教導,不僅包括傳授專業知識,還要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及適應社會的能力。教師扮演了父母、長者、朋友等多重角色。
  (3)勞動過程的複雜性。教師勞動的過程是一個腦力、體力勞動和情緒勞動相統一的過程。
  (4)成果表現形態的複雜性。教學成果需要在學生踏入社會以後方能顯現,且表現形式也不太明顯,僅僅透過考試成績和學生當時的評定來考評教師的教學效果遠遠不夠。
  2 長期性。教師的勞動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除了站在講臺上的45分鐘,還要花大力氣查閱各種資料、備課、改作業、進修、做科研、跟學生談心,等等。雖然大部分民辦高校教師不實行坐班制,但其每天工作時間遠遠超過八個小時,且並不侷限在教室和辦公室。迫於招生壓力,民辦高校較公辦高校更加重視學生。比如對大一新生早晚的強制性自習,就要求教師付出更多的精力來予以。目前,大多數民辦高校處在偏遠的郊區,教師食宿在學校,家人不在身邊,甚至出現“教學即生活、生活即教學”的局面。
  3 高壓性。在民辦高校,教師除了繁重而緊張的腦力勞動外,又具有一定的體力勞動特點。以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天河學院(以下簡稱“我院”)爲例,一名教師的周教學任務是18課時至22課時以上,可能同時包含兩三門課程。他們不僅要參加學校的各種會議、參與學生管理等工作,還要完成一定數量的科研任務。值得一提的是,民辦高校的人事制度非常靈活,既加大了教師的流動性,也增加了教師失業的機率。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面前。作爲一個社會人,民辦高校教師同樣面臨生活的高壓。
  4 專業性。儘管民辦高校一般會倡導應用型爲主的教育,但鑑於與初、相區別的本質特性,教師必須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方能具備教授學生的資格。
  5 實踐性。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後,學生就要踏入社會,高校相當於學校和社會間的緩衝區。所以,學生在高校接受的知識應具有一定的實踐性,這也正是很多高校需要雙師型教師的原因。以我院爲例,院方就鼓勵教師在寒暑假深入企業積累經驗。
  
  二、情緒勞動
  
  1 情緒勞動的起源及概念。情緒勞動是組織行爲學、社會心的概念,最早由Hochschild於1979年提出。她在1983年出版的著作中對空姐的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指出她們的工作不僅具有生理方面的要求,而且更有情緒方面的要求:必須時刻應付乘客和她們自己的情緒問題。情緒勞動是指個體在與內外部顧客進行交往的過程中,努力管理和調控自己的情緒表現,以使之與組織需要的情緒行爲相一致。根據內心體驗與外在表現的一致性程度,可將情緒勞動分爲表面行爲(即保持內心的情緒體驗不變,只改變外在的情緒表現)和深度行爲(即透過改變內心的情緒體驗以使之與表現要求相一致)兩個方面。
  在民辦高校的教學中,情緒勞動就是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往。在面對面、聲音對聲音的交往中,要求教師表達適當的情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教學情況表現出熱情、快樂、肯定等積極的情緒,偶爾也要表現憤怒、不滿的負面情緒。
  2 高校教師情緒勞動的特徵。心理學認爲,情緒是在客觀事物滿足或不滿足人的主觀需要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一種體驗。人的情緒活動是普遍、廣泛的,人時時在產生情緒、體驗情緒。然而,不能把教師所有的情緒活動都看成是情緒勞動。教師的情緒活動有以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