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現狀及策略論文

學問君 人氣:2.72W

[關鍵詞] 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現狀及策略論文

2004年《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頒佈,隨後教育部啓動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該計劃明確提出,在3年內組織全國中小學教師完成不低於50學時的培訓。爲保證完成這一艱鉅的任務,全國已經普遍展開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隨着培訓工作的展開,制約培訓效果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解決策略。

一、存在的問題

筆者參與了河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工作,培訓過程中透過與受訓教師的深入交談,親身觀察以及反思,發現當前培訓中存在不少制約培訓效果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基層領導對培訓缺乏正確的認識。培訓過程中我們發現許多教師把這次培訓稱爲計算機培訓(或者微機培訓),究其原因,是上級領導發的通知中就把這次培訓稱爲微機培訓,致使許多教師把這次培訓與以往的各種計算機技術能力培訓等同了。部分學校領導理念認識和組織管理不到位。在與受訓教師的交談中,有些老師反映所在學校的領導根本不瞭解此次培訓的內容和意義,在學校內也沒有建立有效的支援服務系統,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並沒有針對教師運用教育技術設立評價和激勵機制,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時性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解決,久而久之就會產生退縮心理,積極性不高。多數培訓方式和內容脫離中小學教學實踐,缺乏針對性。對於目前的培訓,受訓教師的普遍反映是主講教師不太瞭解中小學課堂,其所採用的培訓形式嚴重脫離中小學教學實踐,缺乏典型案例。受訓教師所工作的學校軟硬件環境有很大差異,個體能力層次差異也很大,培訓中沒能針對學校和受訓教師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分析,仍然採用統一的教材和步調,在培訓方式和內容上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發展時期受訓者的需求,所以最終的培訓效果並不理想。培訓模式比較單一。這次培訓在推進方式上主要有兩種模式,即核心培訓和全員培訓。核心培訓模式是首先培養一批學校的骨幹教師,開展教育技術整合於教育的嘗試,而後再“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全員培訓模式指的是對全體教師實施教育技術的整體培訓。目前,很多省份採用的培訓組織形式是先“核心培訓”再“全員培訓”,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機構中接受培訓的骨幹教師的培訓效果直接影響到以後的全員培訓,部分高等教育機構中的培訓脫離了中小學教學實踐,進而影響了整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實施效果。

二、解決問題的策略

要解決目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培訓中出現的問題,根本在於提高認識,從需入手,促進培訓模式的多樣化,並建立良好的保障機制。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受訓教師的積極性,使培訓取得預期的良好效果。

(一)精選主講教師,關注中小學課堂,注重案例學習中的知識建構,以學員的觀點引領和發展課程

教育技術的價值在於教育實踐,所以能力從實踐中建設,並用於實踐,這就是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指導思想。爲了發展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將技術有效應用到教學過程中去,培訓要從中小學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和自身發展出發,緊密聯繫新課程教學,強調主體參與,動手動腦,使受訓教師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在體驗過程中輕鬆學會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並感受到教育技術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講教師必須熟悉中小學課堂,注重受訓教師的專業發展。應樹立以培訓促專業發展、以研究促培訓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師教育理念,在培訓實踐過程中注重重構大學與中小學的合作伙伴關係,消除目前大學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所出現的從理論到理論,被中小學教師戲稱爲“空對空”的培訓現象。

針對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培訓特點,在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主講教師要注重教學設計案例的利用,並將案例作爲連接理論與實踐的中介。在案例學習過程中,課程的發展是動態的、非線性的、複雜的、非全部預先設計好的,它是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主講教師應能夠透過對案例的解讀、分析、評價、修訂等活動,促使參加培訓的教師建構出相應的理論框架,實現由“例”到“理”的`上升。

(二)關注受訓教師需求,以受訓教師爲中心,採用“選單式”培訓方式,增加校本培訓

學科教師參與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動力,主要來自於期望利用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改良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從而縮小學生實際水平和教育目標之間的差距。因此對教師的實際需求的細緻把握,是決定培訓效果的關鍵所在。所以應採用問卷、訪談、觀察等各種方式進行培訓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訓需求資訊和確定培訓需求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還要找出目標期望值與教師現狀之間的差距,從而保證培訓目標的合理性。現階段的培訓內容應以教師如何進行深層次的資訊技術與課程整合爲主。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的主戰場在學校,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培訓方法、過程必須緊密結合中小學教師的教學實踐及自身發展的需要,緊密聯繫新課程教學,所以培訓方式要多樣化,校本培訓在時間安排上應該具有靈活性,在內容上應具有一定的權變性,培訓方式宜豐富多樣,組織上要有可靠的保證。因此,增加校本培訓是最佳的選擇。校本培訓以教師所在學校爲基本培訓單元,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求爲出發點,又以其具體實踐爲落腳點,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爲主要目標,把培訓與教學、科研等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它與一所學校的校情緊密相聯,與教師的工作相伴同行,使教師所學到的教學技能和理論能迅速地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培訓結果可直接轉化爲“教育生產力”,可以填補培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鴻溝。

(三)組織實施和建立保障機制,使中小學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得到良性發展

在學校內要建立有效的支援服務系統,在日常的教學管理中設立針對教師運用教育技術的評價和激勵機制,整合多種培訓組織形式,由學校自己建立師資培訓小組,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管理和組織整個培訓工作,包括對於培訓效果的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各學校可以和大學、進修學校、教育學院等培訓機構合作,邀請培訓機構有關人員給學校提供實時或定期的支援和服務,也可以向培訓機構提供培訓資訊,傳達學校的需要,然後由培訓機構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併到學校進行實地培訓。在優秀課、公開課等課程評價機制上要與教育技術能力掛鉤,使受訓教師真正感受到應用教育技術的意義和作用。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小學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得到長期的良性發展。

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任重道遠,要想使培訓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方方面面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