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化戰略轉型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4W

【摘要】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國際文化戰略全面競爭的時代。文化創意產業作爲形成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世界進程的重要力量,已被世界各國高度重視。本文從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和特徵,提出了只有進行國際化戰略轉型,才能提升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綜合競爭力。

論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化戰略轉型論文

【關鍵詞】 文化創意產業 國際化 戰略轉型

隨着科技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愈演愈烈,一些全球性的文化產業集團正在尋求從“規模優勢”向“範圍優勢”的轉化。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出現跨國文化企業,文化產品的生產、製作和消費也出現了跨地區、跨國界的合作,一個全新的文化創意產業生產力時代正在到來。在文化經濟理論家凱夫斯看來,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經濟活動會全面影響當代文化商品的供求關係及產品價格。一個國家如果把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眼光僅侷限於國內市場,缺乏世界市場的支撐,那麼它的全面和可持續發展是不可能的。

一、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態勢

據聯合國統計,全球的文化創意產業已從2000年的8310億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1.3萬億美元,大大高於全球GDP7%的增長速度。創意產業佔全球GDP的7%,並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長,文化創意產業實踐的全球蜂起已成爲一個基本的事實和發展趨勢。從當前文化創意產業全球化態勢看,發達國家憑藉其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豐富的人才資源,佔據了世界文化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成爲文化創意產業國際貿易的最大受益者。以現代傳媒產業爲例,長期以來,西方少數發達國家和國家集團在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中一直處於高端,壟斷着世界的話語權,而大多數國家處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世界體系的邊緣地帶,文化創意產業出口額小,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較弱。據統計,在世界文化產品市場交易額中,美國是文化創意產業的最大出口國,美國影視業在全球市場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電影國際銷售額佔全球份額的85%,2002年美國僅核心版權產業中的計算機軟件、電影、錄像和出版等四大行業的海外銷售和出口達到了892.6億美元,遠高於英國、日本等其他發達國家。

相比之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遠遠落後於國外發達國家。數據顯示,2004年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爲3340億元人民幣,佔GDP的2.15%。如果除去相關產業層的影響,那麼居於文化創意產業內涵的文化核心層產值和外圍層產值僅爲1828億元,對GDP的貢獻爲1.14%。從產業態勢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形成了以小作坊與大集團兩種投資主體爲主的局面。小作坊多爲國內藝術家羣體與文化創意設計領域的小企業,他們以集羣方式集聚生產,直接將創意思維進行市場轉化,以滿足國內普通民衆迅速擴大的文化產品需求,其競爭優勢主要在於集羣效應與較低的運營成本,但他們很少參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的建構。大集團主要是指由跨國公司設立的獨立或非獨立的研發機構,他們集中於研發設計領域,其競爭優勢在於跨國公司雄厚的資金、企業規模、市場佔有率、品

牌認同和銷售網絡,在外部資源運用、創意更新方面佔據壟斷優勢,處於全球價值鏈的高端位置。

二、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的發展特徵

1、國際文化創意產業輸出模式正在由單一輸出向多元化輸出轉變

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初期,世界文化創意產業國際貿易以產品輸出爲主。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深,國際合作範圍不斷擴大,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也正在向多元化模式轉變。特別是一些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在不斷將其文化創意產品推向國際市場的同時,爲節約生產經營費用,降低國際交易成本,突破產品打入國外市場過程中所遇到的國家保護主義等各種障礙,企業開始關注資本的擴展、品牌的推廣以及管理模式的輸出等國際化發展模式。

2、國際合作是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的重要途徑

國際合作是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國際合作中處於不同的分工地位。發達國家處於產業鏈高端環節,掌握着產業關鍵技術和核心創意,而發展中國家則處於產業鏈低端環節,主要以加工生產以及部分非關鍵技術研發爲主,大多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另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合作中所採用的合作方式也不同。合作開發是跨國公司廣泛採取的一種戰略聯盟方式,充分利用兩個企業的資源優勢,共同開發產品,從而實現雙贏。產品外包、引進專利生產、品牌代理等方式是發展中國家企業參與國際合作的主要模式,也是跨國公司開拓發展中國家市場的主要途徑。

3、跨國公司是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的重要載體

近年來,跨國公司更加重視整合國際資源,加快併購重組,利用其技術先發優勢和全球經營優勢,加強世界範圍內的知識產權保護,佔據了世界文化創意市場的絕大部分份額,成爲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的重要力量。如德國的貝塔斯曼集團是全球媒體業排行第三的超級集團,在全世界擁有數百萬會員,透過收購、兼併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英語商業圖書出版集團。2003年,貝塔斯曼併購北京21世紀錦繡圖書連鎖有限公司,這是我國圖書業第一起外資併購案,2005年又與遼寧出版集團合資成立遼寧貝塔斯曼圖書發行有限公司,其業務開始全面進入中國出版物分銷市場,給國內出版業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三、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戰略轉型

面對全球化的文化創意產業分工格局,我國應積極加強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研究,找準戰略地位,以最適合的方式參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的建構。

1、制定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目標,豐富文化“走出去”戰略內涵

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是一個在發展中不斷變動的體系,具有不斷增值性特徵。因此,在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目標時,要建立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的這一座標,也就是說,應把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戰略這一命題放到整個世界的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中來考察,建構與現代世界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相和諧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分工體系,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繁榮與發展。同時,要以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爲目標,不斷豐富文化“走出去”戰略的內涵。文化產品的“走出去”,只是整個文化“走出去”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國際文化戰略競爭時代的到來,我國要想在未來的國際文化戰略競爭中真正獲得文化戰略競爭優勢,就應在文化制度設計上獲得戰略性創新,這也是文化“走出去”戰略的核心與根本。

2、發揮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國際比較優勢,確立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地位

文化創意產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需要許多資源條件,不是所有的國家和地區都適合發展任何形態的文化創意產業,也不是任何一種文化創意產業形態都適合參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的建構。只有那些影響當前國際文化秩序的文化創意產業,才構成當下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的重要內容,纔是具有戰略價值的。這就要求我們把着眼點放在全球,尋找和利用自身的國際比較優勢,開發研製具有本土化、民族特色的產品,以謀求產業鏈的高端位置。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爲我們在國際上成功營銷自己的創意產品打下了基礎,提供了可能性。把中國的優秀創意產品推廣到國外去,不僅能夠滿足國外消費者的精神需求,推動文化產業額的大幅增長,更重要的'是,國際文化貿易的繁榮對於傳播我國的精神文化內涵進而提升國家綜合實力有重大意義。除了傳統優勢文化產業外,我國還應高度重視現代傳媒業的發展。傳媒業是最能深刻影響世界運動行爲的文化產業,當單一的傳媒產業還構不成參與新一輪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重建所需要的力量的時候,透過建立區域文化創意產業合作機制,以區域文化創意產業的綜合力量參與文化創意產業的國際市場競爭,那就有可能借助於國際政治或地緣政治的力量,遊戲規則,演繹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重建所需要的力量形態,獲得在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新一輪的建構過程中的話語權,從而使得新的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和國際文化新秩序朝着有利於本國、本地區文化利益最大化的方向發展。 參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的建構,還要進行制度輸出,要想辦法建立起國際文化市場規則的中國標準,確立自己的產業標準國際地位。我國擁有參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競爭的資源優勢和市場優勢,但在許多方面還沒有形成可供其他國家認可的國際標準,並且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知識產權制度和市場準入制度等方面還沒有取得創造性成果。因此,應組織力量對其中涉及國家文化戰略競爭性的問題進行全面、系統地研究,確立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標準。

3、完善文化創意產業制度安排,創建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創意價值的物化與市場體現依賴於一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在一個充分市場化的環境中,創意產業的各個要素都可以無障礙的快捷流通、快速集結。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備的文化立法秩序,形成完整的文化法制內容,就應適度放寬文化創意產業市場準入和文化產品審查制度,積極培育和鼓勵具有完全獨立法人地位的文化企業集團和國際文化創意產業投資主體,有選擇的在文化創意產業核心環節參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形成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支援。另外,要擴大城市的寬容度與可融入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建立穩定的創意階層智慧庫,形成產業發展的知識支撐;建立產權交易平臺和完善產權交易體系,構築產權流轉順暢和交易自由的公共平臺。這樣可以使世界各國在一個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文化秩序內,享有充分的文化發展權利,從而最大限度地維護人類文化的多樣性。

4、加強文化體制改革,積極參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的構建

要把文化創意產業的成果轉化成公共文化產品和公共文化服務,就必須樹立科學的文化體制改革觀,對締造新的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戰略進行多角度的、全面系統的理論證僞。在全面總結和反思前一輪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成果的基礎上,分析當前文化創意產業的制度性缺陷,建立起不同國家和地區在文化創意產業領域裏的全新關係,形成新的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和世界文化新秩序,培育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參與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分工體系和國家文化戰略競爭所需要的新文化生產力增長機制。

中國要在這場全球性的戰略競爭中贏得優勢,就應把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置於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強有中國特色的、以“文化原產地”爲核心標誌的文化創意產業建設,在實現經濟發展方式戰略性轉變的同時,實現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式的戰略性轉變。

(注:項目來源爲浙江省社科規劃重點課題“長江三角洲區域文化創意產業協調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編號爲08HZC306Z)

【參考文獻】

[1] 課題組: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國際化戰略研究[J].北京社會科學,2006(6).

[2] 胡惠林:構建和諧世界與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J].社會科學,2008(6).

[3] 褚勁風:世界創意產業的興起特徵與發展趨勢[J].世界地理研究,2005(12).

[4] 周蜀秦、徐琴:全球化的創意產業與城市空間再造[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