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財務價值觀的經濟學基礎—基於勞動價值論的分析

學問君 人氣:3.25W

〔論文關健詞」勞動價值論 價值管理 財務關係

淺談財務價值觀的經濟學基礎—基於勞動價值論的分析

〔論文摘要」文章着重研究了勞動價值論和現代財務學的價值範疇與價值決定,深入分析了兩種價值觀的內在聯繫,指出勞動價值論不僅構成我國傳統財務學的理論基礎,而且能夠爲我國現代財務學的發展提供養分。既研究了價值運動本身,又研究了財務關係是現代財務學的根本任務。

作爲經濟學重要分支的現代財務學,其管理目標和管理對象無不圍繞價值範疇不斷延展,呈現出顯著的價值管理特徵,價值增長、價值分配與價值評價構成現代財務學的基本框架。由此可以認爲,研究財務學必須以價值概念爲起點,構築科學完整的價值管理體系。

一、勞動價值論的價值範疇與價值決定

古典經濟學關於勞動價值的濫腦可以追溯到1776年斯密的不朽著作《國富論》。他認爲“價值”的涵義是雙重的,包括“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價值一詞有兩個不同的意義,它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又表示由於佔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可叫做使用價值,後者可叫做交換價值”。斯密是從社會分工的角度引出了交換價值,並進行深人研究的,他認爲一個人的貧富是由他所享受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多少決定的.。社會一旦確立了分工的秩序,那麼每人所需要的物品,只有很小一部分是自己的勞動生產的,很大一部分要依靠與他人勞動生產物的交換。所以,商品之間的交換實際上是勞動之間的交換,商品的交換價值也自然由勞動來決定。所以“只有勞動纔是價值的普遍尺度,換言之,只有用勞動作標準,才能在一切時代和一切地方比較各種商品的價值”。但是,究竟是什麼勞動決定商品的價值,斯密的回答是混亂的,他提出三種價值決定說,其一,價值由耗費的勞動決定。“勞動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任何一個物品的真實價格,即要取得這一物品實際上所付出的代價,乃是獲得它的辛苦和麻煩”側。這一點肯定了商品價值由勞動決定,按馬克思的觀點看是一個科學的結論。其二,價值由購買的勞動決定。斯密認爲,“對於佔有財富並願用以交換一些所需產品的人來說,它的價值,恰恰等於它使他們能夠購買或支配的勞動量”川。在這裏,斯密把勞動和勞動產品等同起來,從而混淆了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與商品交換中所購買的勞動。其三,價值由收人決定。商品的價值從由生產耗費的勞動量決定轉化爲由購買的勞動量決定,而購買的勞動量由工資、利潤、地租三種收人決定。由此可見斯密未能徹底地堅持勞動價值論。

作爲古典經濟學的集大成者,李嘉圖在批判斯密的價值決定論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指出商品的價值構成不僅包括生產這種商品時直接耗費的勞動,而且包括生產這種商品時所使用工具中的間接耗費的勞動。透過對簡單勞動與複雜勞動、不熟練勞動與熟練勞動的劃分,得出了在相同時間內不同性質的勞動創造的價值不同的結論。這無疑是勞動價值論的重大發展和歷史性飛躍。然而,由於把勞動和勞動力混同一談未加區分,李嘉圖學派始終未能走出導致其理論解體的兩個難題,即(1)如何用價值規律說明資本與勞動的交換?和(2)如何解決價值規律與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矛盾?這兩個難題直到馬克思第一次將勞動和勞動力區別開來,指出勞動力成爲商品,勞動力的使用即勞動,是創造價值的源泉,並在《資本論》第三卷中完全建立了平均利潤與生產價格理論後,才最終得以成功地解決。

馬克思在揚棄前人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邏輯嚴整而“純粹”的勞動價值論。其要點如下:

1.深刻分析了商品二要素—使用價值和價值。馬克思把交換價值和價值明確劃分開來,闡明瞭兩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他說:“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困“物有用性使物成爲使用價值。”接着,馬克思指出“同一種商品的各種有效的交換價值表示一個共同的東西。’,川這裏的“共同的東西”是什麼呢?馬克思分析說:“作爲交換價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別,因而不包含任何一個使用價值的原子。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馬克思認爲,一旦把使用價值撇開,就把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具體形態也抽去了,各種勞動也就不再有什麼差別,都化爲相同的抽象的人類勞動。“作爲價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勞動時間。基於此,我國《政治學》教科書上給出了一個衆所周知價值定義:“所謂價值,是指凝結在商品中的一般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而交換價值不過是價值的表現形式,所以說,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