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析關於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勞動價值論

學問君 人氣:1.34W

論文關鍵詞:經濟全球化 勞動 勞動價值論

試析關於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勞動價值論

論文摘要:本文從三個方面闡述了關於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的勞動價值論。一是人類勞動是在國際市場範圍內抽象平均的結果;二是勞動的抽象範圍更大地向國際領域擴展;三是須從科技知識的本質及作用認識勞動價值論。

我們所處的時代面臨的新的實際有兩大方面:就世界而言,那就是經濟全球化浪潮、科技革命浪潮蓬勃發展這個新的實際;就我國而言,那就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新的實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實行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些新的實際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面對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發展和變化,我們必須發展馬克思勞動價值論。

一、人類勞動是在國際市場範圍內抽象平均的結果

馬克思所處的世界,遠沒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如此深刻的經濟全球化,但那時伴隨着第一次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發展,國際分工、世界市場、世界經濟已經形成,而且對於這樣一個世界的實際,馬克思也力求在他的經濟理論研究中給予體現。馬克思在他1857年所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設想的經濟理論體系大廈由五個部分構成,即:(1)一般的抽象的規定;(2)資產階級社會內部結構(資本、僱傭勞動、土地所有制等);(3)資產階級社會在國家形式上的概括(稅、國債、公信用等);(4)生產的國際關係(國際分工、國際交換、輸出和輸人、匯率等);(5)世界市場和危機。

從馬克思的經濟理論體系的架構中可以看到,馬克思研究的政治經濟學既包括一國範圍的經濟運動規律即第(1)(2)(3)部分也包括國際範圍或世界範圍的經濟運動規律即第(4)(5)部分。雖然馬克思在有生之年對有關國際經濟的兩個部分的研究沒能像對一國範圍內經濟的三個部分的研究那樣獨立成篇,而是散見於他的《資本論》和其他著述中,但這並不應妨礙人們把馬克思揭示的一些經濟規律、範疇、理論從一國範圍與國際範圍相統一的視角來完整把握。對勞動價值論及其所涉及的範疇、規律—例如勞動、社會必要勞動、價值、價值規律等,無疑也應如是理解。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說明,商品的價值是人類抽象勞動的凝結,這是對價值最抽象最本質的規定。進一步的分析表明,人類抽象勞動的抽象範圍是不同的,從而有層次不同的價值形態。人類勞動在一國市場範圍內抽象平均的結果,凝結爲國別價值,國別價值量由一國生產某一商品的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所決定。人類勞動是在國際市場範圍內抽象平均的結果,凝結爲國別價值,國際價值量不是由一個國家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世界勞動的平均單位”決定的。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在世界市場上,“棉花的價值尺度不是由英國的勞動小時,而是由世界市場上的平均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兩種抽象範圍不同的勞動、不同的價值形態是有差別和聯繫的.。在一國市場上形成的社會必要勞動及商品價值在世界市場上就變成了“個別勞動”及“個別價值”而與社會勞動(國際的社會必要勞動)及社會價值(國際價值)相對應。因此可以說,從國際範圍來看,國別必要勞動的社會化程度是低層次的、不充分的國別價值,並不是真正的社會價值;只有國際必要勞動的社會化程度纔是高層次的、充分發展的,只有國際價值纔是真正的社會價值。正如馬克思所說:“真正的價值性質是由國外貿易才發展的,因爲國外貿易才把它裏面包含的勞動,當作社會勞動來發展。”

二、勞動的抽象範圍更大地向國際領域擴展

在當代世界,特別是近20年來,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這使勞動、價值、價值規律的作用發生了與過去時代不同的新發展、新變化。經濟全球化的一個基本內容是各種經濟資源日益大量地跨越國界在全球範圍內流動和配置。就商品服務的國際貿易而言,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初的40年代末,世界貿易額每年約600億美元,而20世紀末的2000年世界貿易額爲7.8萬億美元;不僅貿易的絕對數額大大增加,而且其相對比重也大大提高—全世界的貿易出口額佔世界總產出的比重,1950年僅爲7%,而到1999年已達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