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析“社會勞動價值論”

學問君 人氣:1.44W

論文關鍵詞:勞動價值論;第三產業;生產性勞動;非生產性勞動

論析“社會勞動價值論”

論文摘要:社會勞動價值論是錢伯海教授提出的勞動價值論的“新見解”。其所提出的“生產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科學技術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從社會看,產品價值只分解爲收入”、“第三產業都創造價值”等觀點需要澄清。對社會勞動價值主要觀點的辨析:非勞動生產要素不創造價值;科學技術極大的提高了創造社會財富的能力,但科技本身不創造價值和新價值;第三產業並非都創造價值,如果認爲第三產業都創造價值,那就混淆了生產性勞動和非生產性勞動的區別,從根本上否定了勞動價值論;社會總產品價值只分解爲收入的觀點是馬克思嚴厲批判過的“斯密教條”,它不僅在理論上不能說明產品價值中的C部分爲何消失,也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價值構成的現實。

一、“社會勞動價值論”的主要觀點

社會勞動價值論是錢伯海教授提出的勞動價值論的“新見解”。在《社會勞動創造價值之我見》一文中,錢教授提出:(1)“生產諸要素共同創造價值”,“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共同創造價值”;(2)科技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先進設備……創造出比舊設備多得多的價值和剩餘價值”;(3)“從社會看,產品價值只分解爲兩個部分:V M。因此,亞當·斯密關於價值全部分解爲收人的論斷,乃是一個精湛的見解和發現”;(4)由於土地生產諸要素共同創造價值,所以,“按資分配,給以相應的報酬,不存在剝削問題。”在《略論社會勞動創造價值》一文中,錢教授還提出:在市場經濟中,從事物質生產和非物質生產的各種社會勞動,即從事一、二、三次產業的勞動,都創造價值。“肯定一、二、三次產業都創造價值,這無疑是對傳統生產理論的重大突破和巨大發展。在《關於深化勞動價值認識的理論思考》一文中,錢教授把勞動價值分爲理論價值和實際價值。理論價值是由抽象勞動創造的,其價值量用勞動時間來計算;實際價值是指產值指標,也是使用價值指標,反映所產產品的使用價值量,即實物總量,稱爲實際價值或實物價值。不講實際價值,“這正是影響深化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認識的一個障礙。……如果僅有理論價值,以勞動時間計量,那再先進的科技勞動和管理勞動,都和一般勞動一樣,以勞動時間計量,不能增加勞動時間,也就不能創造價值。但如用實際價值考察就不同了。科學勞動所創造的產值要比一般勞動所創造的產值要高几十倍,甚至幾百倍。錢教授說,把勞動價值分爲理論價值和實際價值,亞當·斯密就提出來了。錢教授的上述論文發表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經濟理論界對錢教授的上述觀點進行了激烈的爭論,錢教授在大量的答辯文章中也進行了反駁。但是,在這些答辯文章中除了進一步闡述和重申其理論主張外,我認爲並沒有提出什麼新的見解。

二、對社會勞動價值論主要觀點的辨析

(一)非勞動生產要素是否創造價值

谷書堂、錢伯海教授都認爲非勞動生產要素也創造價值。非勞動生產要素有兩個涵義:一是指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即生產資料;另一是指資本和土地。錢教授所說的是第一種涵義的非勞動生產要素,谷教授所說的是第二種涵義的非勞動生產要素。谷書堂、柳欣教授認爲勞動、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在價值形成中都發揮了作用,但他們不認爲自己的理論是生產要素價值論,而認爲是“新勞動價值論一元論”。錢教授認爲“生產諸要素共同創造價值”,但他也不認爲自己的理論是生產要素價值論,而認爲是“社會勞動創造價值理論”。錢教授甚至還尖銳地批判了生產三要素論,他說:“按生產要素理論:認爲資本、土地、勞動共同創造價值,……根本不存在什麼剝削。顯然,這是爲資本家剝削製造理論依據。

從上述相互矛盾的說法中可以看出谷書堂、錢伯海兩位教授內心的矛盾。這種內心的矛盾是同他們混淆概念分不開的。他們混淆了使用價值的生產和價值的生產、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勞動過程和價值形成過程、價值形成過程和價值增值過程、價值創造和價值轉移等概念,同時還混淆了價值創造和價值佔有。在理論上,他們並非對這些概念的區別不熟悉。但在研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價值理論和分配理論時,沒有準確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至事實上混淆了以上基本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