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77W

支付體系發展進程中,在支付工具使用的發展上有兩大趨勢:一是票據、匯兌、銀行卡等非現金支付工具得到廣泛運用,現金使用明顯下降;二是非現金支付工具中支票等紙基支付工具使用呈下降趨勢,電子方式則顯著上升。總體來說,電子化的非現金支付工具廣泛使用是支付工具發展的大勢所趨,支票作爲最重要的借記非現金支付工具,其電子化意義重大。

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

爲促進支票的全國通用,中央銀行在全國範圍內逐步推廣了全國支票影像交換系統(以下簡稱“支票影像系統”,透過該系統支票實現了紙質票據的電子化和全國範圍內流通使用,在便利跨區域貿易活動的同時客觀上加速了支票電子化進程並廣受好評。經過初期業務量的迅速增長後,在近三年全國支付清算業務總量持續上升的大背景下,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量卻出現了持續下降現象,支票的電子化進程受到一定影響,箇中問題值得思考。

一、支票影像系統

支票影像系統是依託影像(圖像)技術將紙質支票轉化爲影像資訊,透過計算機及網絡將影像資訊在託收銀行和付款銀行之間進行傳遞和提不付款的業務處理系統。該系統主要用於支票的影像資訊傳遞和提不付款,相應資金轉移透過人民銀行建設的小額支付系統完成。

1.收款人收到付款人交付的支票提交其開戶銀行進行託收;

2.託收銀行審覈、掃描支票影像並補充電子數據資訊後向本行虛擬票據交換所(或本地票據交換所)發送託收支票影像資訊;

3.虛擬票據交換所向支票影像系統分中心發送支票影像資訊;

4.人民銀行支票影像系統分中心向支票影像系統總中心發送託收支票影像資訊;

5.支票影像系統總中心向支票付款行所在地的異地分中心轉發託收支票影像資訊;

6.異地分中心轉發託收支票影像資訊至付款行所在虛擬票據交換所(或異地票據交換所);

7.付款行虛擬票據交換所(或異地票據交換肺轉發託收支票影像資訊至付款行;

8.付款行檢查支票影像資訊並透過電子驗印(")無誤後檢查客戶付款帳戶餘額等資訊,根據檢查結果進行扣款或形成拒絕回執;

9.付款行向人民銀行異地支付系統CCPC(城市處理中心)反饋扣款成功/扣款失敗(含失敗理由)回執;

10.人民銀行異地支付系統CCPC將扣款成功/扣款失敗(含失敗理由)回執轉發至支付系統NPC(國家處理中心);

11.支付系統NPC將扣款成功/扣款失敗(含失敗理由)回執轉發至託收行所在地支付系統CCPC;

12.託收行所在地支付系統CCPC將扣款成功/扣款失敗回執轉發至託收行,託收行根據回執資訊進行入賬或後續退票處理。

二、支票影像系統的建設背景及積極意義

(一)支票影像系統的建設背景

一是支票全國通用前企業可使用的異地結算工具種類較爲匱乏。企業在異地採購貨物時攜帶現金,十分不便,因此使用很少,匯兌方式由於必須立即支付貨款也不受採購企業歡迎,商業匯票結算金額必須事先確定,銀行匯票需事先從銀行出票,也不甚方便。二是支票全國通用需要改變傳統支票實物傳遞模式。目前支票使用時主要有兩種流轉方式,支票持票人持支票直接到付款行辦理收款或支票持票人持支票到自己的開戶行辦理託收。支票全國通用後,採用以上傳統流轉模式需遠距離傳遞票據代價極高。三是計算機和電子驗印技術的發展使支票全國通用成爲可能。隨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帶寬和系統執行壓力等問題迎刃而解。電子驗印系統利用電子技術對客戶印鑑進行自動校驗,解決了支票驗印的核心問題,是支票影像系統運用中防範操作風險的關鍵手段。

(二)建設支票影像系統的積極意義

一是支票影像系統極大地便利了客戶資金結算。支票影像系統開通後,透過該系統託收的支票,無論距離遠近,正常情況下只需要2-3個工作日即可收到託收的資金,同時支票使用的綜合成本也遠低於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手續費用也不隨簽發金額的變化而變化。二是支票影像系統爲建設全國統一標準的支付系統奠定了基礎。支票影像系統的出現爲支票等借記票據的高效處理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商業銀行受理的借方票據可透過系統掃描後配合小額支付系統完成最終的資金清算,這爲相關係統標準的統一提供了可能。三是支票業務的電子化符合支付系統發展趨勢。目前,非現金支付和票據電子化的進程明顯加快。新西蘭、瑞士等國已停比使用支票,英、法、德和新加坡等國,支票在所有的非現金支付工具中所佔比重亦不足5%。支票影像系統採用世界通行的影像截留技術實現支票的無紙化,符合非現金支付和票據電子化的支付系統發展潮流。

三、支票影像系統目前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支票影像系統業務出現了數年連續下降的情況。以長三角某市爲例,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量在連續兩年出現兩位數下降後,2013年系統業務量和處理金額同比又分別下降15%和8%左右,究其根本原因在於透過支票影像系統託收支票的退票率(失敗率)較高,較高的退票率導致客戶體驗較差,多次退票後持票人轉而使用其他支付工具,進而導致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量持續下降。目前支票影像系統業務退票率維持在7%左右,相對於1 %-2%左右的實物票據交換退票率明顯偏高。導致支票影像系統退票率高的具體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受傳統託收模式影響,瑕疵支票較易進入托收系統造成退票

支票在實現全國通用前,不管是採取“上付方櫃”方式還是“上收方櫃”形式,紙質支票最終都會流轉到付款行進行覈驗,支票的真實性和支票要素的完整性、合規性最終由付款行負責,託收行雖有審查義務,但實際不承擔責任,因此託收行審票責任心自然不強。支票影像系統上線後,由於實物支票截留在託收行,因此係統規定支票的真實性等由託收行負責,託收行理論上存在很大責任,但由於付款最終由付款行完成且受傳統託收模式思維影響,加之客戶多數強烈要求必須嘗試託收等多種原因,託收行除保證支票真實性外,超過提不付款期、背書不連續、更改事項更改不規範等瑕疵支票經常能順利進入系統託收,造成退票導致託收成功率低。就往年數據來看,商業銀行在接受監管部門業務督查前後,提出支票影像的平均退票率相差達3%左右,可見部分支票退票確與託收行審票不嚴有一定關係。

(二)電子驗印系統工作原理和付款行風險控制偏好提高了退票率

支票影像系統上線後,支票的核驗主要透過影像資訊和電子數據比對以及電子驗印系統覈驗完成,原來透過實物票據“折角驗印”的流程完全改變。電子驗印是透過比對商業銀行行內系統預留客戶印鑑圖像與支票影像系統收到的圖像一定數量位置的圖像點來完成的,比對點的數量可以透過系統調節。商業銀行出於控制風險的偏好,必然會設定較高的比對點以降低操作風險。而從理論上講即使比對點數量設定夠多,真實支票印鑑也會報印鑑錯誤,支票影像系統上線初期,長三角個別商業銀行就出現過電子驗印系統自動校驗透過率不到20%的情況。在電子驗印系統報錯的情況下,出票人開戶行由於無實物票據進一步進行比對,出於保護客戶資金安全和自身風險控制考慮,往往採取退票措施。

(三)各地掌握的退票口徑不一致,造成“無理由退票”

支票影像系統執行過程中,由於實際情況確實較爲複雜,各地掌握的退票口徑不一致,造成大量“無理由退票”。如對於未填寫支票用途、委託收款填寫在被背書人欄、大寫不規範等瑕疵票據,付款行基本以退票爲主。付款行對於支票上屬於非必須記載事項的電子清算資訊與影像不符,或審覈中存在疑問及發現稍有瑕疵的,在未向出票人或託收行查詢的情況下直接退票,以上三類原因導致的退票約佔退票總量的20%。同時,付款行退票時還存在部分退票理由與實際退票理由相去甚遠的`情況,造成客戶和銀行之間的糾紛,導致客戶體驗較差。

(四)支票影像技術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支票影像系統收集的是支票圖像資訊,雖然網絡帶寬在近年來已得到極大改善,但由於業務量大的原因,支票掃描的圖像像素等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對於經過多次背書轉讓後附粘單的支票,目前僅採集其正面和記載最後一手委託收款背書粘單的影像,因爲如果採集支票正面和背面以及所有粘單的圖像資訊,形成的圖像檔案數據量仍無法爲支票影像系統所順利處理,且不利於資訊的網絡傳遞。目前,支票影像系統由於“電子清算資訊與支票影像不符”或“影像掃描問題導致無法驗印”造成的退票約佔退票總量的10%左右,支票影像技術仍有待進一步完善

四、政策建議

(一)推廣使用支付密碼技術,作爲電子驗印系統的有益補充

支付密碼是根據支票的金額、賬號、票據號碼、日期等資訊,計算出一組16位數字,填寫在支票上作爲付款依據。由於支付密碼是根據支票上的各個關鍵要素和加密算法計算而來,不同的支票支付密碼都各不相同,且任何數據的篡改都會導致支付密碼不正確,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用戶和銀行的資金安全。同時,由於支付密碼參與運算的都是數字,並且是採用電腦覈驗,準確率達到百分之百,能在幾秒鐘內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支付密碼應用密碼技術和現代資訊技術彌補了圖形印章容易僞造、難以識別的不足,對於電子驗印系統是有益的補充。

(二)改變退票率雙向考覈方式,着重考覈付款行支票退票率

爲控制支票影像系統退票率,相關業務監管部門對支票影像系統的退票率一直進行考覈,考覈公式爲:(一定時間內託收支票被退票數量+收到支票影像的退票數量)/(一定時間內託收支票總量+收到支票影像總氫,對支票退票率的考覈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隨意退票的情況,但考覈公式本身也存在一定問題。顯而易見的是商業銀行能控制的主要是收到支票影像的退票比率,對於託收支票,雖然有一定關係,但最主要還是由付款行決定是否退票,因此對總退票量考覈一定程度上掩蓋了退票率存在的問題。上海市提出支票與提入支票的退票率一度相差5個百分點以上,也側面說明了考覈機制存在一定問題,因此改變雙向考覈方式,着重考覈付款行支票退票率有利於理順考覈激勵機制。

(三)推出電子驗印系統相關保險業務,提高印鑑覈驗透過率

如前所述,出票人開戶行主要透過電子驗印系統完成客戶的印鑑覈驗工作,電子驗印系統的透過率和商業銀行所承擔的風險呈同比變化,要求商業銀行提高電子驗印系統的透過率無異於要求商業銀行提高自身承擔的風險。借鑑國外經驗,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透過由商業銀行或電子驗印系統供應商購買商業保險的方式來解決。商業銀行或電子驗印系統供應商以真實印鑑覈驗透過率爲標的向保險公司投保,由保險公司保證,在印鑑真實和核驗透過率達到98%以上的情況下,出現僞造印鑑而未能被電子驗印系統驗出的,由保險公司進行賠付,而商業銀行或電子驗印系統供應商則從以往的印鑑覈驗損失中提出部分金額購買保險,在提高支票覈驗透過率的同時又降低了無法發現僞造印鑑造成的損失。

(四)增加紙質託收渠道,改變全國支票託收渠道單一的局面

支票影像系統上線後,規定全國支票只能透過支票影像系統託收,但其實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和實際情況,由客戶決定透過實物託收還是支票影像系統託收。就目前情況來看,諸多瑕疵支票如果是在實物交換的情況下,付款行對風險控制較爲有把握,一般不會退票。同時,如果採用實物流轉,由於能夠取得實物票據,支票影像系統規定的全國支票金額50萬元的上限等風險控制措施也可以取消,這樣更利於支票的全國流通。目前商業匯票到期後的託收流程就是商業銀行透過郵寄託收的方式傳遞至付款行,付款行覈驗後付款,因此支票透過類似方式傳遞託收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