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中學數學教學方法

學問君 人氣:2.04W
論中學數學教學方法

論文關鍵詞: 教學方法;數學;學生
  論文摘要: 在實驗中總結出的教學方法,又在實踐中不斷髮展變化的,受師資條件和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所約束。隨着社會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以及教育理論的發展,教學方法需要加以反思,形成科學的教學方法體系,有效地指導數學實踐,實現教育目標。
  
  教學方法是爲了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採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一套完整體系。它包括教師的工作方式、學生的學習活動方式及其相互之間的有機聯繫。在數學教學中,當教學內容和其他條件確定後,教學方法將是取得預期教學效果的決定因素,因此優選教學方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就十分必要了。
  衆所周知,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爲適合所有學習類型或學習風格而設計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學校和教師的任務是用基本的、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武裝自己,這些教學方法能完成不同目標,單一的數學教學方法往往只能解決某一小範圍的特定問題,而任何一堂數學課的教學往往需要選擇多種教學方法並有機地組合,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這就需要結合數學教學目的、內容、學生年齡特徵,研究特定的教學模式或方法的特定組合,找出最佳的組合選擇及內在的作用機制,而傳統數學教學則缺乏這方面的研究。
  僅僅強調單一教學方法而忽視教學方法的選擇與組合的主要表現有二:①將教學方法公式化、模式化, 往往是教條地搬用現有的方法,或盲目照搬所謂的新方法而被其侷限、束縛,不能靈活運用。②爲教法而教法,不能很好地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往往把教學方法改革看成一個以新的方法代替陳腐的方法的單因素問題,而不能辯證地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教學方法的改革不能是簡單地肯定或者否定,改革教學方法就是發揮每一種方法的優勢,克服侷限性,尋找最佳模式和可能的條件下建立新的教學方法體系,使方法結構合理、協調,各種方法相互補充,發揮特長。教學方法是受教育目的、教材、學生的發展水平等諸多因素制約的,而社會的發展則是上述各種因素髮生改變的總根源,隨着資訊社會的高速發展,數學教學方法的改變也是必然的。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形勢下,我國數學教育界特別是廣大的中學數學教師,更新觀念,對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不斷改革,在長期的教學實踐探索中,又總結出了一些較好的教學方法如“問題探究法”,“問題情境”教學法、“學案”教學法、“自主—創新”教學法等,即體現了當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也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體現,形成了具有數學學科特色的教學方法。
  現代的數學教學法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注重智能和情感的雙重發展,注重於知識、技能、能力、品德與個性的全面發展,教學活動是師生和生生多邊活動促進學生潛能發展的過程。
  1)以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和思想品德的全面發展爲目的,注重全面素質的培養。
  2)以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爲出發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促進主體學習的完成。
  3)注重數學的問題(概念、原理、法則、公式)的發生、探索、發現、論證及應用的全過程的展開,特別是注重數學知識發生和應用的過程的教學,較好地體現了過程性目標。
  4)突出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爲核心,注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造力。
  5)對教學方法的評價,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教學中的作用, 關注學生的差異與個性品質,重視非智力因素對教學的影響,又從教學中去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6)注意數學文化素質(數學思想和方法、數學史、數學文化等)的培養。
  7)數學教學方法開始藉助於高科技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技術含量明顯提高。
  應當承認,目前的學校教育,課堂仍是主陣地。因此,應立足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爲學習的主體。立足於課堂,深入挖掘教材是學習的基礎。但是還應當看到,學校的教育又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在接受前人經驗的同時,繼續思考研究,開拓創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走得更快:另一方面,在接受的同時,思維也受到某種條條框框的限制,患得患失,丟失了個性和創意。學習應當把握好以下三個環節:其一、揭示知識背景,從數學家的廢紙簍裏尋找研究的痕跡,讓學生看到並體驗,面對一個新問題他們是如何去研究、去創造的:其二、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一個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的對象,使學生深入其境真正作爲一個主體去從事研究:其三、暴露思維過程,不僅要給成功的範例,還因展示失敗和挫折,讓學生了解探索的艱辛和反覆,體驗研究的氛圍和真諦。具體步驟如下:
  1)把問題作爲教學的出發點。即不以單純的感知爲出發點,更不以直接告訴現成知識結論爲出發點,而是透過創設問題情景啓發誘導,激發學生求知慾,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2)指導學生開展嘗試活動。在講授的同時,輔之以指導學生探究、發現、模仿、應用,在活動中學習;
  3)組織分水平的變式訓練,防止機械模仿,向學生提供給出問題條件的機會,逐步增加創造性因素,提高訓練效率;
  4)連續地構造知識結構。適時指導學生歸納所獲得的新知識和新技能方面的一般結論,歸入知識系統;
  5)根據教學目標,及時反饋,回授調節,隨時蒐集與評定學習效果,有針對性地進行質疑講解,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補授的機會,使之達到所定目標的要求。
  近十年來的教學方法改革,則不僅涉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加強雙基與培養能力相結合、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啓發式、循序漸進等教學原則,而且還涉及到“課前預習”、“課後輔導”等教學組織形式和“講授”、“答疑”、“閱讀課本”、“討論”等具體教學方法。至於自學輔導法、程序教學法等則不僅是具體教學方法,而且還包括了教學原則,甚至是教材,實際上各是一種教學體系。所以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也帶動了對課程、教材和學校各項制度的改革。
  學生的數學活動是一種羣體行爲,他們是作爲“學習共同體”的一員進行自己的學習活動的,而教師與學生都是這個“共同體”中的成員。只有共同體中的全體成員積極參與、相互作用,激發和調動每個人的經驗、意向和創造力,實現“優勢互補”,才能使數學學習富有成效。這樣,對於教師來說,應該注意到自己是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真正樹立教學民主意識,爲學生提供一個寬鬆自由的、使學生有心理安全感的學習環境,以促進學生自主活動的展開,對於學生來說,就應該充分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在開展獨立自主的思維活動、自己理解相應知識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與教師、同學開展交流,以實現對數學知識的多層次、多側面的理解,以期達到最佳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