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中化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7.47K

摘要:正處於人生關鍵轉折點的高中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正逐漸成熟,同時也面臨各方面的壓力,心理極易出現問題。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高中生主要面臨的心理問題,以及在新課標下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

高中化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關鍵詞:化學教學 心理健康 心理問題

隨着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深化,加強培養和塑造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爲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化學教師除了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性、自主性的學習品質外,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品質。根據相關數據材料分析顯示,近年來,約30%的高中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心理健康障礙,來自各方面的心理壓力直接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成才,羈絆了他們個性潛能的發揮。作爲一名化學教師,不但要盡職盡責地教給學生化學知識,還應切實地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重視研究學生心理特點並解決存在的主要問題,對症下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

一、高中生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

1、學習方面

有些學生初中時的成績一直不錯,但上了高中之後,隨着課程內容難度加深,教材的深度和廣度的增強,與初中相比是一個質的飛躍。特別是複雜的高中化學知識內容和結構,讓一些目標過高而理解能力和心理素質差的學生不適應,尤其是當自己的成績大幅度滑落時,便會產生自閉、煩躁、焦慮、鬱悶、痛苦等負面情緒,導致了嚴重的學習心理障礙。

還有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有不斷得到的成功體驗決定的。一旦學習上受到一些挫折,學習的興趣變化逐漸下降。比如在高中化學必修一中“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這一節概念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另一方面,初中對於化學計算接觸較少,所以到高中階段面臨計算,便學起來很吃力,這時候若老師不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心理的疏導,學生很可能產生消極,厭煩的情緒。再加上家長的指責,將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情感方面

高中生正處於青春發育期,情緒情感較不穩定,易喜、易怒、易急躁、易衝動。往往一個微笑可以使他們徹夜興奮,一個小的挫折也可能使他們苦惱不已。這種喜怒無常,如果得不到正確的理解就容易使他們產生壓抑、抑鬱等心理問題。

3、人際關係方面

高中生正值青年初期,已經擺脫了初中生的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他們對人際關係比較敏感,所以人際關係也是高中生面臨較多的一類問題,主要表現爲師生關係、同學關係、親情關係敏感、緊張。高中生心理髮展複雜矛盾,他們既希望得到老師的理解、信任與尊重,又總是把老師置於與自己對立的位置,遇到問題極容易產生對抗心理、因此,與教師的關係問題是高中生面臨的主要人際關係問題之一。

其次,處於叛逆期的高中生與父母的關係也不容忽視,有些家庭父母對孩子過分的支配或者過分溺愛,都是促使孩子形成自私、無理、專橫、任性、冷淡、幼稚或者懦弱等性格。但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民主型的家庭,孩子與父母保持一種尊重、平等的關係,在一個和睦融洽的環境中成才,會使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

高中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師和父母的尊重與理解外,還希望得到來自同學、朋友的支援與信任,希望有被同學、朋友接納的歸屬感。但是由於理解問題不夠深刻、思想又不夠成熟,很難對事物做出正確的評價,再加上缺乏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容易與同學產生矛盾和爭端。

二、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心理

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說過:“教育離不開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動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離開感情的教育是蒼白的、乾癟的教育。感情世界的貧乏,會給國民素質帶來嚴重的損失。其產生的不健康的東西影響很大。”對於出生在現代的青少年來說,注重心理健康,情感培養,以情優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而且要重視情感的投入和思想教育的滲透。

1、教師應創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

課堂心理環境是指發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對教學主體的心理髮生了實際作用的各種環境因素的總和。營造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對於提高教學效率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它有利於溝通教學資訊,促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其次,它有利於克服和消除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疲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具體做法就是教師要針對學生看重學習成績的心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設計一些難度適中、初、高中化學知識結合較爲緊密的問題,例如在學習硫以及二氧化硫這一節內容時,不妨先讓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碳以及二氧化碳的性質;再如在學習油脂的性質時,可以由氫化油的危害引入,爲學生講述氫化油存在於哪些食物中,並用美國一部紀錄片《給我最大號》還警示學生氫化油的對人體的危害,從而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油脂性質的'興趣。布魯納曾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學生在課堂上主體意識的表現,是指學生在課堂認知活動中的主動懷疑、探究的心理狀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學生良好個性的發展。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將質疑昇華爲學生的動機和需求,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批判思維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特徵。比如,在鈉與水的反應實驗中,教師可從課本上的演示實驗入手,引導學生對教材實驗進行改進,把少量的四氯化碳滴入U型管中,再在U型管的兩端滴入有酚酞的硫酸銅與水,然後加入金屬鈉,點燃會產生氣體,這個時候U型管兩端產生的現象會完全不同。透過比較分析兩個不同實驗,對新實驗方法進行設計,學生對鈉的性質能瞭解和掌握的更加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化學學習中起到積極作用。

3、鼓勵學生,幫助消除自卑心理

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爲,自卑感並非什麼壞情感,也不是什麼變態的徵兆,相反它是每個人追求更大的價值和完美的人生過程中必然要出現的心理反應,自卑不是錯,關鍵是怎麼對待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自卑帶有明顯的情境性,一旦情境改變,自卑可能就會消失。比如學習硝酸和硫酸的性質時,可以讓學生回答初中學習的酸的性質,但學生分析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時,教師及時地給予暗示、提示或補充,當回答正確時,應及時表揚、鼓勵,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提升自信心。尤其是對待一些學習理解能力差,心理素質較弱的學生,一句簡單的表揚,可能會給他帶來更多的信心和勇氣。

4、挖掘教材中適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

化學教材中有許多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若能挖掘出來,結合學生的特點,藉以恰當的教學方法,就能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化學教學要求重視化學實驗,強調尊重客觀事實,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讓學生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結合而產生情感和意識,體驗和經歷“事實勝於雄辯”的魅力,進而引導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客觀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正確地估量自己,擺正自己在班級、家庭和社會上的位置,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學會與他人交往,保持良好的心態與和諧的人際關係。例如對化學實驗中製取氯氣裝置進行分析時,指出它是由鐵架臺、鐵夾、酒精燈、石棉網、圓底燒瓶、玻璃導管等很多單個的儀器按一定的順序組裝成的“集體”,才能實現氯氣的製備;若將它們折開,則無法完成這個實驗。讓學生體會到“團結就是力量”的內涵,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集體的重要,在集體中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善於與他人團結合作,逐步培養出愛家庭、愛集體、愛祖國、愛人類的高尚品質。再如在實驗中若將溫度升高到140℃而非170℃則製取出的氣體主要爲乙醚的事實,又可讓學生明白一個失誤、疏忽、粗心大意就可能造成一個重大的錯誤,正所謂“一子錯,滿盤皆輸”,以培養其無論所處位置如何,但都要有責任心、使命感、歸屬感。

利用“氧化還原反應”中的“氧化”和“還原”是一對矛盾,結合“矛盾的對立統一”,利用“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和認識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對人生始終保持正面積極的態度,能夠信心十足地面對挑戰。

總之,許多化學教學實踐證明,教師的教學態度、方法決定課堂教學的心理氣氛,對學生的尊重與激勵可減輕或消除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成就感,從而有效地消除厭學、自卑、自暴自棄等心理。只有教師較好的掌握與瞭解了教育心理學以及學生心理髮展特點等相關理論和規律,才能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魯潔主編.《教育學》.河海大學出版社.

[2]朱永新.新教育[M].灕江出版社,2009.

[3]王金戰.化學是怎麼學好的.吉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