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高校體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探索

學問君 人氣:3.3W

 【論文關鍵詞】高校體育 大學生 健康

淺談高校體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探索

【論文摘要】透過文獻研究法系統回顧與現狀,並結合我國目前正在實施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分析高校體育中開展心理健康的可行性,考察高校體育的各個環節,探索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之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徑,以促進更大範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緩解高校現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壓力。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育目標具體化、內容明確化、方法手段多樣化,並與體育學科特點有機結合,使之便於體育教師具體地實施操作與,努力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爲培養合格人才做出貢獻。 
  
  唯物主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並且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是運動、變化的,只有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才能對事物的發展趨向作出正確推斷。世界衛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爲:健康不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和身體虛弱的現象,而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社會上的完滿狀態。它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性三個方面。人作爲身心統一的整體,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精神支柱,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質基礎,二者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積極的體育運動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途徑,同時也對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
  1.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常見的心理問題
  衆多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從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水平來看,現階段在校大學生中出現心理問題傾向者的比例爲30% -40%,而其中存在較爲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約佔總數的.10%。並且近年大學生心理疾病的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發病的種類也在逐漸增多。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主要以心理困擾爲主,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生活適應問題
  生活適應問題在大學生中廣泛存在,新生表現最爲突出。目前大學新生的自理能力、適應能力和調整能力普遍較弱,入學後在自我認知、同學交往、自然等各方面都面臨着全面的調整和適應。
  1.2學習壓力問題
  隨着就業制度的改革、競爭壓力的增加,大學生的學業壓力也在增大。學習壓力是大學生產生焦慮情緒的主要原因。壓力過大、負擔過重,易導致學習興趣和效率的下降,精神上的壓抑與焦慮不安。
  1.3人際交往問題
  在交往中認知上的偏差、和技術技巧的缺乏等常常使大學生面臨尷尬、陷入困境,加上固有的閉鎖、羞怯、敏感和衝動心理,使其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易產生困惑、焦慮等心理問題。
  1.4戀愛問題
  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階段使得戀愛成爲其敏感話題。部分學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夠,並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愛情,對異性的神祕感和渴望交織在一起,由此產生了各種心理問題。
  1.5家庭貧困導致的心理問題
  貧困生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羣體,學費和生活費等如同壓在其心頭的大山。窘迫的家境使其易出現自卑、敏感、焦慮、性格孤僻、人際關係冷漠等不良的心理特徵。
  1.6就業問題
  就業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也是學生關注的焦點。當前的危機進一步加劇了就業壓力,用人單位對人才要求不斷提高、工資待遇下降,崗位競爭日趨激烈。畢業生常常無法找到自身的定位,難以接受現實與理想的巨大反差。
  1.7網絡中的心理問題
  網絡積極作用於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如網絡遊戲成癮、網戀、網上暴力等。部分大學生過度沉溺於網絡虛擬世界不能自拔,荒廢學業。
  2.高校體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2.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的要求
  21世紀是知識經濟大發展的時代,知識經濟對現代人的心理素質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戰。未來國際競爭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心理素質的競爭,同時,就人類自身來講,重大的挑戰則是心理危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理障礙與疾病。因此,改變傳統教育只重視學術、職業與生理健康教育,而忽視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強心理衛生工作已迫在眉睫。
  2.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自身成長的要求
  2006年,我國健康學者對全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進行的抽樣調查顯示:患有各種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大學生佔20% ~23%。對江西省23所高校600多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心理素質調查測試,發現20% ~30%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16. 5%的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障礙。在我國高校患心理疾病而無法繼續學習,被迫休學的人數佔因病休學的學生總人數的64. 4%,列第一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以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行爲異常、心理承受障礙等表現較爲常見。目前,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團隊協作能力差、意志品質較薄弱、人際關係緊張,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
  2.3體育學科自身的特點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條件
  體育學科因其教學活動的動態性、身體活動的實踐性、人際交往的立體性、心理操作的複雜性、心理體驗的複合性等,它在幫助學生改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糾正心理缺陷,提高心理品質,克服心理障礙等,具有其他教育無法代替的特殊作用。
  2.4在高校體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的促進體能、技能等目標的完成,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同時推進體育素質教學,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正確處生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關係,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擺正體育衛生工作在整個學校教育中的位置,改變目前體育衛生工作在學校教育中一直是薄弱環節的緊迫需要同時,學校體育新課程標準依據課程學習內容和目標劃分了五個學習領域,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這五個學習領域就包括了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力,這不僅體現了學校體育以身體練習爲主要手段的本質,又體現了這門學科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
  3.在高校體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所具備的條件及優勢
  高校體育教學是在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透過運用適當的方法,教師指導學生掌握體育和衛生知識、基本的運動技術和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培養體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種有組織的教育過程。這個過程主要以身體語言爲交往和教育手段,使交往各方產生親近感,體育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體育教學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是促進學生的心理髮展和心理素質提高的最直接、最自然的途徑。從心理學角度看,學校體育透過形式多樣的身體活動,能夠分散學生對自己在其它學科的學習生活中產生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從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抱怨中解放出來。
  最後,大學生適當的參加體育鍛煉可以轉移大腦皮層的興奮中心。體育運動能起到心理宣泄的作用,從而把被壓抑的情緒和思想釋放出來。所以,透過高校體育教學中不同的手段、方法,使學生敢於面對逆境、困難、挫折、失誤和落後的考驗,有意識地培養他們面對挫折進行正確思維、判斷的能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情況下表現出良好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體育教學和長期系(下轉第76頁)(上接第58頁)統的體育鍛煉有助於大學生健康情感和堅強的意志品質的養成,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楊雨燕.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改善的途徑[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32).
  [2]蔡菊英,劉軍佔.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影響[J].北京農學院學報,2001,(4):79.
  [3]王樹明,等.大學生身心健康與體育鍛煉的相關研究[J].體育科學,2003,(2):21.
  [4]田珊.體育運動與人的健康素質初探[J].體育與科學,200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