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可持續旅遊發展的區域產業合理規模探討

學問君 人氣:2.44W
關於可持續旅遊發展的區域產業合理規模探討
論文關鍵詞:可持續旅遊 旅遊產業 區域整合 合理規模  論文摘要:區域旅遊產業規模是一定時期一定區域層面上的旅遊產業的資本存量,是區域經濟資本存量體系中重要的屬性資本。產業資本存量結構是區域產業結構系統的直接體現。旅遊產業資本擴張與同期區域資本總量和其它產業資本之間匹配發展是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理論問題,文章從理論上探討了可持續旅遊發展的合理規模的確定標準和均衡條件,同時對理論規模在實踐中的修訂因素進行了初步分析。  區域旅遊產業規模一直是區域經濟和旅遊產業經濟研究與政策管理中的核心問題,是關係到社會資源有效利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旅遊投資有效控制和旅遊資源可持續開發的重要產業經濟問題。區域旅遊產業規模是一定時期一定區域層面上的旅遊產業的資本存量。在區域經濟體系中,各個產業的資本存量是區域產業結構系統的體現。旅遊產業規模一方面標誌着旅遊產業自身的發展格局,同時,也標誌着旅遊產業與區域其它產業的匹配發展,否則,必然會出現旅遊產業規模發展的不匹配特徵。  1 旅遊產業發展的“區域整合”  改革開放20年來,旅遊產業在得到快速增長的同時,也爲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回過頭來可以發現旅遊產業的發展也付出了鉅額的行業成本和社會成本。旅遊產業“適度超前發展”的時代已經結束,而新開始的則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區域整合”時代。之所以如此,是因爲:(1)旅遊資源的內涵不清楚,旅遊資源缺乏其穩定性,因而也就不清楚內涵所賦予的特殊範疇;(2)一定時期內可供開發的旅遊資源存量不清楚。旅遊資源是一個以社會變化爲特徵的動態速變系統,也同樣決定了旅遊資源的存量是不可以透過靜態的旅遊資源普查來簡單加以確定的;(3)在技術上,旅遊資源開發的技術經濟評價不清楚,旅遊資源開發規模不清楚。正因爲如此,哪些地區可以發展旅遊產業?哪些地區可以使旅遊產業成爲地區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這些問題正是捆擾區域旅遊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也是旅遊產業發展走彎路和支付巨大機會成本的原因所在;(4)旅遊資源的外在性尤爲突出。由於在旅遊發展商進入旅遊行業時,對旅遊資源的經營權未實施市場配置體系,旅遊開發商獲得旅遊資源經營權的成本幾乎爲零,旅遊開發商關心的只是景點建設的直接成本,而很少關心旅遊資源本身的命運,旅遊資源管理中缺乏將成本內在化的經營機制,從而導致旅遊景點、景區不斷被破壞的經營現狀。因此,要解決好旅遊產業發展的市場效率問題,關鍵在於解決旅遊產業發展中的外在性、旅遊產業發展中的適度速率和旅遊產業發展的適度規模。  國內在旅遊產業配置規模問題的研究中,早期曾提出過“旅遊產業適度超前發展”的戰略觀點,這一觀點一直影響很多人,對促進我國的改革開放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現階段旅遊產業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階段來看,旅遊產業的“適度超前發展”已經不能夠滿足旅遊理論和實踐的需要。旅遊行業低效率和投資失控已經是全國各個地區旅遊產業所表現出的共同特徵,也表現出了旅遊產業與區域經濟水平的偏離現象,深刻揭示出了旅遊產業早期發展階段已經結束,正步入旅遊產業的區域經濟整合發展階段。界定區域經濟總量中旅遊產業相匹配的產業規模與結構優化等是旅遊產業配置的投資控制依據。  作爲投資規模的主題研究,在國內外很多,但作爲旅遊產業合理發展規模的研究和相應研究成果則很少。一是因爲旅遊產業起步晚,規模小,產業研究成果少而且分散:二是旅遊產業發展規模在早期形成了“適度超前發展”的共同認識,而這一認識又一直支配旅遊決策;三是旅遊產業的高效益時代已經結束,近幾年旅遊產業發展表現出的投資失控,規模盲目擴張等問題,揭示了現階段旅遊產業超前發展戰略的不足和弊病。實踐在呼喚旅遊產業區域經濟整合發展階段的到來,旅遊產業呼喚合理的匹配的產業規模配置。2 旅遊產業增長與產業規模階段  旅遊產業增長是在時間尺度上的產業資本存量的不斷擴張過程。旅遊產業的增長在產業技術階段、區域經濟發展階段和旅遊環境容量等產業增長外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在時間尺度內以阻尼因子影響旅遊產業的增長過程,是具有旅遊產業增長閾的產業增長模式。旅遊產業增長閾是產業技術規模、區域經濟水平確定規模和旅遊環境容量3個規模中最小的規模,是旅遊產業增長階段劃分的依據。旅遊產業增長的狀態方程可描述爲    式中,Si爲旅遊產業規模資本存量;t0,t……tn-1,tn爲時間尺度劃分的階段;Qmax爲旅遊產業增長閾;ri爲旅遊產業增長速度(見圖1)。    從旅遊產業增長過程來看,根據旅遊產業規模和對應的行業增長率的變化,旅遊產業的增長可以劃分爲4個階段。  (1)旅遊產業的起步階段:對應的行業特徵主要有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份額較小,旅遊產業的`資本存量小,產業發展處於起步階段。地區內的決策者對旅遊產業的主觀判斷多認爲旅遊產業是區域內應積極發展的產業,是經濟增長的新增長極,具有較好的發展預期。同時,旅遊產業資本存量增長較快,但行業利潤率較低。  (2)旅遊產業的高速增長階段:對應的行業特徵主要有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逐步增大,旅遊產業的規模經濟特徵逐步顯露,成爲區域產業體系中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由於旅遊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旅遊產業的較好投資效益以及超額利潤率的存在,使旅遊產業成爲資本要素的集聚行業,呈現出高速增長的特徵。從理論上講該階段旅遊產業的行業利潤率經歷了由最低利潤率到最高利潤率的連續變動階段,但跨越旅遊產業正常行業利潤率階段的過程是在很短的時段內完成的。  (3)旅遊產業的正常利潤率階段:旅遊產業在經歷高速增長後,進入旅遊產業成熟階段,突出的特點是旅遊產業的利潤率由超額利潤率存在下降到行業正常利潤率階段,產業規模進入暫時的穩定階段,旅遊產業資本流動達到均衡。旅遊行業利潤率穩定在一個不會引起產業資本存量大規模變動的幅度內。該階段旅遊產業的競爭以旅遊產品質量和旅遊企業的商譽競爭爲主。  (4)旅遊產業利潤率急劇下降階段:旅遊產業在經歷成熟階段後,伴隨旅遊地進入旅遊產品的衰退階段,旅遊產業的利潤率就會急劇下降,旅遊產業資本離場較多,不良資本增多,旅遊產業規模畏縮,這個過程也是在很短的時段內完成的。決策者如果在行業正常利潤階段能夠進行旅遊產品調整和旅遊產業結構升級,開發新的旅遊市場,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旅遊產業的急劇下滑。  3 區域旅遊產業適度規模的確定  3.1 市場體系下資本流動形成的階段性最優規模  依照西方經濟學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資本流動性偏好和行業正常利潤等基本理論和觀點,在區域產業系統經濟體系中,各種經濟要素在產業間的流動取決於要素在不同行業中的要素邊際效率。要素的趨利性流動是要素流動性偏好的具體體現。區域產業體系之間行業利潤率的差異決定了資本要素總是由低資本邊際效率行業流向高資本邊際效率行業,從而導致高資本邊際效率行業的階段性資本積累和資本擴張,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由於階段性的資本擴張受到市場規模的侷限,資本的邊際效率下降,使資本進入行業的偏好降低;同時,由於行業利潤的下降,各個企業的經營出現大量的盈虧分化,一部分無競爭優勢,長期虧損的企業就退出了行業。該行業資本的邊際效率下降到與其他行業相等時,該行業的規模就相對保持其穩定性。  從行業內部的資本擴張來看,資本擴張取決於行業資本邊際效率與社會的正常利潤水平(當儲蓄願望與投資願望相等時的均衡狀態),當行業資本邊際效率大於社會正常利潤水平時,行業資本就會進入內部擴張。由此可見,在自由市場經濟體系下,產業規模的確定取決於產業間的規模增長和行業內部的規模增長。以人力資本流動模型(The human capital model:Sjaastad, 1962)[1,2]爲基礎進行投資商投資旅遊產業的行爲決策分析。該分析是在以旅遊投資行爲會導致投資利益增加的前提下進行的,導致決策行爲發生的主要決定因素是資本流動成本(transactioncosts)(資金獲得成本,資本退出原行業的成本和資本進入旅遊行業的成本)和投資預期效益(expectednet benefits)。從比較簡單的形式進行模型分析,投資的效益是用投資商對未來旅遊產業投資期內收益現值的總和來代表的。資本從其他行業投資到旅遊行業的主觀價值判斷方程爲    式中,V(t)爲資本流動淨收益現值和;Wtothers(t)爲投資期內預期旅遊產業收入;Wothers(t)爲投資期內預期其他行業的收入;p爲貨幣的時間價值;Ctrs爲資本流動成本。  在只考慮資本流動的經濟因素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下,依據離散選擇方法(discrete choice approach),旅遊投資商的決策行爲受到投資的主觀價值判斷和非經濟因素的解釋變量的影響,這表明旅遊投資決策不僅取決於投資的預期收益,同時取決於非經濟因素的影響[3]。投資的主觀價值判斷爲  Mi= Vi(t) εi,  式中,Mi爲決策判斷量;i爲旅遊產業專項投資;εi是非經濟因素的解釋變量對旅遊投資決策的影響程度,這個非經濟因素主要包括產業管理技術(εi1)、區域經濟水平與規模(εi2)和階段性市場波動(εi3),滿足於εi=εi1 εi2 εi3。  旅遊投資概率(Pi)是以投資決策判斷量(Mi)爲依據對投資行爲的描述,投資概率對經濟因素的一階導數大於0,表明了兩者之間的正向反饋關係。而對非經濟因素的一階導數的關係則取決於其內部的變動過程。因此,旅遊投資概率爲    另外,由於旅遊行業具有產品供給彈性小的行業特性,旅遊資本的屬性變化較難,有一部分旅遊資本形成後就很難退出旅遊行業,這是導致旅遊行業易受外部影響,而應變能力較差的原因。因此,區域旅遊產業的適度規模是小於產業均衡規模並保持一定行業利潤率和行業增長的規模。  3.2 產業規模管理技術(εi1)的修訂  旅遊管理技術是影響企業效率和旅遊產業效率的重要因素,管理技術是有效組織行業生產要素的非經濟因素,管理技術越高,經濟要素的市場效率、經濟效率和技術效率就越高,就能夠有效節約企業成本和行業成本,增加企業和行業效益,擴大區域產業系統中的理論產業規模。但由於現階段的管理技術發展不完善,使得管理技術的水平與市場最優效率的要求不匹配,從理論上說,管理技術應推進產業效率的提高,但在實踐中,因管理的不協調,形成了大量的企業和行業的管理成本,降低了行業的資本邊際效率,縮小了旅遊產業的理論規模。在不少旅遊地,現階段表現出的旅遊行業效益低下,旅遊企業大量虧損,旅遊資本的邊際效率處在較低的水平,表面上看旅遊產業呈現出超適度規模和剩餘供給能力,但此格局下仍然有大量投資進入旅遊行業,使旅遊行業的資本規模不斷擴大,成爲旅遊產業發展中的怪圈。在對此現象的社會經濟調查中,投資商的態度揭示出了部分原因。“我投資我就有能力經營好,也有我自己的市場”。仔細分析此觀點,原因可能是:(1)旅遊投資的主體不明確所致;(2)現階段旅遊產業的管理水平較低所致;(3)未來市場轉好的主觀預期所致。旅遊行業管理技術先進程度通常用產業組織效益來衡定。管理技術先進,管理技術就作爲非經濟因素轉化爲對旅遊投資行爲的推動因素    其中,Qt爲產業組織效益;Rt爲產業組織管理收益;Ct爲產業組織管理成本。  3.3 區域經濟水平與規模(εi2)的修訂  區域經濟水平和規模既是旅遊產業發展的大環境,也是旅遊產業發展的經濟支撐。旅遊產業規模和區域經濟規模增長具有共同的特徵。根據乘數原理,旅遊投資規模的增長,可以推動地區經濟的更快增長,而地區經濟的增長又進一步推動了旅遊投資的增加(加速數原理)。區域經濟規模推動旅遊產業規模擴大的原因有3個:(1)爲旅遊產業規模擴大提供足夠的資金;(2)爲旅遊產業規模擴大提供市場空間;(3)爲旅遊產業規模擴大提供高效、優質的社會公共品資源。以上3個方面是發展旅遊產業的基本保證。因此,旅遊產業規模必須與區域經濟規模和水平相匹配,否則,就會出現旅遊產業發展規模超前或滯後的格局,從而影響兩者之間的互動響應。從旅遊產業發展的現狀來看,依據區域經濟規模與旅遊產業經濟規模之間的關係,可將旅遊地分爲旅遊產業規模超前和滯後以及基本匹配發展三大類。旅遊產業的規模超前主要表現在一定時期旅遊產業比其他產業得到優勢發展,以旅遊產品的消費爲中心,形成投資和消費增長,但由於規模超前呈現出旅遊地社會公共品資源少,基礎設施差,旅遊產業以外的產業發展相對落後。在旅遊消費中,單純以觀光爲目的的遊客羣體規模大,滯留時間普遍較短,這一類多爲以旅遊資源爲主體特徵的旅遊地類型。旅遊產業規模滯後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旅遊產業發展落後於其它產業發展,這一類旅遊地突出地表現出旅遊地的生產功能強,而服務功能弱,多爲一、二產業較爲發達的地區。這一類雖然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經濟規模較大,但旅遊產業發展滯後。旅遊產業基本匹配發展地區是指旅遊產業的發展能夠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區域經濟的發展又爲旅遊產業提供了保障。在此三類旅遊地類型中,旅遊產業的規模超前會形成旅遊產業的直接成本和社會成本加大,規模滯後則會形成旅遊產業的機會成本增加。在區域經濟增長中,以投資加速數爲指標衡定區域經濟規模、水平與旅遊投資的增長關係。作爲旅遊產業系統的外生變量,對旅遊投資的影響爲  At=αf(ΔGNP),  ε= f(At),    式中,At爲旅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投資加速數份額;α爲投資加速數係數。  3.4 階段性市場波動(εi3)的修訂  階段性市場波動是一定時期旅遊產業預期行業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它是旅遊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徵。這種波動可以來自國家或區域經濟的結構調整、經濟的滑坡、產業發展政策的變化、國家財政貨幣政策的調整、國家或地區社會的安定、國際關係等一系列經濟或非經濟因素。這些因素作用在旅遊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會使旅遊產業的發展出現階段性波動。階段性波動是影響旅遊產業理論規模的重要環節,它直接導致旅遊行業利率下降,從而使與區域經濟規模匹配的旅遊產業規模下降。在市場波動中,可以透過對預期消費的引入,構造對旅遊投資規模的修訂。  參考文獻:  [1] Carlos J. Rodriguez-Fuentes: Creadit Avalabilit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 Regional Science, the Journal ofthe RSAI, 1998, 77(1): 63-75.  [2] Riadh Ben Jelili. Rural-Urban Migration and Self-selectionin Tunisia [J]. Regional Science, the Journal of theRSAI, 1998, 77(4): 347-360.  [3] Zhang. Wei-bin A Two-Regional Growth Model[J]. Regional Science, the Journal of the RSAI, 1998, 77(2):17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