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多媒體與網絡教學環境的多元智能互動與發展

學問君 人氣:1.48W
淺析多媒體與網絡教學環境的多元智能互動與發展
摘要:加德納認爲,每個人身上的八種相對獨立的智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組合,使得每一個人的智能各具特點。智力的多元性從全新的視角爲我們解釋了學生認知方式的多樣性,向我們揭示了他們發展需要的多重性,從而爲我們奠定了“多媒體教學”及多媒體化的網絡教學環境的理論基礎。多元智能與多媒體的組合教學更能把課內外的教學活動----特別是學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學習發動起來,真正實現智能活動的課內外的延伸與交合。

關鍵詞:多媒體 多元智能 互動教學
  
  1 多媒體對於多元智能發展的新意義
  
  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作爲個體,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能:語言智能、節奏智能、數理智能、空間智能、動覺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但每個人身上的八種相對獨立的智能在現實生活中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正是這八種智能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組合,使得每一個人的智能各具特點。[1]
  從“多元智能”理論中引申出來的教的原則是“揚長補短”,而相應學的原則是“取長補短”。因爲同一班的學生,有的動手能力特別強,有的喜歡唱歌跳舞,有的則能說會道……好的教師往往會利用學生們的長處來因材施教,發揮他們的特長。然而,發揮學生的特長僅僅完成了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的一半工作,另外的一半工作應當是在最大程度上幫助學生髮展他並不擅長的那些方面。換句話說,就是不能“揚長避短”,而要“揚長補短”----這一點對於培養小學教師的教育專業更加重要。對於學生的長處,我們當然要儘量地創造條件來幫助他不斷地發揚。而對於學生的不足之處,我們就要利用他的長處,並透過適當的教學手段來加以引導和補充,在教師主導的“揚長補短”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也實現了“取長補短”的交互學習,最終實現智能多元化發展。
  多媒體是指能夠同時採集、處理、編輯、存儲和展示兩個或以上不同類型資訊媒體的技術,這些資訊媒體包括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活動影像等。媒體的多樣性和人機交互性是多媒體最大的特點。而多媒體教學的含義包括多媒體教學軟件與多媒體化的資源型的網絡展示平臺的精心設計與有效運用。據此而言,多媒體及多媒體化的網絡教學環境正是實現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發展的重要教學手段(工具)。
  因此,智能的多元性從全新的視角爲我們解釋了學生認知方式的多樣性,向我們揭示了他們發展需要的多重性,從而爲我們奠定了“多媒體教學”全新的理論基礎。而多媒體教學的目的就是透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幫助有不同認知特點的學生成功地獲取相同的知識經驗。或即是,具有不同認知特點的學生就可以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來建構相應的知識經驗。這樣一來,無論學生的特長是什麼,他都可以在學習上取得成功,並在“取長補短”中與同伴同步前進。
  
  2 多媒體與網絡教學環境的多元智能互動教學的教改理念
  
  2.1 根據多元智能互動教學需求,選取教學內涵豐富多彩的“教學主題”
  例如在教育專業的教育學課程中,“小學教師”、“教育家”、“小學班主任”、“小學生”及各種體現教師的“成長修養”、“教學工作”、“德育工作”、“課外工作”和“教研工作”等工作過程的工作任務(項目),皆可用於設計體現學科綜合、智能多元、工作特色的教學主題,用於激發學生的多元智能活動。當然,爲了這樣的教學目的,教學主題的選取可適當超越教材的限制,直接從當前有關小學教育的重大(最新)事件中選取,甚至可由學生根據親身經歷或自我的角度討論推薦!
  2.2 根據“教學主題”選取多媒體素材
  基於“教學主題”多媒體的設計製作要注意根據主題的豐富內涵和相關外延選取多媒體素材:
  (1)充分利用聲、畫、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創設教學情境。
  音樂最主要的是情的感染,美的感受,情感既是審美的感受,又是學習的.新動力。因此我們應注意圍繞主題依靠聲、畫、視頻等多媒體營造氛圍。如我們常說的片頭動畫、優美的介面、主題圖片甚至於點睛式的按鈕都會使人們愉悅地行走其間,新穎的視覺設計將會使人與媒體之間的交流更加契合、完整。強烈的動態性和趣味性有助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教師營造適應課堂教學得氛圍。另外,在製作上聲音要清晰、悅耳動聽。畫面要有動感、形象、優美、充滿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