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知識經濟下的管理創新

學問君 人氣:9.38K

試論知識經濟下的管理創新摘要]在科學管理時代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的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都徹底發生了變化。管理爲適應環境的變遷發生了一系列的變革;從集權到分權,從生產導向到消費導向,從機器管理到人本管理,從細密分工到流程再造。管理逐步走向人性化、知識化、柔性化、網絡化。

試論知識經濟下的管理創新

科學技術正以無比偉大的力量把人類帶進一個輝煌嶄新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出現預示着社會生產領域的一場革命,無論從理論上還是現實上都將對人類社會、生活、經濟各個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貫穿於社會生活、生產各個領域的管理也將面臨新的挑戰。

一、知識經濟呼喚管理創新

管理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之一,管理伴隨着社會的形成而形成,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管理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知識經濟源於80年代興起的高科技革命,冷戰結束後,國際競爭的重點轉移到經濟科技領域,這加速了經濟知識化步伐。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向知識經濟轉移,科研系統在知識經濟中起到了知識的生產、傳播和轉移等關鍵作用。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以技術立國的日本,經濟增長速度減慢,國際競爭力下降,在多數科技領域落後於歐美髮達國家。而注重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歐美髮達國家,其相對完善的國家創新體系爲歐美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因此,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爲了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要樹立全民族的創新意識,建立國家的創新體系。”管理更是不能例外;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和國外管理理論的,研究表明,當代經濟發展取決於競爭優勢,決定競爭優勢的主導因素是人才和科技的管理優勢,而決定人才、科技管理優勢的是創新,所以,創新已成爲現代管理的時代趨勢。

二、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創新的基本原則

在知識經濟時代,管理創新無論致力於透過智力資源開發來創造新財富、逐步代替工業經濟的命脈和已經短缺的自然資源,還是致力於員工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的高度統一的企業文化創新,都要遵循如下原則才能是科學、有效的創新。

1.系統原則知識經濟的特點之一就是經濟發展是人類知識能力的綜合。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綜合能力已走向系統綜合智能型,系統綜合能力的凝聚已成爲知識經濟社會人的能力具有較高邏輯起點的鮮明標誌。因而,知識經濟下的管理創新必然遵循系統原則。

2.價值原則價值原則又稱需要性原則或科學性原則。指在創新科研選題中必須着眼於社會實踐的需要和科學科技自身邏輯發展的需要。知識經濟在資源配置上無論以智力、無形資產、軟產品等資源爲第一要素,還是對自然資源等經濟要素透過科學、合理、優化和集約的配置,都是以實現知識價值爲目的。知識經濟下的管理創新就是以實現知識的價值爲任務。

3.理性原則它是指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及科學發展中的基本原理評估、選擇科學假說的一種方法論原則。包括兩個組成部分:一是普遍的哲學原理。二是科學基本原理(如能量守恆定律、物質不滅定律)。理性原則對創新活動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正確的哲學信念有助於指導創新者去發現事物發展的規律。愛因斯坦關於世界統一性的觀念推動他在相對論研究中取得卓越的成就。同時,理性原則自身又是辯證的,它時時處於發展之中,不應視爲僵死的教條。經濟全球化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大特徵。全球化、國際化、世界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勢若排山倒海、鋪天蓋地,商品國際化使世界貿易飛速發展,資本國際化使跨國公司,蓬勃發展,跨國企業已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成爲“國中之國”,技術和經紀國際化、已無國界之分。管理在吸納和改造資本、技術等方面時,只有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和接納,才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4.動態原則科學管理把對象視爲系統,管理目的是爲了使系統實現最佳效益,但任何系統的正常運轉,不僅受着系統內各個因素的制約,同時還受到有關外部系統的約束,隨着時間、環境以及人們主觀能動性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管理創新應隨着對象系統的發展而不時修正控制方案,這就是所謂的動態相關特徵。在知識經濟社會裏,社會系統之間的資訊、能量、物質方面的交換和聯繫日益密切,技術的飛速發展,市場的瞬息萬變,需求的多樣化,使經濟環境處於一個動態的環境之中,管理創新必須遵循動態性原則。

5.發揮優勢原則管理創新要從自身的長處出發,充分利用和發揮已有的優勢條件,揚長避短,量力而行,形成具有特色的、有競爭能力的管理創新。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走向全球化、國際化,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要想在經濟全球化競爭中獲勝,就必須發揮自身的優勢,形成自身特有的企業文化,同時,創新不是全盤的否定。

三、知識經濟時代的管理創新

人類已步入21世紀,這將是變動更加劇烈複雜的世紀。企業的生存環境會更加苛刻,消費需求及替代品的變動將更加難以預測,企業間的競爭異常激烈,企業者要求得一席之地,唯有不斷創新。一個企業,管理過程沒有常規性創新意識,無意於開發新市場、也沒有組織力量研製產品,更談不上戰略、組織制度的創新,創新已成爲企業的第二項職能,他們藉助於這個工具將外界的變化開拓爲新的工作社會與職能,一旦獲得市場許可,那麼不論是經濟利潤、市場份額,還是社會目標,都將隨之而來。總之,企業管理的生存在於創新,創新是管理的靈魂。

1.從物本管理走向人本管理隨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古典的勞動管理已經不再適應管理的要求,一個較爲完整的人事管理體系逐漸建立起來,提出了系統化的人事管理思想,建立了這方面的一些模型。但這些模型主要是強調以工作爲中心的管理,例如,在招錄人員的時候,強調人對工作的適應性,對員工工作績效的評價標準,取決於工作的要求,工資分配的標準根據工作特徵來定。但利,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微電子技術爲標誌的資訊時代,對管理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人在工作中的能動性工作效率和質量具有更重要的意義。人力資源管理的思想就是基於這種要求應運而生的。“以人爲中心”是人力資源管理思想的主導思想,這種管理理念着重探求“人”與“工作”的相互適應,把人的發展和企業的發展有機聯繫在一起。

人是企業的一種戰略性資源,它支撐着企業的整體經營戰略。在經營戰略的指導下,人的管理承擔着企業不同戰略發展階段提供合乎質量和數量的勞動力,從而體現出人本管理的重要性。那麼,從以工作爲中心的管理模式,轉變到以人爲中心的管理模式,應該怎樣實現人本管理呢?

(1)感情管理。現代管理建立在“複雜人”假設基礎上,感情管理是研究人的內心世界,探究人深層行爲動因的一種科學。現代企業的管理者,必須善於運用各種鼓勵手段,聯絡感情,滿足職工的社會心理需要,以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首先,要使職工真正地感覺到自己是重要的,在人類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在企業中也不例外。因此,企業領導不論是在制定計劃還是在日常的交往中,都必須發自內心地記住這一要義,並且要把這一要義處處體現在行動上。其次,要認真傾聽職工的意見,誰都知道,理解別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作爲管理幹部,理解職工就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爲一般人對比自己職位高的人都有一種本能的疏遠和戒備心理。所以,要理解別人就必須透過接觸、交談。這就要求管理者主動去接近職工,與他們交談。最後,對每一位職工都要真誠相待,信而不疑。人與人之間最可貴的是真誠,只有建立在彼此推心置腹、真誠相待、信而不疑基礎上的友誼,纔是經得起考驗的友誼。管理者要真正尊重職工,就必須建立起這種經得起考驗的友誼。

(2)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核心是讓職工參與管理,這也被稱作“全員參與”。因爲決策的制定讓執行者參與,那麼在執行過程中就會遇到較少的阻力,而由於決策執行者有着更可靠的一線經驗,他們參與決策的.制定,保證了決策的可行性:在現代科學管理中,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界限正在模糊,越來越多的被管理者參與管理,管理已不再是少數專職管理者的事,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全員參與正在興起。

(3)自主管理。這種管理方式主要是職工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目標,自主制訂計劃、實施提綱、實現目標,即所謂“自己管理自己”。它是民主管理的進一步發展,把職工的個人意志與企業的統一意志結合起來,從而使每個職工自覺自願地積極爲企業做貢獻。

自主管理的領導方式爲人本理論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場所,在這個場所中,下級工作人員的行爲表現出了較大的對企業負責的積極性,使其企業合理性的目標在不斷完善中形成。它具體表現在:擴大了行爲主體的自主權,增強了行爲主體的主動性。使每一個下級工作人員把需要、行爲目標、行爲過程內在地統一在一起,根據上級的計劃、命令、自行設定完成的行爲;縮短了行爲週期,每個行爲主體都成爲效能專家,調整了行爲一切的結構;增強了行爲人對行爲結果的價值評估,促使人們的行爲與自身利益掛鉤,增強了反饋調節功能,提高行爲的質量和效益;增強了行爲的選擇性、靈活性、多樣性。使行爲主體在多層次上嘗試,及時比較結果,求得最佳結果,從而建立起發散式和凝聚式相結合的行爲方式。

2.從資訊管理走向知識管理知識管理是對知識的管理,知識管理不同於資訊管理,它是透過知識共享,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知識管理的實施在於建立激勵僱員參與知識共享的機制,設立知識總監,培養企業創新和集體創造力。企業只有管理好知識、知識資產、健全知識使用的機制,發揮與知識共存的人的作用,才能創造更高價值,提高競爭力。知識管理倡導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組織的應變和創新能力。要想在知識經濟中求得生存,就必須把資訊與資訊、資訊與人、資訊與過程聯繫起來,以進行大量創新。

隨着社會經濟模式的變化,組織的形式、規模、發展戰略、競爭策略、市場環境、社會思想都正在或即將發生變化,透過對以往觀念思想的反思,人們有了更深刻直觀的認識,承認知識是生產力。知識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增值中起決定作用已成必然的社會現實。於是,在對以往經濟管理中關鍵要素的重新定位後,知識管理被置於21世紀組織管理的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