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地方工藝美術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學問君 人氣:1.44W
    地方高校如何開發應用地方特色工藝融入美術實踐教學?麗水學院藝術學院以中國書畫藝術與青瓷技術相結合的實踐創新教學,是爲青瓷藝術和美術教育發展培養創意、創新型人才爲重點的應用型教學實踐。學生在實踐中不僅獲得書畫技能的應用展現,而且對傳統工藝美術龍泉青瓷的手工技藝、認知審美等取得很大體驗,促進了學生藝術思維創新的啓迪與拓展及全面綜合修養的提高。
  中華民族工藝美術,透過幾千年脈絡不斷的文化積澱,形成了它所固有的文化精神與藝術樣式。當下我國社會政治穩定,經濟文化發展迅猛,社會財富逐步積累,是民族文化藝術發展的空前好時機。近幾年,在國家對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強及美術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掀起開發應用地方特色工藝美術融入創新教學應用的熱潮。改革創新是高校藝術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地方高校如何結合地方特色,遵循藝術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找準切入點,結合教學勇於實踐探索,走出適合地方高校發展的改革創新路子。
  
  一、融合地方工藝美術創新實踐教學以提高教育質量
  
  地方高校藝術教育改革創新的落腳點在於切實提高教育效果,這與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提高教學質量是相同的。從中國書畫發展史的角度來看,它的形成都是由現存最早西周帛畫、彩陶等實用藝術中分離出來的。如今地方高校美術本科中國書畫教學被認爲是一種基礎性與專業性教育,它根據一定的社會職業分工與人才培養需求,將書畫領域的相關知識技能較爲系統地傳授於學生,讓學生具備這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浙江麗水學院藝術學院以中國書畫藝術與青瓷技術相結合的實踐創新教學,是爲青瓷藝術和美術教育發展培養創意、創新型人才爲重點的應用型教學實踐。學生在實踐中不僅獲得書畫技能的應用展現,而且對傳統工藝美術龍泉青瓷的手工技藝、認知審美等取得很大體驗,促進了學生藝術思維創新的啓迪與實踐拓展及全面綜合修養的提高,教學實踐效果獨特而有質量。
  龍泉青瓷是我國古代陶瓷中最古老的品種之一。它作爲我國陶藝類唯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的活化石,它反映中華民族的審美意識和審美特點,它早已具有中華文明和東方藝術的文化符號特徵。龍泉青瓷藝術的審美是一種高層次的藝術創造,青瓷融合書畫裝飾是青瓷藝術創作和欣賞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青瓷裝飾品位高低的決定性因素。龍泉青瓷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地方性和世界性,這爲青瓷藝術成爲地方高校美術教育打造專業特色提供了最重要的條件。而地方高校憑藉着豐富的地方工藝美術打造專業特色,體現地方工藝美術在美術教育創新的應用價值,使區域工藝美術和地方高校找到了美術教育可持續性發展的契合點,高校美術教育合理地結合地方特色工藝美術在創新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傳統的中國書畫藝術融合龍泉青瓷裝飾實踐教學中,將個性與共性、自由與法度等和諧地統一起來,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現效果,在當今美術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中體現其獨特價值。
  
  二、藝術與技藝的和諧統一以凸顯教學特色
  
  高校藝術教育是高等學校運用藝術載體面向學生開展的文化藝術素質教育。美術教學要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藝術與技術的和諧統一,提高教學質量凸顯特色。
  中國畫融合青瓷藝術在繼承傳統技藝基礎上融合創新裝飾,主要運用高溫顏料、雕刻等手法在釉中繪製應用,在發揮書畫應用技能基礎上以提升青瓷品位與技術研究,促進青瓷文化的發展。如作品《珠光燁燁》,就是以氧化鐵等高溫原料在泥盤坯上直接繪製而成。在泥坯中用泥料繪製中國寫意畫很有難度,特別是國畫意筆表現,要求一氣呵成,追求氣韻生動,靈動而神似,特別要對其在原料和燒製等工藝做到一次成功,更是難上難。首先要在教學中對紫藤筆墨技法掌握熟練,運用於胸;再者是在圓盤中對魚、題款、印章等構圖設計宜簡潔和諧統一,追求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在實踐中,中國畫融合龍泉青瓷的釉下裝飾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定工藝技術條件的制約,它不單純展現中國畫技法,最重要的是藝術與工藝製作的可能。在教學實踐中讓學生體會融合青瓷釉下彩工藝與白瓷工藝的不同,龍泉青瓷高溫厚釉的流動效果很難控制,好的韻味十足,流動大了,釉下繪製的效果可能是面目全非,而在細部的技法表現上更是困難。這種中國畫融合青瓷應用實踐教學把藝術表現與工藝技術的有機聯繫,給美術教育技能應用提供新平臺,展現出中國畫宣紙以外獨特的外延教學。
  在龍泉青瓷的傳統清雅意味中,加入書法裝飾,體現的是和諧、恰當。龍泉青瓷研究院院長張建平教授在實踐創作中大體將其書法的裝飾分成兩類,一類是傳統直接用手刻的書丹陰刻、書丹陽刻技法,還有就是釉下書刻裝飾類的高溫顏料書寫、陰刻填色、立面雕刻等。在教學實踐應用中,主要運用書寫刻法和高溫顏料書寫等。如入選2010上海世博會作品《泉韻》,是對靜態龍泉青瓷釉色與動態書法視覺的諧調統一,工藝技術與藝術文化的統一,使之達到“以意呈象,以象造型”的藝術境界。書法在青瓷裝飾中的運用,讓作品呈現出獨特而又具新意的藝術效果。該作品在泥坯上書寫的行筆節奏、分行布白、書風特點與青瓷器型位置、釉色和諧統一,書寫後刻工的'雕刻工藝與書法理解水平高度協調,充分反映書者的書法意境。具體地說,就是要求刻工表現出書法藝術的韻味,彰顯其文化品質與精神內涵,書法字型大小、錯落、疏密、印章等與書者相一致。而在教學實踐應用中要求學生對書體、章法在青瓷上書寫練習,特別是筆法在泥坯上運用與刻法的統一,燒成後在釉色下的藝術效果,將兩種藝術儘可能完美地融會與提升。在教學實踐應用中,學生可以結合運用跳刀、劃紋等技術增加其工藝裝飾性,發揮思維應用實踐,書法與青瓷二者互爲映襯,相得益彰,賦予龍泉青瓷以文化藝術的意韻,教學實踐讓學生體會藝術與工藝應用價值。
  
  三、加強和拓展特色實踐應用教育,爲推動地方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貢獻
  
  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方面是藝術的發展繁榮。藝術作爲一種以形象化表現現實的文化現象,具有很強的社會滲透性和公衆參與性,同時它又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傳播和社會影響力。地方高校對社會文化藝術以“適應而不隨從,超越而不脫離”推動文化發展服務地方。隨着城市化、工業化的發展,對於高校人才培養來說,如何把教學所學應用到實踐中以服務地方,使得藝術和技術在何種程度上可以達到完美的融合,這是當下地方高校美術教育的最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