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體育教育學士論文

學問君 人氣:1.87W

體育教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我們的大學應重新審視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使命,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便是體育教育學士論文,歡迎閱讀!

體育教育學士論文

體育教育學士論文

摘 要: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而大學是知識經濟的搖籃,是人才走出去的發源地。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大學的建設,體育教育專業作爲諸多大學專業的一個分支,對我國人才的培養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將針對高校體育專業課程的設定現狀提出一些現實性的問題和針對性的意見,希望能夠引起更多有關人士的關注,以便將大學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更好的實施,促進學生的進步,促進知識的傳播,促進社會的不斷進步。

關鍵詞:高等院校 體育教育專業 課程設定

何謂大學?1931-1948年間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貽琦先生說:“所謂大學者,非謂大樓指謂也,有大師之謂也。”1933-1953年任哈佛大學校長的科南特說:“大學的榮譽,不在於它的校舍和人數,而在於它一代又一代教師的質量。一個學校要站得住,教師一定要出色。”何謂課程?課程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編制的`教育內容,全面而又集中地體現了培養目標,是本科教育的核心。重視本科教育,首先要重視本科課程建設,以課程改革帶動教育創新。那麼我們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出了什麼問題,該怎樣改革呢?

一、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與教學現狀

班級授課制度從未發生實質性的變化。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昆體良最早提出了班級授課制的思想,17世紀捷克偉大的教育家誇美紐斯對班級授課制從理論上加以總結和論證,使之基本確定下來,之後又經過赫爾巴特等教育家進行補充進一步完善。而班級授課制則普及沿用至今,但隨後由誇美紐斯提出的小班授課制和個別研究,卻未被推廣開來,只在個別學校有實施。加之現在高校不斷擴招,班級人數越來越多,小班授課和個別研究更顯得遙不可及。

多媒體教學成了“口灌”的翻版和寫意。教師上課再也不用拿着粉筆在黑板上板書,只需要開啟多媒體,放着一個又一個準備好的幻燈片,資訊技術要作爲學習者的有效的學習工具,需要給學習者呈現具有挑戰性的任務,需要學習者投入高階能力特別是高階思維能力。

本科教育作爲高等院校的基礎教育應該放在首要地位,無論領導還是教師都應高度重視,尤其是本科教育中大一的教育,是學生接觸新事物的一個轉折點,對學生的成長與成才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更多的設有研究生或博士點的高校,則把更高等的教育看成重中之重。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2001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4500多名教授中的98%教本科生課程。由此可見,國外大學對本科生的教學重視程度之高,而事實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是有前景的,有價值的。

二、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

(一)大學什麼都研究,就是不研究自己

我們經常看到我們的學生寫文章都是研究什麼運動對中小學生的影響之類的,大學研究中小學,研究生研究中小學,博士研究中小學,誰來研究大學,大學的體系就一定完善嗎,大學的課程就不需要改革嗎,答案是否定的,是因爲“只緣身在此山中”還是因爲“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首先說明大學不重視研究教育教學問題,其次,大學不研究大學自身的教育教學問題。當我們的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年比一年差,當我們的大批學生都最終選擇回家發展,我們的大學研究者是否需要思考我們的本科課程是否真的和社會接了軌,是否真的是學生心中理想的聖地,是否真的能讓我們的學生學有所成,這其中一半的責任是規章制度,而另一半的責任我想我們的老師應該好好思考了。

(二)大學給予老師太多的壓力

國內教師則整日爲評職稱寫文章而忙碌,學生的教學評價對教師的影響少之又少,甚至在學生教學評價時,因害怕不給好評會掛科所以都是好評。教學質量的問題也成爲一紙空談,並未得到實質性的結果。而大多教學結果的評定則是根據發表論文的多少,教師則有更少的時間花費在如何教學生上,中國大學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大學教師的評價方式需要改革。

三、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與教學改革

鑑於以上現狀,體育教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我們的大學應重新審視本科教育的地位和使命,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其次,課程改革應大膽借鑑世界一流大學先進經驗與國情、校情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在師生的共同探索中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與積極性,發揮教師、學校主導作用相結合的原則,堅持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學校更關注學生的發展,教師更關注學生的需要,因材施教,真正把我們的高校作爲培養人才的搖籃,讓我們的學生看到希望,家長看到希望,也讓我們的民族看到希望。希望此文能夠對我國高等院校的體育課程改革起到提醒和敦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漢清,韓驊編.比較高等教育概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 劉平清,袁作生.對部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實施新“課程方案”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04).

[3] 鍾志賢.大學教學模式革新:教學設計視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4] 孫萊祥.研究型大學的課程改革與教育創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周作宇,李慶豐.教師學習經驗與專業化成長[J].教育科學研究.2007.18(5):18-22.

[6] 錢曉磊.新課程背景下浙江省4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定的現狀與改革研究[J].浙江師範大學學報.

[7] 張建華,孫紅梅,魏爭光.新課程背景下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N].河北體育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