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析運用語篇分析法指導高職高專英語閱讀教學

學問君 人氣:1.75W

論文關鍵詞:語篇分析 高職高專 閱讀

探析運用語篇分析法指導高職高專英語閱讀教學

論文摘要:高職高專英語閱讀教學以實用爲目的,而高職高專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傳統的閱讀教學法卻從根本上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綜合運用能力的發展。而語篇分析教學法既注重語言知識的學習,又注重對文章主題、結構及體裁的分析,對於提高學生文章整體理解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高職高專學生英語閱讀現狀
  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中對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是能閱讀中等難度的一般題材的簡短英文資料,理解正確。在閱讀生詞不超過總詞數3%的英文資料時,閱讀速度不低於每分鐘70詞。能讀懂通用的簡短實用文字,如信函、技術說明書、等,理解正確。[1]要達到這一要求,就必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爲閱讀能力是反映一個人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它能夠體現一個語言學習者對詞彙、習語、語法、作文技巧的熟練程度或駕馭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一定程度上就等於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但是目前高職高專學生大部分英語基礎薄弱,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覺得生詞多,背景知識缺乏,句子稍長就理解困難,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難抓住文字重點。不能把所讀的內容和自己已有的知識很好地結合起來,就直接影響了閱讀的理解和閱讀的速度,根本不能達到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中對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而且,傳統英語閱讀教學法陳舊,很難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也很難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而運用語篇分析法進行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英語技能的綜合運用,培養學生獲取資訊的能力,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以及分析、推理、歸納和判斷的能力。因此,應用語篇分析法指導高職高專英語閱讀教學。
  二、語篇和語篇分析
  語篇(discourse)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語篇不論長短,只要是語言連貫,表達的是整體意義即爲語篇。它的特點是連貫性、完整性,是透過語句連貫和語義連貫來實現的。[2](韓禮德和哈桑,1976)
  語篇分析(discourseanalysis)是指對比句子更長、以交際爲目的的語言片段所作的語言及交際功能的分析。[3]具體地講,語篇分析的內涵就是使讀者科學、系統地分析語言材料在文章中的相對位置是如何產生意義的,並識別篇章中的結構模式及規定這些模式標記的語言手段。語篇以傳情達意爲最終目的,意義的完整性要求閱讀者高屋建瓴,立足全局,融入語境,從語篇的結構、體裁及語篇模式等方面指導。
  而語篇分析教學主要按照語篇分析的模式,從宏觀的角度出發,以語篇爲基本單位,立足於篇章整體,對課文進行分析、理解和概括。它包括語篇的主題分析、結構分析以及文體分析,也就是對語篇的中心思想、情節發展路線、段落推進層次、支撐細節的結構佈局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此瞭解作者所傳達的資訊及其資訊的構築方式。同時語篇教學圍繞語篇的中心思想進行語法、詞彙等語言知識的學習,透過對作者佈局謀篇的特點和遣詞造句的手法進行分析,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語篇文體的特點,掌握常見語篇文體的結構,向學生傳授目的語的文化和其他各種文化知識,使學生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情感態度以及文化意識上得到全面的發展,從而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3]
  三、運用語篇分析法指導高職高專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高職高專英語閱讀課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更好解文章中心思想,掌握重點詞彙的意義和用法,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和風俗,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從而提高、口語水平,使英語學習達到實用的目的。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採取如下策略:
  (一)有效指導預習,瞭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語篇產生的文化背景
  在語篇教學前,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英語知識水平及知識結構、學生所學專業、層次甚至學生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有效預習;同時要指導學生不僅查找閱讀課文中的生詞,並且要透過多種方式查找背景知識,瞭解語篇產生的文化背景、社會背景、時代背景,可以利用互聯網、、與外國網友交流等方式,豐富學生的背景知識,擴大其知識面;這樣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儘快融入文章,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同時又鍛鍊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我動手能力,提高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精心組織課堂,教會學生研究語篇體裁
  高職高專英語重在實用,因此在課堂上不要求教師做過多地高深講解,而是能教給學生一個受益終生的好方法;在學生已經瞭解了一定的背景知識之後,在閱讀前可讓學生帶着問題有目的地閱讀,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促使他們參與分析、推理、歸納、等認知過程,這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教會學生透過略讀、跳讀來識別文章的體裁(記敘文、描寫文、論說文和議論文等)和作者所採用的語篇策略(如舉例、對比、分類等),瞭解語篇的基本框架,學會快速理清文章所敘事情的發生、發展和結局,更準確地瞭解語篇的脈絡和語篇的含義。之後指導學生透過細讀來進一步領會,進行仔細的判斷、推敲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培養他們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此期間,可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並且相互解答,教師要適當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出一些具有延展性的問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加以拓展,開拓視野,然後根據學生問題的反饋情況,適當地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各抒己見。這樣既增加了學生髮言的機會,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課堂參與意識。
  (三)指導欣賞語篇,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教師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理解語篇的含義,並且要教會學生從語篇的整體出發,對文章進行理解、分析和評價;教學上可指導學生把握各種語篇體式的獨特性,掌握其一定的可循性規律,學會舉一反三,做到觸類旁通,運用自如。學會欣賞語篇中詞語的妙用、結構的嚴謹、風格的獨特、技巧的嫺熟;學會讀懂語篇之外的資訊,並且會熟練運用於實踐當中。課堂教學中首先是引導學生劃分意義段進而概括每個意義段的中心意思,抓住中心句,然後把全文按引言、發展及結論做逐層歸納總結,使得學生從整體結構上理清文章的層次,瞭解文章的全貌,獲得文章所傳達的完整資訊。運用語篇分析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以及欣賞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
  語篇分析法應用於高職高專英語閱讀教學,能夠從根本上打破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從語篇入手,把文章作爲一個整體,進行明確的篇章結構分析;改變以教師爲中心,學生處於消極被動的接收狀態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協調處理好單個語言點的解釋與整體篇章的綜合理解之間的關係,在關注學生語篇的整體把握能力和英語文化素質的培養與提高的同時,還應當注意高職高專學生的語言知識的傳授,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發展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J].教育部高教司,2000,(10).
  [2]Halliday.M.A.K&sion in English[M]man Group Ltd.1976.
  [3]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