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英語情境教學設計之我見

學問君 人氣:2.24W

摘要:英語中的情境教學以其“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鮮明特色,以其直觀形象的畫面或生動傳神的語言,佔領了學生形象思維的空間,給學生營造了怡人的想象氛圍,把學生的思維引向了無限廣闊的創新空間,也適應了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的迫切需要。教學情境的合理設計,能夠使兒童、知識、社會三者得到有機的統一——兒童在情境中自我實現;知識在情境中生成構建;社會在情境中顯現意義。

英語情境教學設計之我見

關鍵詞:直觀情境設計 問題情境設計 合作情境設計

正文:小學英語教學情境的設計可分爲直觀情境設計、問題情境設計和合作情境設計。

針對中低年級學生,可以創設直觀情境,引發學生興趣。直觀情境真實、形象,它的創設通常有兩種方法: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來創設和透過各種實踐活動來創設。具體途徑就是要儘可能聯繫實際,設計學生熟悉的真實性任務,並與現實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同構性,以便學生按自己的需要參與蒐集、整理和生成資訊資源。讓中低年級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進行學習,有利於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英語學習從被動接受的狀態變爲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

針對中高年級學生,可以創設問題情境,活躍學生思維。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要在整體把握學習內容的基礎上,找準問題設定的關鍵所在。並在分析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提出既高於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經過努力又能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英語學習。如透過對母語與英語的差異、不同英語國家的語言差異、不同語態和時態的差異等進行對比來設定問題情境,既能讓學生掌握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又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減少錯誤。

在各年級段,我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合作情境,促進互動交流。語言學習離不開交流,透過互動交流,讓不同觀點進行相互交流、相互補充、相互啓發,既有利於加深每個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進一步對所學知識進行補充、修正,使學生的知識更加清晰;還能使每個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力量和合作的樂趣,促進學生情感的昇華;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學生靈活應用英語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創設合作情境,我依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所要學習的內容,對學習的有關環境進行設計,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形成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以便師生進行協作、會話,進行合作交流。

本文就是圍繞以上中心思想,結合日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分三部分進行闡述:教學情境的設計、操作活動的設計、合作活動的設計。

(一)問題透視

1、直觀情境創設中多媒體運用過於追求“細節美化”,分散學生注意力

【案例一】

剛參加工作時,我在一節四年級英語課上出現過這樣的問題:多媒體課件運用得十分頻繁,小到一個單詞的呈現,大到一組對話的演示,都是透過電腦效果製作而成,課件中大量運用了gif、flash等效果插件,結果,單詞都是跳躍出現的,老師在講解單詞的讀音、詞義時,單詞還在不停地扭動,周邊所製作的花邊也在不停地閃爍。整個畫面十分花哨,很是吸引學生們的眼球。這樣的動畫效果不但對教學內容沒有幫助,反而牽扯了學生們過多的注意力。

2、直觀情境創設過於追求“活動趣味”,目標偏離

【案例二】

在一節關於五官的新授課上,我爲了讓孩子們綜合聽說五官的新單詞:nose,mouth,eyes,ears,face等,設計了一個比賽場景,讓幾位同學蒙上眼睛,到黑板上來畫五官,讓其他同學在座位上發指令,結果整個教室頓時沸騰起來,毫無秩序可言,每個孩子都大聲喊叫,畫的同學既聽不清指令,老師也沒有辦法區分,發出的指令是否正確,雖然每個孩子都玩得盡興,情緒也很高漲,但是卻失去了這個環節應有的作用。在這些趣味性較強的活動中,雖說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了,但也往往輕易讓學生情緒失控,甚至課堂上出現“一團亂”的現象。這樣,這些活動不但沒有幫助教學,反而破壞了我們的課堂秩序。

3、直觀情境創設過於“重情節”,而“輕環節”

【案例三】

在自編教材 A Trip with a Rain Drop的新授課中,H老師爲了教育孩子們注意環境保護,引入了許多生活中水資源嚴重污染的實例,如汽車尾氣(automobile exhaust emissions),水污染(water pollution)等,配合觸目驚心的圖片,旨在引起孩子們重視當今污染嚴重,水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的現狀。而對於本節課應該重點強調的句型和單詞教學卻匆匆帶過了,學生們雖然對環境污染的嚴重程度有了深刻了解,但對本節課的重點教學內容卻沒有留下多大印象。

的確,我們在創設情景時都會留意要貼近生活,讓學生感覺故事彷彿就在身邊。因此,教師在設計情景的時候都很注重情景的情節性和完整性。但是,我們卻往往輕易忽視情節與環節的銜接。比如在我們設計新課匯入環節的情景時,有些教師爲了情節的推動,在講解中出現了不少的生詞和新句。而使學生理解困難,感覺越聽越困惑了,不但沒有很好地匯出新課,反而使學生失去了愛好。

4、問題情境的創設中明知故問,缺乏真實感

【案例四】

在牛津小學英語3A的教材中,出現了“What’s this ?” “What’s this in English”等例句。聽課中發現一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境設計上,忽略了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沒有將所操練的物品進行難易區分,就進行統而化之的教學操練,指着鉛筆橡皮等這些學生們天天接觸的文具,跟學生進行 “What’s this ?” “What’s that?”的句型操練。

試想,這樣明知故問的生活情境設定,絲毫不能幫助孩子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有所提高。相反,如果在這個情境設定上稍加改進,即便是學生們已經耳熟能詳的事物,將其模糊處理,局部呈現,或者放置於肉眼很難看清的遠處,那麼學生們既能感受到情境的真實性,更能透過努力來獲取解決問題的方式。

5、直觀情境創設忽略了知識的內化過程

【案例五】

在一節四年級Open Day的教學活動中,Y老師設定了這樣一個場景佈置活動,她安排了同學們四人一組,用“There be …”句型來共同佈置一個房間,在此之前,老師只是透過幾張圖片,請同學們來搶答,做了兩三個示範。結果,在情境對話中,每大組只有一兩位掌握得比較好的同學邊佈置邊說、而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只有在一旁看看聽聽的份。在整個情境對話中他們既沒有參與佈置,也絲毫沒有操練到這一關鍵句型。

6、情境創設設計缺乏總結與評價環節

【案例六】

在牛津小學英語5A Unit9 Shapes的教學過程中,L老師的初衷是結合美術學科的優勢,用簡筆畫和剪紙的方式來創設直觀教學情境,教授新詞彙和句型。 但在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在講解完新單詞後,鼓勵孩子們利用已經學過的形狀,小組合作完成一幅剪貼作品,但由於這一環節需用時間較長,教師只能在活動進行過程中對幾組學生進行了個別輔導,下課時間到了,老師就說把它作爲練習活動放到課後來完成。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沒有設計總結評價環節。小組活動後的總結評價是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個人行爲和合作成果的評價,首先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透過讓學生彙報小組討論的結果,觀點可以是學生個人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爲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和探討中,使思維得到充分發展。其次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包括對小組活動成果和在活動的不同階段小組內成員的表現進行評價。成果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得最好。對成員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促進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合作意識和自主評價意識。評價中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參與活動的程度,及時給與指導和幫助。

(二)改進思考

1、運用多媒體應服務於教學目標,務實高效

【案例七】

無錫市峯影小學M老師上過這樣一節四年級英語課,她的課上環節設定雖然豐富,但是每個情境的設計都圍繞there be句型和新授單詞這個中心。她透過帶領學生們去參觀四個不同的Magic house複習了前單元的舊知,也引出了本文重點教授的句型與詞彙。透過遊戲Golden Eye學習新單詞:computer, bookcase, picture,並操練句型What’s in the classroom? There’s…。在Sing a song環節中,她引導學生們更換歌詞以對唱形式操練句型。就連獎勵給孩子們的三個禮物盒,都融合了新單詞:music room, office, playground,並操練there be句型。

M老師的情節設計一環緊扣一環,既考慮了整節課的流暢性,又保持了孩子們高度的興趣,同時也兼顧了知識的反覆鞏固與紮實操練。多媒體在M老師的課堂裏,僅僅是一種方便實用輔助教學的手段,學生們的學習過程纔是整堂課的精華所在。

在中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特別注意創設有利於學生英語學習的良好情境。良好的英語情境應做到真實、形象。

近年來計算機多媒體被引入英語課堂教學。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不但可以使情景更形象生動,還可以更加快捷有效地幫助我們實現教學任務,的確讓老師省心不少,所以,這一新型教學手段更是獲得了不少教師的青睞。但多媒體教學代替不了傳統板書對於知識在整節課中對學生的連續思維的影響,代替不了學生在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操練。更不應成爲干擾學生注意的負效應器。

2、創設直觀情境應結合學生實踐感受,圍繞教學中心設計環節

【案例八】

三年級自編教材《A travel in the sea》

Step1:Greeting:

( 欣賞一段海卡通片)

T: Listen. Look, the sky is blue . The clouds are white the sea is clean and blue. Look ,there is a dolphin. How lovely!

Boys and girls , do you like the sea?

It ‘s a sunny day ,let’s go to the sea . ok?

( 新授:sea)

Step 2: Revision and Presentation

T: I think the sea is so beautiful.

Can you swim?

Let’s swim into the sea together.

Let’s travel in the sea . ok?

(帶領學生作游泳狀)

指屏幕上的小魚小蟹作簡單介紹)

( 新授詞彙 travel、 in the sea )

Step 3: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 海浪聲作背景,切換圖片,這些圖片提前出示了本文中要教的一些動物,最後定格在一片珊瑚上)

A:1.T: Look , here are some animals in the sea!

They are so strange ’s have a look . Who are they?

直觀情境創設應符合孩子的認知水平,圍繞教學目標,幫助孩子溫故知新。如果能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在他們原有的知識積累程度上加以情境的鋪墊與渲染,將新舊知識有機整合,以舊帶新,既能讓學生們感覺身臨其境,又能有效地引出新授內容。

在英語教學中,透過英語表演、遊戲、對話等活動來創設英語教學情境,既能讓學生真實地感覺到學習過程的本質,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還能培養學生靈活應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所以,教師要根據英語學習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對實踐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並藉助實踐活動來啓發和引導學生動腦想、動口說。

在【案例八】中,教師就是結合學生們的認知實踐水平,進行漸進的鋪墊和渲染,帶領孩子們逐漸走入海底世界的情境之中。

創設富有真實性的問題情境

【案例九】

在教授Halloween與購物常用語的課上,老師要教授“What would you like?以及答語“I’d like ...”。在操練過程中,教師創設了一個過生日購物的情境,在說完“I want to buy a birthday cake and some other things.”時,馬上將學生引入到一個熟悉的蛋糕店裏 “Let’s go to the cake shop.”。同時,在黑板上貼出各種口味和形狀的蛋糕。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思維在瞬間得到激發,師生之間的問答活動就成了有意義的交際。

創設問題情境是爲了學生更好地學,更容易接受新知識。這個情境應該是圍繞知識點而創設的,教師在備課前要認真鑽研教材,抓住教學重點,不能只求課堂問答氣氛濃厚而忽略對學生能力的不斷拔高。

脫離實際的問答並不是真正的語言交流,是爲交際而交際,只能稱之爲機械操練。例如,學習了“What’s your name?”這一句型後,讓已經認識的同學互相問答,是明知故問,是假交際,那就又走回到機械操練的老路上去了。機械操練是小學英語課堂中的一種必要教學的方法,但大量的無意義的“假交際”會使學生感到毫無趣味,味同嚼蠟,也不利於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創設的問題情境應該具有真實性。還以“What’s your name?”這一句子的教學爲例,我們可以在提問前讓幾個同學分別戴上面具,將身體藏在講臺後面,並且換一種聲音說話。在此情況下,學生產生學習需要,就能主動參與到教學情境中,自然而然就會運用該句型進行交際了。

4、立足基礎,創設更高層次的問題情境

【案例十一】

在教授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時,有的老師是如下設計的:

他透過上個單元的興趣愛好,匯入本單元的音樂俱樂部活動,並從介紹俱樂部成員入手,展開國家、國籍、語言等新知識的介紹:

T:Look they are my club members.

They can sing well, too.

Which one do you want to listen to?

(讓學生們在俱樂部成員中任意選擇一個,開展師生對話或人機問答 )

教授:國家、國籍、語言

Where are you from?Can you speak …?並滲透介紹各個國家國旗的知識。

然後鼓勵學生把所學新知整理成新的兒歌自由誦讀:

Say a chant

Chinese speak Chinese.

British speak English.

Americans speak English ,

Perhaps they can speak French.

在教授完新知識後,老師順勢鼓勵孩子們走出國門,開拓視野,並透過電腦動畫,營造乘火車環球旅行的情境:

T:We have a lot of visitors today.

Do you want to be a visitor to other countries?

Now let’s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in our classroom! It’s amazing! Right ?

出現多個國家的名勝,爲下一節課鋪墊,引發學生的興趣。

在這節課中教師能夠結合課本原有知識滲透各個國家的國旗、文化風俗、節日信仰等知識,幫助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並能激起他們的深層次興趣。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在正常情況下,學生的心理處於一種平衡狀態。當學生與周圍環境進行交互作用時,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困難以及相互之間的認識差異,即認知衝突,心理學上稱之爲"失衡"。學生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這樣一種"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循環反覆的過程。這要求英語教師要善於創設問題情境,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英語情境中,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活躍狀態。

中高年級學生的學習過程相對來說是在原經驗基礎上經過認知衝突、調整和改造舊的模式,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建構過程。學習者能否主動建構,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取決於原有認知結構裏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知識的觀念以及這些觀念的穩定情況。

5、合作情境的創設應以個體獨立學習爲基礎。

【案例十二】

Step 1:

在五年級鞏固和運用“be going to”結構表示一般將來時的活動中,教師組織了一個小記者採訪的活動,每位同學嘗試來當小記者,採訪其他同學的參賽項目“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or Sports Day?”,被採訪者則用“I’m going to”結構來回答。

採訪記錄如下:

Name Event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獨立思考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不可忽視。獨立思考的過程是學生個體不依賴他人,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對問題作出判斷、推理、得出結論的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活動過程。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部分學生以後的學習就可能只當聽衆、觀衆,被動接受。獨立思考的過程是合作的前奏,自主探究是合作探究前提和基礎。沒有個體的獨立學習,相互間的交流和討論沒有深度,合作就會流於形式。

一個小組內,學生的能力必然有大小,學生思維的敏銳和深度必會有差別,如何協調同一小組內不同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發展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呢?它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把握好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在學生合作探究前給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時間,在學生合作探究時給學生一個陳述自己思考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都“活”起來!這樣有意識地爲學生提供思考的時間和陳述思考的空間,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學生因思維混亂而在合作學習中出現的茫然狀態,能很好地杜絕學生“等”、“靠”等不良多性思維的產生,從而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師要給學生留出獨立學習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去學習與內容相關的英語語法、習慣用法及詞彙等知識,並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學生只有在充分獨立學習的基礎上,纔有熱情參加合作,才能使合作學習更有實效.

6、創設合作情景時,主題和目標要明確。

【案例十三】

Step 2:

在以上的案例中,學生個人完成自己的表格並不是老師設計此情境的主要目標,教師將學生採訪結束後的項目統計後在黑板上彙總,形成比較全面的採訪報告,然後請每小組的成員代表兩兩上臺回報,同學可交替,也可相互幫助提醒。彙報結束後,教師給每位同學發張英文報名表,讓學生們參考了別組的彙報後進行最終選擇。

在合作情境創設中,要讓學生都知道自己做什麼,能不能做得到,要做成一個什麼結果。在這個情境中,教師實際是個領導,需要預測很多事情,不能摸着石頭過河,不僅自己知道,更要讓學生明確知道要做什麼,可能會發生什麼。

這樣有了明確的主題和目標,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纔有行之有效的互動,透過蒐集資訊、處理資訊、彙總資訊來鍛鍊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7、合作情境創設結果應有分析與反思。

【案例十四】

Step3:

彙報結束後,教師給每位學生髮一張英文運動會報名表(見下表),讓學生們用英文填寫。然後讓小組成員們相互交流、修改、評價。評選出最佳報名表,進行全班展示。

運動員報名表

在一個和諧交流合作的課堂中,學會給予並接受相互反饋的資訊是一種重要的技能,也是營造合作情境的核心。它可以幫助學生都成爲有活力的學習者,透過師生、生生間不同觀點的衝突、碰撞、補充、修正,加深每一個學習者對當前問題的理解;或者透過思維訓練的方式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和結果的反省意識水平,意識到自己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運用的人之策略的優劣。這樣的做法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學習能力等進行全面的分析與反思,對協作好的學生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勵,對合作過程中的問題也能夠及時分析、反饋,促使學生改善學習。

參考文獻:

〔美〕阿瑟,S,雷伯,李伯黎等譯:《心理學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

田式國 《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皮連生 《教學設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王薔 《小學英語教學法——從理論到實踐》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