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染整專業教育革新探討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1W

以紡織化學方向學生爲例,主要需加強對紡織化學基礎知識以及新型紡織化學品設計、合成、分析、應用等方面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將重點對紡織染整工程專業近年來在紡織化學方向的差異化建設和強化教育進行梳理和總結,具體將從思路創新、課程設定、實踐配套、制度保障、硬件支撐等方面對所開展的教學改革展開介紹。

染整專業教育革新探討論文

教學改革中的思路創新

借鑑相近專業的教學體系和培養理念。高分子科學、有機化學和化學工程等與紡織染整工程相近的專業有較爲成熟的教學體系和培養計劃,其中部分內容與本專業紡織化學方向所要進行的教學內容緊密相關。因此在進行本方向的強化教學時,可以借鑑上述相近專業的教學體系和培養理念。這不但可使本方向學生的專業培養有較高的起點和較完整的知識框架,同時對於實施本方向的教學改革也會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以染整工程專業爲導向,結合紡織化學特色。總體上,上述相近專業對染整工程專業建設有很好的借鑑和啓示作用,但在具體的教學內容、培養目標等方面又會與本專業有一定的差異。因而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掌握要求等方面應該與上述專業有所區別,特別是需精簡其中關聯度較低的教學內容,強化其中與紡織化學密切相關部分的教學內容。例如《高分子物理》教材中的聚合物晶態結構、分子量等核心重點內容可作適當簡化處理,而高分子溶液流變行爲、高分子膜材粘彈性等非核心內容需進行鍼對性的強化教育。

教學過程中強化應用背景的`滲透,突出實踐動手能力的提升。上述相近專業在教學過程中較注重理論知識的系統性講授,而本專業實質上更注重專業理論知識的應用和相關技能的實踐。因而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需有意識地融入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成分。例如在進行高聚物取向結構授課時,需緊密圍繞化纖取向結構的形成和凝聚態結構的分析來展開討論;在高聚物粘彈行爲介紹時可引入織物塗層膜手感與結合牢度的協調處理等內容。同時,還要緊密結合配套的紡織化學相關實驗,進行研究性實驗教學。

課程設定的改革和創新

正是基於以上認識和創新,本專業成體系地增設了有機分析、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精細化工產品合成原理、表面活性劑、紡織化學品製備及應用等與紡織化學密切相關的系列課程。並以強化本方向特色爲依據,對其中的教學內容進行了有針對性地取捨,對其中的培養目標、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學分分配進行了調整。具體是在對各課程主體內容進行框架式介紹基礎上,重點突出了常見染料和表面活性劑合成,聚丙烯酸酯、聚氨酯粘合劑膠乳和改性有機硅的製備及應用,表面活性劑復配,以及上述紡織化學品測試表徵等內容,以期提高學生的新型紡織化學品開發和應用能力。

實踐環節的配套

在開展理論教學的同時,本方向非常注重實踐環節的配套教學。在原有的基礎化學和染整工藝實驗之外,同步開設了表面活性劑合成、復配以及應用性能測試,偶氮染料合成、復配以及性能測試,聚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膠乳成膜以及膜性能測試,聚合物(包括天然和合成)的化學改性及其結構表徵和性能測試等紡織化學綜合設計類和研究探索類實驗項目。實驗中,要求學生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瞭解並逐步熟悉實驗設計、方案制定、裝置搭建、現象觀察、數據處理、結果分析、總結匯報等紡織化學品開發與應用的各環節,領悟各環節中的要領和注意點。透過上述各項目的滾動實施,在有效鞏固理論學習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改革中的師資和制度保障

要順利並高質量地實施上述理論知識教學和研究性實驗,需要有切實的軟硬件保障和支撐。在軟件方面,首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近幾年本方向陸續從國內外名校引進了幾名教學科研骨幹,目前本方向專職教師6人,均具有博士學歷,其中博士後4人,有國外留學經歷的3人,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培養人員2名。其次是要師生重視,形成共識。本方向專職教師會經常對如何更好開展紡織化學教學工作展開熱烈討論,在討論基礎上逐漸形成共識,形成合力。在學生選擇專業方向時,會進行鍼對性的宣講活動,以使學生在瞭解本專業本方向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明確自身的定位和努力方向。此外,本方向修改並完善了原有的專業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理論教學綱要,編列了《紡織化學研究性實驗講義》、《紡織化學實驗實施條例》、《紡織化學實驗室安全教育及注意事項》等實驗教學條例,並能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嚴格遵照上述綱要和條例進行規範化的教學和培養。目前,本方向已逐漸形成了規範的執行機制。下一步,本方向將在控制培養規模的要求下,引入學生准入的選拔機制,同時積極培養學生的方向認同和榮譽情懷。

教學改革中的硬件支撐

在硬件方面,本方向在現有物質基礎上,重點依託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特色優勢學科實驗室———紡織化學實驗室的建設,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科研實踐平臺的建設工作。自2006年以來,建成安裝有標準操作檯和通風櫥等基礎設施的專業實驗室三個,總面積達200多平方米,購置並已投入使用各類反應釜、高效液相色譜儀、紅外光譜儀、全功能全自動接觸角儀、自動電位滴定儀、噴霧乾燥儀、高速離心機、毛細管效應測定儀、數顯酸度計、電導率儀、表面張力儀、BROOKFILD黏度計、沉降式粒度儀、數控熔點測定儀、數顯散射光濁度儀等與紡織化學密切相關的測試儀器和實驗設備,目前已可供一個標準班學生同時進行各項研究性實驗。上述軟硬件的建設成功,爲更好地開展本方向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和制度保障。

經過三年多師生的共同努力,本方向已凝練並逐漸形成了適合印染行業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所培養的學生在紡織化學相關方面的動手實踐、設計意識、分析水平等能力有了顯著提升。從近幾年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和就職單位評價意見來看,本方向所培養的學生不但懂印染工藝和技術,而且還具有更強的紡織化學功底,因而更會因其所具有的複合型知識體系和實踐創新能力而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和認可。

相信透過本專業紡織化學方向的強化教育,可有力拓寬這部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優化學生的專業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職場發展潛力。同時也相信透過本專業紡織化學方向的強化教學,可培養更多符合紡織印染行業發展所需要的創新型專業人才,從而爲浙江省紡織印染行業的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