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析兒童英語教育中的目標語文化資訊匯入

學問君 人氣:8.96K

[論文關鍵詞]目標語文化;工具功能;培養功能;資訊傳遞

論析兒童英語教育中的目標語文化資訊匯入

[論文摘要]筆者探索了兒童英語教育中目標語文化資訊匯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在自己辦的兒童英語培訓班以成系統的卡片的方式加入目標語文化介紹,經歷五年的實踐得出目標語文化匯入的目的應該有兩個層面:1.我們應傳遞那些有關一種陌生的或鮮爲人知的文化資訊;2.對一個國家內部差異的體會和辨別。如果這兩個層面得以實現,將對提高兒童學習外語的興趣和促進學習動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從理論基礎上來探尋

小學外語教學具有雙重教育功能,即工具功能和培養功能。工具功能:兒童通常按理解、掌握和運用這樣的程序來學習外語。這一程序在所有的外語課和語言練習中都會出現。培養功能可以解釋爲對認知能力和語言行爲發展的促進。語言教育具有這樣的目的:即文化的相對性及在對待他人的態度選擇上的.重要性。

每一種語言都是一個能夠成一種特定現實的體系。每個人在構成這一現實時都有各自與衆不同的結構方式。這給了我們一種作爲了解世界的語言教育新觀念。外語有助於揭示語言文化的相對性,揭示語言本身的人際和社會習俗。也就是說語言的培養功能涉及文化內涵。外語的學習和實踐是以該語言所表達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思想和意識活動爲依據的。所有這一切的最終目的不在於瞭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學或民俗這一類知識,而在於起到一種作爲學生精神財富的主要作用,以便能獲得這種觀念:寬容和尊重與己不同的東西。

在學齡時期,也即七八歲時,兒童會顯露出一種新的能力。這種能力有時會相當明顯地改變他的個人生活。改變其與他人及與整個外界的關係。對他周圍比較接近的人而言,這種能力可以稱爲“中心偏移”。正由於這種中心偏移,兒童才能設身處地的像他人那樣來觀察事物、思考事物。這對他是一種重要的發現。他學到了社會文化的相異性,有人恰當的把這稱爲“另一個世界”。它發現了與他自己的及它所處的環境中的行爲不一樣的各種行爲。透過別人的行爲,他發現了與他自己的行爲有聯繫的各種文化風俗習慣。

我們回顧沃爾夫·薩皮爾的著名論斷:

1語言決定了一個語言團體的成員觀察世界的方式;

2.每一種語言以其獨特、明確的方式表達對世界的看法;

3.兒童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學習了一種世界觀。

早在198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討論會上對早期外語教育表述下列一致的觀點:外語教師不僅應立當解決實際交際任務,而且應當促進兒童整個個性的發展。語言對於兒童來詢立當是反映社會文化現實的一種方式。語言是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反映。因此我們可以說多學習一種語言,就多一番人生。由此豐富了知識,充實了思想,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即使處在低年級,也有必要向學生提供有關國家的社會文化現實的專門知識。我們從兩個方面來闡述我們的教育目的:

1.資訊傳遞。我們應傳遞那些有關一種陌生的或鮮爲人知文化資訊。我們相當一部分教師往往提供的資訊很平淡,其提供的概況與操該語言的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相距甚遠。以英國爲例:英國就是倫敦霧都,萊茵河,伊麗莎白女王。像這類靜止不動的圖像與現實並不吻合。教師需要瀏覽歷史、地理、政治、藝術、經濟等材料,電視、報刊、廣告來準備文化資訊知識,以便讓學生從語言、意識形態、生活風格、和集體生活的表現方面來瞥見內部的各種差異。

2.對一個國家內部差異的體會和辨別。這是對一個國家文化採取更新穎更現代的方式進行觀察的結果。意在幫助學生辨認、確定有關國家和文化的內部差異。我們可藉助外語或母語引導學生參加一些活動,其目的不在於語言訓練,而在於理解操這一語言的人的思維方式。合理安排、正確選用報刊、電視圖像、電影、詩歌、通訊報道、採訪、招貼等真實材料也很重要,這些都能代表如文化這樣的複雜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