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化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

學問君 人氣:1.41W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化學教師專業素養的研究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改革;中學;化學教師;專業素養
  論文摘要:本文從中學化學新課程改革對化學教師的要求入手,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化學教師專業素養。在此基礎上,重新界定和分析了化學教師專業素養的內涵,並提出了提高和加強中學化學教師專業素養的主要對策。
  
  隨着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日益豐富,國家和地區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這種競爭主要體現在綜合國力方面,而且這種競爭越來越表現人才的競爭。“全民科學素質計劃”的遠景目標,旨在改變目前我國公衆科學素養水平低的窘況。新課程的培養目標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體現時代要求。目前,作爲整個教育系統不可缺少的部分的基礎教育化學課程是否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已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省。因此,提升化學教師本身的專業素養,不僅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是實施新課程改革、進行素質教育的關鍵。
  1 教師專業素養的涵義
  素養,來源於拉丁語litterateurs,即有文化。所謂素養,是指決定一個人行爲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內在特質。所謂專業素養是專門職業對從業人員的整體要求,是指爲完成某項工作所必需具備的能力及態度、個性等涉及信奉價值的個性心理特徵之和。
  關於教師的專業素養,不同學者研究的視角不同,對其概念的表述也不盡相同。林崇德教授以心理學理論作爲主要基礎,提出教師素養爲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思想和心理品質的總和;葉瀾教授從教師專業化出發,認爲“教師的專業素養是當代教師質量的集中表現,它應以承認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性的職業爲前提。”等等。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定義,其教師專業素養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養、教育教學技能能力等。本文所謂教師的專業素養,指的是教師爲了實現教育的目標,爲了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學活動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及相關的觀念,能力等的總和。
  2 化學新課程改革對化學教師的要求
  2.1 化學教師要有正確的“學習教學觀”
  學習不是簡單地從教師那裏接受現成的知識,而是要求學生相對獨立地探索和發現尚不瞭解的規律、規則和操作方式等。化學課堂教學要根據學生實際水平與需要,提供多種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問題探究。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善於從材料中挖掘知性和情意性,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反饋,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因此,在化學的“學習教學”系統中,化學教師要注重活動課程與化學課程的相輔相成關係,突出建立一種思想價值、情感體驗、操作技能、經驗認識等多方面構成的多元的、開放的學習目標系統,爲學生多緯度的個性健康發展提供一個教育與完善的機會。
  2.2 化學教師要有正確的學生觀和教師觀
  學生是學習的主動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教育課堂設定的革新、教材編制的提高,都需要透過有正確教育觀念的教師去直接作用於學生。隨着時代的發展,教師的職責越來越多的激勵思考。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是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尋求知識、運用知識的.嚮導,是協調學生活動的指導員,是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者,是對學生學習的研究者。進行化學課程改革,教師的觀念轉變是前提。觀念轉變關鍵是要從實際出發,聯繫實際,形成自己頭腦中的觀念。同時,將觀念轉化爲具體的教育教學行爲,真正成爲教育實踐者。
  2.3 化學教師要明確教學的目標和教學內容
  化學教學要透過化學知識、化學技能、認知策略和情感態度等預期學習效果的達成,實現培養學生具備現代公民生存發展所需的相應基本素質的目的。並透過學生有效的學習,培養具有全面素養的現代公民的教育教學目標。同時,化學教師要選擇明確的教學內容。隨着實踐的發展,化學教材中蘊涵的知識量劇增。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向學生傳授人類幾千年積累的知識精華,要爲學生獲得終身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化學教師應按照培養目標對客觀存在的知識進行選擇,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
  3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提高中學化學教師專業素養的主要對策
  3.1 強化教學反思作用和功能
  所謂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的行爲、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透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途徑。反思教學實踐是對教學經驗的反思,是“一種思考經驗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做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反思性教學是立足於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作爲化學教師在教學中的反思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注重學習方式的轉變;突出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繫;強化實驗的探究性;加強科學與人文精深的滲透與融合,等等。
  透過反思這樣一個環節,使一線教師提高教學能力,有助於教育教學實踐的改進,很好的進行教育教學研究。
  3.2 加強教師可持續發展教育及終身學習意識的培養
  可持續發展教育(簡稱ESD),基本上是價值觀念的教育,核心是尊重。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培養可持續發展價值觀的教育,是實現可持續戰略的中心支柱,是關注社會、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教育。因此,可持續發展教育要求教師更新許多觀念,以適應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素養的新要求。與此同時,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了一個資訊化時代,隨着知識量的迅速增長,知識更新週期不斷縮短。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新形勢下,教師不斷更新和補充知識,是繼續工作的必要條件。要在中學涌現出更多“學者型”的教師,就必須強調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的連貫性,必須提倡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
  3.3 增強教師教科研創新能力
  化學教師的能力是化學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由基本能力、化學教學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等3部分組成。長期以來,化學教師只是化學課程的執行者而不是開發者;是化學知識的傳播者而不是研究者。因此,學校必須要樹立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思想,做好乾教師的傳、幫、帶作用。只要每位教師都具有爭當教學能手、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專家的意識,就能全面提高中學化學教師的整體能力和水平。可見,教育科學研究作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作爲提高教師素質的重要途徑,作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論的實踐基礎,對於新課程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