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定位研究的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17W

通常情況下,教師的角色定位是隨着社會形態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當前新課程改革浪潮賦予其新的內容和意義,引導教師角色的轉換和重新定位。因此,爲更好地適應新時期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國內教師應該上最大限度上轉變觀念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建立全新的角色定位。

關於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定位研究的教育論文

一、新課程改革前教師角色定位及弊端

第一、教育觀念落後。多數教師的教育觀念尚停留在傳統教育思想層次,一味強調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性,罔顧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對教育觀念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忽視了教師只有在促使自己持續成長的基礎上,才能幫助更多的學生成長,沒有科學的學生觀,不能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第二、教學方式守舊。多數教師仍是沿用以往傳輸式的教學方式,僅僅強調自己的“教”,罔顧學生的“學”,這種單方向傳遞知識的`方式完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部分教師認爲學生在課堂上只要跟着老師的節奏,會回答問題就行了,遏制學生想象的空間和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第三、教學手段單一。沿用傳統的黑板字加粉筆教學方式,不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且還會導致學生想象力的匱乏。並且這種教學手段耗費教師大量的精力,不利於發展自身和管理指導學生。第四、自我反思能力差。多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缺乏自我反思的習慣,總是以教師自身片面的教學價值觀來對自己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其意圖也僅僅是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第五、終身教育理念缺乏。僅僅重視學生成績的重要性導致大多數教師只關注跟學生日常考試有關的知識內容,長而以往會造成自身知識範圍的狹窄,不重視繼續學習和持續進修,缺乏終身學習和教育理念。

二、新課程改革對教師角色的衝擊、挑戰

第一、傳統教育觀念方面。新課程“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與傳統教育觀念背道而馳,要求教師在學習新課程的基礎上着眼於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而教師對新課改教育這一瞭解、認識、消化、重建、實踐的過程,本就充滿衝擊和挑戰。第二、教學能力方面。新課改強調教師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營造自由、活躍的課堂氛圍,這就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適當的控制能力提出新的挑戰,要求教師一方面控制課堂秩序,另一方面爲學生創設自由的教學氛圍。第三、學習方式方面。新課程要求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自由、合作、探究式學習,這必然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調整教學設計,正確引導學生學會新的學習方式,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挑戰。另外,探究學習中還可能遇到老師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對教師知識層面的深度和廣度提出新的要求。第四、課程開發能力方面。新課程調整傳統以教材爲中心的課程結構,建立校內、校外及資訊化的課程資源,這就對教師開發與整合這些資源的能力帶來挑戰。第五、知識儲備方面。新課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提出深度和廣度上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擴大知識領域,涉獵不同的學科知識,提升知識儲備和綜合素質。第六、教學手段方面。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用資訊技術,這對長期沿用黑板加粉筆的教師來說是一大挑戰。要求教師及時迅速地掌握資訊技術,並運用得當,使其成爲有力的學習和教學工具。

三、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角色的重新定位

第一、教師是促進者。教師應該從以往單純的知識傳授者的定位中解放出來,轉換爲幫助學生整個個性和諧與健康發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定位是新時期教師最明顯、最直接、最富時代精神的角色特徵。第二、教師是引導者。針對傳統灌輸式、被動式學習方式存在的問題和弊端,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學會主動參與、樂於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這種學習方式的轉換必然要求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做出調整,將以往以講授爲主的教學方式轉換爲提倡自主探究、發現的教學,從而將教師的角色定位從單純的“施教者”到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引導者”,由重結果轉換爲重過程。第三、教師是參與者。新課改要求樹立新型師生關係,使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關鍵參與者,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教學相長的良好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爲學生構建一個自由、活躍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第四、教師是學習者。作爲知識的傳承者,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建立豐富的知識儲備,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學生髮展需求。同時還應該涉獵其他學科和知識,擴大知識接觸面,從而全面幫助學生髮展。第五、教師是研究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積極以研究者的眼光和心態去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及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和不足,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反思,總結和歸納以往教學中的經驗教訓,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

四、結語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關鍵。但新的角色定位是需要一個個教師透過自身的努力去完成的,因此只有國內全部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其中,將新的角色定位轉化爲必不可少的內在需求後,才能得以成功,因此,這種轉換需要一個長時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

參考文獻:

[1]謝建民.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角色定位[J].現代教育科學,2012,(4):94-95.

[2]高陽.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角色定位[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13—114.

[3]賈豔紅.淺析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角色的轉變與繼承[J].基礎教育研究,2013,(8):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