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從認知視角論述問題解決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5W

趙凱華先生在《從物理學的地位和作用看對中學物理教師的要求》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論述:在我國,有一種普遍的想法,即作爲一名好教師,應當“課堂上解決問題”,把所教的內容“講深講透”,不給學生課後留下疑難,讓學生課後提不出問題。這就是我國封閉式的教學方式。問題解決學習在課堂中的運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種封閉的教學方式,然而一個課堂實例引起了我對問題解決學習運用於物理教學的新思考。在《光的反射》中介紹光污染時老師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張小姐十分苦惱,因爲她的房子正對着一座新大廈的玻璃幕牆,玻璃幕牆的反光使她苦不堪言,只要是晴天,她的房間就被強烈的反射光照得通亮,無法正常休息。提出問題:談談你對光污染的認識;如何預防光污染?請你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結果學生對這個問題沒有產生“共鳴”,其教學進行得並不順利。因此,我認爲:之所以問題解決學習在這裏教學效果不佳,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認知程度與問題解決所需的認知水平沒有達成一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試圖從認知心理學的視角分析其中的幾點原因。

從認知視角論述問題解決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一、問題的表徵不恰當

表徵是問題解決的一箇中心環節。表徵物理問題是在頭腦中建構物理情境,可以運用文字、圖像、圖表、模擬實驗等方法簡化對問題的思考,讓問題研究的對象、狀態、過程清晰地顯現出來,讓問題明朗化、模型化,理順物理問題的複雜關係。表徵問題有助於在一個整體情境下建構問題的框架,並將問題與學生的背景知識聯繫起來。

二、缺乏適當的問題情境

教育家杜威認爲:“思維起源於直接經驗的情境。”努力建立課堂教學的“情緒場”,創造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激發學生的心底意識。但是在實際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情緒場”的創造並不理想,面對問題情境學生往往“無動於衷”,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教師創造的問題情境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學生是否能“跳一跳,夠得着”?學生對新知識的`需要、興趣、探索願望,產生於學生已有知識與新的、未知知識之間的矛盾衝突。

三、缺乏觀察、經驗知識和推理能力

在學習物理過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認識物理規律,首先必須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一部分來源於學生的生活環境,只有留心觀察生活便會得到對感性材料的正確理解,明白其中的物理道理。

如:照相時人離鏡頭遠一點像大,還是近一點像大?爲什麼在常溫環境中冷凍食品周圍冒“白氣”?樟腦丸放一段時間爲什麼會變小?對這些問題有些學生由於平時缺少觀察和相關的經驗知識,即使已經學習了相關的物理知識,面對這些生活小問題還是一籌莫展。 四、對問題解決學習運用於物理教學的幾點建議

1.物理教學應讓學生形成高度概括的圖式和樣例,學會對問題進行表徵。由於物理概念和原理及問題解決模式是高度結構化的,並以不同形式存儲在長時記憶中,有些是以陳述性知識形式出現,有些是以程序性知識形式存儲,它們共同組成了高度概括和包容的認知結構,其中也包括了大量問題解決的圖式和樣例。這些圖式和樣例可以在適當的知覺刺激下被激活,從而加快問題解決的速度,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因此,教師應注重物理知識的系統性教學,應該讓學生在讀題的同時透過畫草圖,在草圖上進行相關物理量的標註,把文字表徵轉化爲圖像表徵,並透過合理的轉換,使之與長時記憶中的圖式相類似。透過練習和指導,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各個物理原理的適用情境和約束邊界,並形成相關的圖式和樣例,將之系統化,納入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之中。

2.精心選擇問題並設定問題情境。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選擇合適的問題。問題要有:(1)針對性,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問題的難度和梯度,使大多數學生透過教師引導和同學之間探索、討論;(2)深刻性,所設定的問題必須有較高的認知水平,能激發認知衝突,提示知識本身的內在矛盾,方可爲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的訓練提供機會;(3)程序性,呈現給學生的應該是遞進式的、有層次的,逐步深化的問題;(4)拓展性,教學過程應在解決原有問題的基礎上引發、延伸出新的問題,進而把問題的探究延伸到課外,這就要求所設定的問題應有更多的拓展性。同時,教師應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進入探索者的角色。教師可採用的問題情境的創設方式有:A.呈現想要加以理論解釋的現象和事實,創設問題情境;B.透過列舉有待解釋的事例,創設問題情境;C.由舊知識擴展引出新問題,創設問題情境;D.透過激發學生的心理矛盾,提出問題,設定問題情境;E.提出猜想,並加以檢驗,創設問題情境。

3.爲學生搭建知識平臺使之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爲學生搭建的知識平臺中應有這三方面的知識:陳述性知識,如物理學中的概念、規律和理論;程序邏輯性知識,即習得技能和智慧技能,它的核心是規則;策略性知識,如認知策略。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的訓練,多問學生“在做什麼”、“爲什麼這麼做”(元認知監控)和“如果……,那麼……”(認知策略)的問題,並要求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解釋這樣做的理由,這會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和元認知的自我提問。學生的自我提問,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使思維外顯化,更有利於學生清楚自己究竟想要做什麼,更有利於學生的自我調控。透過三個層面的知識學習,當學生處在真實的物理環境中時,學生學習的物理知識最終將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從中學習、鍛鍊、檢驗自己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