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一課四研活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論文

學問君 人氣:1.79W

摘要:針對目前幼兒園活動的幾種常見模式,分析其含義及存在的問題,透過實踐提出更加完善的活動方法,層層遞進環環相扣,更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促進了個人與集體同長共進的專業化發展。

一課四研活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論文

關鍵詞:教研活動 一課四研 活動模式 方法策略

幼兒園教研活動是以保教人員爲主體,以保教實踐爲基礎,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教育規律與基本原則,採用科學的方法,解決保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保教質量的研究活動。隨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深入貫徹,廣大幼教工作者已清醒地認識到,要實現幼教事業的發展,只有走園本化道路,立足現實,深化園本研究,創新發展,透過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將教育觀念轉化爲教育實踐,將學與思、教與研系統的整合交融。

新型教研活動方式,架起了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爲間的橋樑,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於一體,並相互滲透、相互整合,有效地優化活動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實踐反思能力,營造了團結協作、民主和諧的教研氛圍,促進新老教師共同成長等優點,因此近年來在幼兒園、中小學的教科研活動中備受青睞。

一課四研的含義:“一課四研”是以年級組爲單位組成教研小組,共同確立一個教學內容,由教師個性化設計並實施教學方案後,透過教研組的共同研討與整合,有效地優化活動方案,層層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實踐反思能力,形成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爲目標,融自我反思、團結協作、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於一體,民主和諧、自主平等爲氛圍的教研活動。

一課四研活動,將原有討論式的教研變爲教學現場的教研,使教師能夠在自己原有的'教育教學技能上得到提升,提高教研活動的實用性和有效性。此外,一課四研的活動方式充分體現了以人爲本的原則,在自然平等的授課現場和研討過程中,從教師的實際出發將以往被動式的學習變爲主動需求,從而積極客觀地去發現、反思、分析、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提升個人的專業水平,並在研討過程中集體達成共識,爲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一課四研活動的幾種常見方式及不足:

目前大部分幼兒園在組織一課四研活動時,有幾種基本的活動模式,我將這模式概括爲以下幾種:

1.一研一人式。這種方式是由教研組共同確定一個教學內容後,將授課教師按經驗豐富及教學水平的高低提前分配好執教的次序。一般都是先由工作經驗較少新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來組織“一研”課觀摩,課後教研組集體進行研討反思後,再由另一名經驗較豐富的教師根據大家的意見進行修改、整理,歸納、內化後再組織“二研”課觀摩,依次類推,最後由教研組內大家公認的教學水平最高的骨幹教師來組織“四研”觀摩。使教研組成員從中看到幾輪研討後的最佳效果,從中學習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的綜合教學水平。

但是在這種方式的研討活動中,由於執教教師自身的組織能力及教育技能的差距,使我們在執教現場看到的現象與在研討中的結果不一致,如,“一研”課後,我們更多看到的是年輕的執教教師在活動中組織能力、應變能力、以及重點難點的解決上存在的一些外在的、淺層的問題,在課後經過個人反思與集體研討後,接着由二研教師來上,由於二研教師自身的素質和經驗都超過一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研教師出現的很多問題往往並沒有在活動中再現,因此集體研討後得出的研討結果與下一研教師課上的現狀脫節,既沒有看到循環跟進的整改效果,也沒有檢驗到前一研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2.一人執教式。這種方式也是由教研組共同確定一個教學內容後,由一名教師來全程完成四研過程中的所有教學觀摩活動,也就是許多幼兒園在年輕教師作公開課前的“磨課”。在活動中透過一研說課、授課後進行反思研討,再進行二研說課、授課再反思研討,循序遞進,直到四研結束。在研討中授課教師能在邊實踐邊反思邊研討中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促進了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但是這種方式由於始終以一名教師爲中心,在研討活動的過程中要完成說課、授課、反思、研討、整合等幾輪工作,使得教師工作負荷重心理壓力大,很容易產生緊張和疲憊的狀態。另外教研組的其他大部分成員只參與觀看教學活動和研討交流的環節,並沒有親自體驗去“做”的過程,同時缺乏主動性和有效性。

我們要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教師和幼兒園同步發展,爲個人與集體鋪設同長共進的專業化發展道路,必須不斷改進和完善新型教研活動方式,真正實現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吳興莉.幼兒園教研活動的組織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8.7.

2.邢少穎,張淑娟.關於幼兒園教研活動多元化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5.12.

3.李季湄.回到基本元素去[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