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英語教學中教學設計方法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5W

篇一:英語教學設計論文

英語教學中教學設計方法論文

摘要:現代教學注重教學設計,本文從教學設計入手,分別從設計教學的意義、依據、要素等方面闡述瞭如何對英語課堂進行教學設計,及其對課堂教學的效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英語教學 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設計

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強調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預先謀劃,事前設計。現代教學尤其注重設計,科學的教學設計,既是體現教育目的性、計劃性、針對性和預習性所必需,又是順利實施教學方案、調控教學過程的前提,也是確保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英語教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形成英語教學藝術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學設計( instructionalplanning )。這樣的教學設計可分爲宏觀設計( 如一門課程設計 course design,總體課程設計curriculum design ) 和微觀設計 (如一節課的設計 lesson planning,幾節相關課的設計 aweek’splanning )。作爲一名英語教師,研究和掌握課堂教學設計,是抓好英語教學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一、教學設計的意義

英語教學設計就是英語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英語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英語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它是英語教師教育思想、思維流程和教學藝術的體現。教學設計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所謂科學,

一是要求正確運用教育思想和英語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學的內在聯繫及其規律性,又反映英語知識的內在聯繫及其規律性,兩者相輔相成;二是要求這種思維流程順暢、清晰,富於條理性和嚴密性。這種思想準確性和思維邏輯性的有機結合,便是英語教學設計科學性的基本內涵。所謂藝術,就是要求英語教學設計日臻精緻、完美,行之有效和富於獨創性,能極大地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求,形成師生之間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

英語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多種要素構成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系統的方法對這些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計劃,叫作課堂教學設計。透過這樣的設計,使諸要素之間聯結起來,促進教學的系統化,有利於提高教師處理各種教學資訊的能力,有利於教師全面、客觀地認識教學,並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可以說,實施課堂教學設計是改善課堂教學的一種更高層次教學的探索,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項必要工作。

二、教學設計的依據

在英語教學中,不論是宏觀設計還是微觀設計,不論是整堂課的設計還是片斷的設計,我們都應以語言學教學理論爲依據,着重考慮三個方面: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期望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後達到的程度,是預期的教學成果,是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教學目標(teaching aims)可分爲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長期目標被稱爲教育目標 (educationalobjectives)如英語教學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對目的語文化的瞭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等等,這些無法在具體教學中一次性實現,而是長期努力的方向。近期目標被稱爲教學目標 ,這一目標,主要確定一節課教什麼內容,透過那些活動方式來學習。教學目標通常用可以觀察得到的學生行爲變化的語言來表述。正如加涅(gagne, r. m.)所著《教學設計原理》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 設計者開始任何教學,設計以前必須能回答的問題是“經過教學之後學習者將能做哪些他們以前不會做的事?”’或者“教學之後學習者將會有何變化?”

2.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爲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特點和教學媒體條件等,教師採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步驟。學生的各種特點因時代、生活環境的改變而有所變化,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對學生的興趣、知識基礎、認識特點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作爲安排學生學習活動和選擇教學策略的依據。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利用多種媒體——黑板、掛圖、實物、幻燈、投影、電視、錄音、視聽光盤、計算機等教學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課堂教學,達到教學目的。

3.教學評價

所謂教學評價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結束時,利用多種方法,按照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所引起的學生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對所實施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定。它在課堂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1.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與改善。透過教學評價,獲得反饋資訊,找出進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學的途徑。2.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學習必須有動機,動機促進興趣,興趣激勵努力學習,努力學習纔能有進步。透過評價,學生明確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學習動機,對不足之處的分析亦能使他們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教學是有目的、有組織的活動。目的在於幫助與促進學生學習。透過教學設計,教師明確教學目標,明確達到教學目標的手段,並明確檢查目標是否達到的方式。課堂教學設計對幫助教師減少課堂教學的隨意性、改進課堂教學有重要作用,是教師應有的教學技能之一。

三、教學設計的構成要素

1.課堂教學設計要與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緊密結合。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是要求學生透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2.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興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靈

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這有利於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全體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就能從被動接受轉化爲主動參與,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3.課堂教學設計要體現英語交際性原則。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課堂教學並非是“我教你學”,而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課堂教學活動是透過交際使學生認識英語,掌握英語,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認知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學雙方都爲對方提供資訊,教學就是爲了促進交流,以上三個層面英語稱爲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鑑於此,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注意設定有意義的語言情景,安排各類課堂教學活動,pair work, group work, task-basedactivities, role play等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和知識進行交際,爲了使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儘量體現真實的交際,教師在設計時要創造“資訊溝”( information gap ),使學生感到進行交際活動的必要性。

4.課堂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現代教學手段。

現代教學手段,如錄音、錄像、投影儀、幻燈、語言實驗室,電腦多媒體等是現代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手段,爲我們大幅度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現代教學手段,有利於創造良好的語言交際環境,使學生置身於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語言的刺激,產生需要運用外語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語的機會。例如,在多媒體教室學習《走遍美國》。和藹可親的聲音、悅耳動聽的音樂、逼真的音響效果,栩栩如生的影視畫面,可大大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作爲英語教師要努力學習多媒體計算機網絡 的使用技術,不斷探索多媒體英語教學,發揮其應用作用。

總之,作好英語教學設計不僅是大綱和教材本身的客觀要求,也是教師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興趣,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關鍵所在。只有教師設計得當,英語課堂教學才能得以順利實施,英語教學的目的才能如期達到。

參考文獻:

[1]林崇德,教育的智慧,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6

[2]楊連瑞等,英語教育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5

[3]李冬梅,學習方法指導, 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7

篇二:英語教學中教學設計方法論文

摘要:英語教學是一個系統過程。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熟悉教學設計的依據,根據教學設計的要數來設計教學。經過多年的探索,教學的首要條件是取決於英語教師備課的科學性,其次要了解學生、勤鑽研教材、確定教法。透過研究教材,科學處理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案。

關鍵詞:教學設計依據要素方法

英語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英語課堂教學是英語教學的根基所在。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英語課堂教學的源泉來自於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英語教學設計就是英語教師根據正確的教學思想和英語教育原理, 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針對具體的教學對象和教材,對英語教學的整個程序及其具體環節、 總體結構及其有關層面所作出的預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劃。 一個好的教學設計,它能精心安排教學步驟,巧妙設計教學內容,適當使用教學手段,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合理分配教學時間,使教師如嘗甘露。使學生如沐春風,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得益彰,和諧融洽。透過多年的教學實踐, 筆者認爲,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系統的方法對這些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計劃,叫作課堂教學設計。透過這樣的設計,使諸要素之間聯結起來,促進教學的系統化,有利於提高教師處理各種教學資訊的能力,有利於教師全面、客觀地認識教學,並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可以說,實施課堂教學設計是改善課堂教學的一種更高層次教學的探索,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項必要工作。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

在英語教學中,不論是宏觀設計還是微觀設計,不論是整堂課的設計還是片斷的設計,我們都應以語言學教學理論爲依據,着重考慮三個方面:

⑴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期望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後達到的程度,是預期的教學成果,是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教學目標 teaching aims可分爲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長期目標被稱爲教育目標 educational objectives,如英語教學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對目的語文化的瞭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等等,這些無法在具體教學中一次性實現,而是長期努力的方向。近期目標被稱爲教學目標instructionalobjectives,這一目標,主要確定一節課教什麼內容,透過那些活動方式來學習。教學目標通常用可以觀察得到的學生行爲變化的語言來表述。正如加涅( gagne, r. m. )所着《教學設計原理》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 設計者開始任何教學,設計以前必須能回答的問題是“經過教學之後學習者將能做哪些他們以前不會做的事?” 或者 “教學之後學習者將會有何變化?”

⑵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爲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特點和教學媒體條件等,教師採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步驟。學生的各種特點因時代、生活環境的改變而有所變化,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對學生的興趣、知識基礎、認識特點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作爲安排學生學習活動和選擇教學策略的依據。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利用多種媒體——黑板、掛圖、實物、幻燈、投影、電視、錄音、視聽光盤、計算機等教學媒體,特別是現代教學媒體使用的效果已被許多的研究和廣泛的實踐所肯定。但教學媒體的選擇不但要依賴於每種媒體的特徵和功能,也要有賴於教學系統中其他因素之間的關係,媒體選擇的重要依據是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徵,我們應增加教學媒體使用的多樣性。

⑶教學評價。所謂教學評價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結束時,利用多種方法,按照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所引起的學生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對所實施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定。它在課堂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1.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與改善。透過教學評價,獲得反饋資訊,找出進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學的途徑。2.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 學習必須有動機,動機促進興趣,興趣激勵努力學習,努力學習纔能有進步。透過評價,學生明確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學習動機,對不足之處的分析亦能使他們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設計的構成要素

1.課堂教學設計要與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緊密結合。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是要求學生透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2.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 前蘇聯教育家科羅廖夫語) 興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這有利於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全體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這樣,學生就能從被動接受轉化爲主動參與, 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3.課堂教學設計要體現英語交際性原則。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課堂教學並非是“我教你學”,而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課堂教學活動是透過交際使學生認識英語,掌握英語,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認知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學雙方都爲對方提供資訊,教學就是爲了促進交流,以上三個層面英語稱爲 teaching is of 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鑑於此 ,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注意設定有意義的語言情景,安排各類課堂教學活動,pair work, group work, task-based activities, role play等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和知識進行交際,爲了使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儘量體現真實的交際,教師在設計時要創造“資訊溝”( information gap ),使學生感到進行交際活動的必要性。

三、教學設計的方法

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教師無論教什麼內容,總要首先對教學進行一番認真細緻的構想和設計,然後透過加工整理,把這種構想的軌跡、設計的思路用文字元號記載下來,形成教案。從本質上說,教案只是設計的結果,備課纔是教學設計的過程,反映出那種動態的教學構想的思維流向。所以探討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一般通常採用這些方法:

(一)設疑提問法。設疑與提問是英語教學課堂調控的常規武器。它是促進師生之間資訊交流反饋,推動教學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機。對於學生來說,它還具有多種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又能誘發積極思考,培養思維能力和習慣,啓迪聰明智慧,還能充分訓練口頭表達能力。作爲教師,可以透過提問來檢查和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 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複習鞏固運用所學到的語言知識。可以說,英語課堂調控的起承轉合, 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設疑提問的精心運籌;

(二)對話法。語言交際的主要方式是對話,對話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授課方法。 在課內模擬真實、 半真實對話能夠克服課內書本學習與實際交際存在的巨大差距。 如今教科書上的許多課文都採取對話形式,以便鼓勵學生踊躍參加活動,能比較自然的使用英語。對話方式可分爲兩人小組對話、男女生對話、 小組間對話、 師生對話、 自由對話等;

(三)遊戲法。在英語課堂中恰當的運用遊戲,能有效的調節課堂氣氛, 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使英語教學變得更生動、豐富,使課堂變得有趣、活潑。遊戲設計可以有:①快速反應;②競賽評獎;③角色扮演;④聽說訓練。授新課時,穿插一些遊戲,如比賽、表演等,以分散難點,降低難度, 使學生們能在愉快的遊戲中不知不覺學到知識;

(四)競賽法。利用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在課堂遊戲中引入競爭機制。如:在進行模仿性遊戲操作時, 讓學生比一比誰是最佳模仿者和最佳模仿搭檔;在練習禮貌用語時,設計搶答題和必答題;在鞏固新授內容時,設計各種擂臺賽;在單元複習時,設計各種活動,評出最佳表現獎。比賽性遊戲既鼓勵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又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五)角色表演法。把表演帶進課堂或經常在課堂上把句型、對話、課文編成短劇,讓學生表演,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或師生共同表演。儘量讓學生把所學內容,按設定的情景結構演出來,做到聲情結合,使學生得到大量的'聽說機會。總而言之,教師的角色不要總是當“裁判” ,而是交際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和調控者。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

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牢記教學是人的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人的因素應當成爲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要想取得英語課堂教學的成功,教師首先應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用先進的教學思想統帥教學方法。英語教學改革,歸根結底就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其次,教學目的決定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爲教學目的服務。英語教師必須注重透過教學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言運用能力。再次,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還要受到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徵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此外,教師要善於自我設計,揚長避短,發揮創造性。

參考文獻:

[1]《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稿)

篇三:新課改下初中英語教學設計論文

【摘 要】終結性評價是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反映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它以考察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爲目標。可以採取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等形式,全面地、科學地考察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所具有的語言水平。

【關鍵詞】英語;教學;成效性

隨着新課改的發展與深入,課堂教學效果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學設計越來越被提上日程。在教學中,認真備課,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學手段,搞好課堂活動等可以很輕鬆自然地搞活課堂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提升教師自身的有效發展,做好課後總結工作,促使初中的英語教學更加有成效性。

1. 有效備課做好準備

隨着基礎英語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廣大教師在課程改革中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及擔負的神聖使命。教師對於新課程的重視是實施新課程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對新課程的重視度將最終決定着新課程實施是否成功,以及素質教育推進的深度 。

當然,備課不等同於寫教案,備課是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思索、逐漸成長的過程,而教案只是教學提要,是教師在上課前準備的教學方案。備課還包括教案之外的教師透過自己的日常生活感受、知識儲備以及積累的教學經驗對課堂做出的準備。萬變不離其宗,任何備課模式都離不開以提高教學質量爲前提,在備課時,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設計、活用教學方法、適用教學手段、精煉教學語言、精心設計問題等多種方法多方面進行有效備課。同時,各教師之間備課要做到資源共享,組織教師開展集體研讀大綱和教材、分析學情、制定學科教學計劃、分解備課任務、審定備課提綱、反饋教學實踐資訊等系列活動。

2. 有效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上教師採用什麼教學方法,學生就往往採用相應的學習方法,它直接影響着的學生的學習效果。爲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應努力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圍繞學生能力素質的發展進行教學。可採用“知識技能,學習能力,學習態度”來作爲確定學習狀態的特徵變量,從而爲促進學習能力素質的全面發展服務。由於教學大綱要求的教學內容本身就是根據知識技能、順序、結構和學生的初始能力的特點做出安排的,所以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在此基礎上,按照知識技能的相對完整性,可將教學知識技能發展序列分成幾個教學環節。一般來說,除了第一節課以外,每一課教師所要進行教學的內容不外乎三個部分:①複習已教過的語言材料;②教學新的語言項目如詞彙、語音、語法和句型等;④進行各種形式的聽、說、讀、寫訓練活動。在每一個步驟當中,教師的作用都有所不同,如採用口、筆頭練習、測試、聽寫、提問等複習方式,利用實物、圖片、藉助動作、猜迷、接龍式提問、簡筆畫等介紹新的語言項目;透過分排或分行、兩入、小組等進行操練;透過做遊戲、扮演角色等方式提高運用語言能力;充分利用和“複習要點”,練習冊中的練習,口、筆頭練習等加強學習運用的能力,以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教師要在教學中自始至終觀察全班學生的反應,要隨時根據情況變換自己的角色,保證所教的內容大家都能接受,達到完成課堂的整體教學任務。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則學得輕鬆有趣,學得靈活,學得好;教學不得當,學生則學得吃力,學得枯燥,甚至厭學,最終導致棄學。

3. 有效教學評價策略

評價不是對結果簡單的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學生思維的點撥。同時改進教學評價體系,在批改作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延伸。英語新課程的評價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即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又關注學習的過程.使對學習過程和對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一。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來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它可以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評價轉變成爲評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其他的學生、教師和家長也可以共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終結性評價是檢測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反映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它以考察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爲目標。可以採取口試、聽力考試和筆試等形式,全面地、科學地考察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所具有的語言水平。

4. 有效的教師策略

更新關於課程實施和學生學習的觀念和認識語言學習的體驗性、實踐性特徵決定了語言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不僅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而且有效的學習策略、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只有透過學生主動參與大量語言實踐活動才能得以實現。更新教師角色,教師不能停留於單純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而要成爲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它要求教師將教學內容加上既有可操作性又與學生的興趣和實際生活緊密聯繫的語言學習任務,並創設真實的語言學習情景,透過廣泛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5. 做好課後總結工作,深刻反思

課後,教師要主動地進行該課的自我反思,在備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哪些問題進行更深化,如對動詞的理解,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反思找出在課堂設計和課堂控制等方面的不足,並認真反思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學生在這堂課中是否得到了應有的知識攝取。在反思的過程中要全面細緻,做好書面記錄和總結,對課堂設計的活動獲得的效果進行認真的分析。課後,教師可以透過找個別同學談話的方式瞭解學生對課堂的滿意程度,也需要以作業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一定的檢測瞭解,這樣可以讓教師瞭解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情況,以便及時進行教學方法方面的調整。

篇四:中學英語教學設計論文

英語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是由相互聯繫、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多種要素構成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用系統的方法對這些要素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計劃,叫作課堂教學設計。透過這樣的設計,使諸要素之間聯結起來,促進教學的系統化,有利於提高教師處理各種教學資訊的能力,有利於教師全面、客觀地認識教學,並不斷改進和完善課堂教學。可以說,實施課堂教學設計是改善課堂教學的一種更高層次教學的探索,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項必要工作。

一、教學設計的依據

在英語教學中,不論是宏觀設計還是微觀設計,不論是整堂課的設計還是片斷的設計,我們都應以語言學教學理論爲依據,着重考慮三個方面:

⑴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期望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後達到的程度,是預期的教學成果,是組織、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的基本出發點。教學目標 teaching aims可分爲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長期目標被稱爲教育目標 educational objectives,如英語教學中“培養良好的語感”,“加深對目的語文化的瞭解”,“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愛國主義精神”等等,這些無法在具體教學中一次性實現,而是長期努力的方向。近期目標被稱爲教學目標instructionalobjectives,這一目標,主要確定一節課教什麼內容,透過那些活動方式來學習。教學目標通常用可以觀察得到的學生行爲變化的語言來表述。正如加涅( gagne, r. m. )所着《教學設計原理》 (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一書中所指出的那樣: 設計者開始任何教學,設計以前必須能回答的問題是“經過教學之後學習者將能做哪些他們以前不會做的事?” 或者 “教學之後學習者將會有何變化?”

⑵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爲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生特點和教學媒體條件等,教師採取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步驟。學生的各種特點因時代、生活環境的改變而有所變化,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對學生的興趣、知識基礎、認識特點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進行綜合分析,作爲安排學生學習活動和選擇教學策略的依據。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充分利用多種媒體——黑板、掛圖、實物、幻燈、投影、電視、錄音、視聽光盤、計算機等教學媒體,特別是現代教學媒體使用的效果已被許多的研究和廣泛的實踐所肯定。但教學媒體的選擇不但要依賴於每種媒體的特徵和功能,也要有賴於教學系統中其他因素之間的關係,媒體選擇的重要依據是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特徵,我們應增加教學媒體使用的多樣性。

⑶教學評價

所謂教學評價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及結束時,利用多種方法,按照教學目標,對教學活動所引起的學生的變化進行價值判斷,對所實施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定。它在課堂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1.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與改善。透過教學評價,獲得反饋資訊,找出進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學的途徑。2.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興趣。 學習必須有動機,動機促進興趣,興趣激勵努力學習,努力學習纔能有進步。透過評價,學生明確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成功的喜悅進一步增強學習動機,對不足之處的分析亦能使他們不斷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設計的構成要素

1.課堂教學設計要與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緊密結合。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計劃,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標。活動的設計是要求學生透過教學活動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達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練運用的程度。因此,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要緊緊地圍繞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而進行。

2.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東西使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半。”( 前蘇聯教育家科羅廖夫語) 興趣是教學的潛力所在,興趣的培養與教師的積極引導和教學藝術是分不開的。教師應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學生年齡的特徵,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這有利於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全體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這樣,學生就能從被動接受轉化爲主動參與, 由“要我學”轉變到“我要學”。

3.課堂教學設計要體現英語交際性原則。

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課堂教學並非是“我教你學”,而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流;課堂教學活動是透過交際使學生認識英語,掌握英語,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的認知活動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學雙方都爲對方提供資訊,教學就是爲了促進交流,以上三個層面英語稱爲 teaching is ofcommunication, by communication and for communication. 鑑於此 ,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要注意設定有意義的語言情景,安排各類課堂教學活動,pair work, group work, task-based activities, role play等等,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語言和知識進行交際,爲了使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儘量體現真實的交際,教師在設計時要創造“資訊溝”( information gap ),使學生感到進行交際活動的必要性。

四、教學設計的探索

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教師無論教什麼內容,總要首先對教學進行一番認真細緻的構想和設計,然後透過加工整理,把這種構想的軌跡、設計的思路用文字元號記載下來,形成教案。從本質上說,教案只是設計的結果,備課纔是教學設計的過程,反映出那種動態的教學構想的思維流向。所以探討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首先必須研究英語教學備課。英語教案設計的科學性,首先取決於英語教師備課的科學性,就是要堅持英語教學備課的科學性、目的性、針對性、計劃性和預見性原則。英語教師一是要熟悉《國家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領會精神。二是要了解學生,教學的緣起和歸宿就是教會學生學,英語教師的職責不僅是 “to teach our students english” 而且應是 “ to teach our students how to learn english”。要明白學生需要學什麼,怎樣學,就必須瞭解學生。三是要鑽研教材,整體把握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的要求,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四是要確定教法,透過研究教材,科學處理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案。

在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牢記教學是人的活動,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人的因素應當成爲英語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依據。要想取得英語課堂教學的成功,教師首先應該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用先進的教學思想統帥教學方法。英語教學改革,歸根結底就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其次,教學目的決定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爲教學目的服務。英語教師必須注重透過教學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言運用能力。再次,英語課堂教學設計還要受到教學內容以及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徵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此外,教師要善於自我設計,揚長避短,發揮創造性。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學習論[m],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2]《英語新課程標準》(實驗稿)

篇 五:小學英語論文 《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設計

泗店鎮牛村中心小學 蘇蘭英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構建以活動爲中心、以任務型教學爲途徑的教學模式將成爲小學英語教學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課堂教學中,活動是實施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學活動的設計具體體現一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對課程的理解把握和開發創新能力。很多老師也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因爲學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動的“主體”。爲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作爲小學英語教師,要走專業成長道路。如何設計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將是我們有待解決的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略談以下幾點:

一、活動的設計要準確定位目標。

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都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作指導(如:知識目標、基本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因爲活動就是爲目標直接或間接服務的。例如:教學三年級下冊Unit 3 How Many? Part

A Let’s learn這節課時,我首先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 學生們回答:one, two , three… 等等。我又問:What else can you see ? 學生們回答:We can see 11、12、13、14、15. 我再問學生們:What’s the English for “11”?Do you want to know ? 學生們:Yes . 這時我邊指着數字‘11’邊展示相應的詞卡進行教學:Look!This is eleven .用同樣方法教:twelve、thirteen、fourteen、fifteen.我透過創設真實的情境,有效落實語言知識目標,既複習單詞one,two ,…等,又理解和學會新單詞eleven、twelve…,達到我設計活動的目的。

二、活動的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力求全員參與。

要想使全體學生都參加到英語教學過程中來,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麼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儘量不要太複雜、太難,應面向全體學生,讓他們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低齡學生應多采用TPR . Listen and draw . Let’s do . Guessing games 等這些活動,高年級學生應注重聽、說、讀、寫技能。例如:我在教三年級Unit2 Look at me這單元,學習人體部位名稱時我讓不愛動的孩子坐到講臺前,讓愛動的孩子動手摸一摸他的各個身體部位,再讓一個愛動嘴的孩子說出相應的單詞,最後全班同學一起說出這個詞。這樣的教學活動,在設計上符合學生的興趣和年齡特點,才能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對話學習活動之中,享受到?用中學,學中用?的愉悅。讓孩子們都參與進來,也提高了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活動設計的情景要要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實際運用

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內容應接近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活動容易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也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應該着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儘可能地讓課堂貼近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我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What would you like ?時,我設計這樣的活動:說說你喜歡的食物。設計這個活動的目的是透過說說自己喜歡的食物,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運用“I’d like some (beef、soup…)”來表達自己喜歡的東西,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又如在學習Weather, cold, warm, hot, cool這幾個單詞時比較抽象,可把它們設計在活動中進行理解鞏固。課前要求學生在看電視時,把各城市的天氣情況記錄下來,這一點學生一般都能做到,在課堂上學習了這些單詞之後,做一次“氣象先生”或“氣象小姐”,用英語簡單地播報自己記錄下來的中國各大城市或者小城市的天氣情況;也可由教師把天氣預報節目錄制下來,學生播報本地一週或一月中的天氣情況。在活動的過程中既獲得知識又培養了表達能力,也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當然,生活化的教學活動還有很多,如 “畫一畫”、“猜一猜”等活動,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只要教師努力把活動置於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無形之中便淡化了學生意識、學習意識,強化了主體意識和生活意識,從而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之中步入英語學習。

四、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入競爭機制,開展競賽。

小學英語教學除了重視培養英語能力外,還要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透過競爭可促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學習中。如在單詞接力賽中,可把學生分成幾個組,由每個組的第一人同學說出一個學過的單詞,後一位同學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據該詞的最後一個結尾字母,說出另一個以該字母開頭的單詞,看哪一個組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接出最多的單詞.例如:apple—egg—get—tall…… 又如:在上課前把學生分成?spring?,?summer?,?fall?, ?winter”等組,根據他們上課的表現,分別在黑板中貼出這些圖形,學生看到自己組贏得的標誌多了,自然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這樣帶動全班同學積極參與,情緒高昂,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

實踐證明,我們在小學英語起始階段應儘可能多地創造充足的語言?習得?機會,多采用活動式教學,透過聽聽做做、唱唱玩玩,讓學生在自然狀態下,處於豐富充足的語言任務環境中,自然地形成對語言的認識並儘可能多地運用英語。

教師只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多積累,多實踐,多反思,就一定會有我們心中的理想課堂。總而言之,我們教師要在遵循小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需求和特點的前提下,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並富有成效,走專業化成長道路。唯有如此,才能使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從“表裏不一”走向“表裏合一”,從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

篇六: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論文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初探

【摘 要】英語是作爲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學科。學好英語對我國經濟建設起着積極作用。因此,要使學生學好英語、運用好英語,就必須設計好每—堂英語課堂教學,其課程設定應符合時代潮流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關鍵詞】英語課程教堂教學教學設計課程改革趣味性《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應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爲目標,力求從教學觀念、目的、目標、內容、實施策略、手段和評價等方而進行改革。”而對教學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老師應積極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英語不單是—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作爲—名中學英語教師,設計好一堂英語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如何設計好教堂教學呢?本人認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應有趣味性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也曾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對學生來說,興趣將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興趣濃,學習好,興趣淡,學習差。可見,興趣對學生學習成敗的重要。所以能否激發學生的興趣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教師應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蒐集學生的興趣點,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設定關心貼近學生的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有趣,引導並激發學生的興趣,爲學生髮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做好巧妙的鋪墊,幫助學生從被動學習轉成主動學習。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實踐中形成並發展起來的。因此,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也要在學習實踐中進行。只有透過實踐,讓學習體會到語言本身的實際功能,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活動,自然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因此,在課學教學中,教師可根據需要設定一些真實的情境如:“看病

(seeing a doctor)”、“購物(shopping)”、“談論天氣(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問路(asking the way)”等等讓學生自由談論(free talk),在課餘時間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如英語角、舉辦英語書法比賽、英語手抄報、做英語賀卡、演講比賽等,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英浯知識發掘自己的潛力,運用於各種活動中。當學生髮現自己所學的知識有用武之地時,就會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進一步學好英語的興趣。

二、重視學生主體作用

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所以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由“學會”飛躍到“會學”這一過程。教師的職責首先是教結學生知識,然後教給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方法,即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漁。”“漁”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的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這遠比簡單地“授之以魚”重要得多,對學習也有用得多。如新目標七年級上冊《英語第八單元unit 8 when is yourbirthday?》本課所教的內容是節日和日期的表達方法。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習談論父母朋友的生日及最難忘的一天,並對感興趣的節日展開討論。課前,讓學生收集自己感興趣的節日資料。課上,組織學生透過對話、講解、表演等多種方式分享並交流各自的資訊。爲了歸納學生所掌握的有關節日的資訊,可以以討論的形式來比較中外節日的異同。透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生既掌握了單詞的用法,又發揮了他們的聯想、分析、綜合、歸納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應給學生獨立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爲教師,要有意識地從思維的多向性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索知識,積極思維,充分發揮他們自己的創見。

1.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創新意識。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應根據教學材料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設計靈活性較大的問題,促使學生分析已獲知的資訊,積極尋求答案。設疑與提問既能加強師生間的資訊交流,又能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能力,是推動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契機。在學生思考、討論、爭辯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給予學生鼓勵,創造愉快、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

2.積極探索,提高創新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從建立新的教學策略着手,努力爲學生創設活動情境,誘發學生的好奇心,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同時,教師要透過對教材的分析,善於發掘教材中內含的創新囚素,進行加工、設疑、創設情境。

3.考慮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隨着科技的進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有利於創造良好的語言交際環境,使學生置身於一個真實的語言環境之中,全方位地感受語言的刺激,產生需要運用外語的激情,增加使用外語的機會。國家新的《英語課程標準》的提出的實施,是在深層次上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次革命,它把學習從教師填鴨式的“教”轉變爲以學生爲主本的“學”把教育目的從“以掌握知識爲主”。作爲教師,我們應把新課程中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從而推動學科素質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