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英漢詩歌翻譯中文化意境的傳達

學問君 人氣:2.73W
談英漢詩歌翻譯中文化意境的傳達
摘 要】英漢詩歌翻譯應注意異域文化的傳達,從各個角度,採用不同的策略與方法,將不同的文化意境營造體現出來,纔有利於不同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關鍵詞】英漢詩歌;翻譯;文化意境;傳達 【中圖分類號】 I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1151(2006)06-0174-02 文學翻譯可以說是一種文化意境的傳達,詩歌翻譯尤其如此。因爲詩歌翻譯乃文學翻譯的極高境界,翻譯文學中之極致,詩歌極具豐富的文體特徵和藝術內涵,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着人類最豐富的情感和世間最複雜的意象,這種情感和意象便構成了詩歌所特有的文化意境。詩歌中的意境通常爲一個民族所特有,代表着這個民族的獨特的精神風貌。所以,詩歌翻譯在講求音美、形美的同時,最重要的是傳遞它的骨髓所在,即詩歌的“文化意境”。
  一、英漢詩歌有着不同文化意境
  一首好詩,往往是意中有境,境中有意,讀後沁人心脾,耐人尋味,譯者應對原作心領神會,譯者與作者神思契合,力求渾然一體,否則,譯者只拘泥於原文表層結構,譯文必然貌合神離,韻味全無。因此,絕不可把譯詩看作語言表層結構的機械移植過程,必須深入深層結構,發掘原詩的真實意境,並使之以原有的神韻再現於譯文中。
  1.詩歌的意境首先體現在不同民族的文化詞的運用上。例如,在我國古典詩歌中,“南浦”被賦予了某種離別的情境,而“風”,“月”,“燕”,“笛”,“秋水”,“嬋娟”,“梅”,“菊”等字詞,它們也都被賦予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其獨特的聯想和情趣是西方人難以理解的;同樣,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中的一些詞彙對於我們來說也比較陌生,“westwind”、“castle”、“shepherd”、“lamb”等詞語,所給予我們的意象也與英美人的本意不同。英國詩人雪萊的名詩《西風頌》中的“westwind”代表溫暖和煦,給世界帶來新生,而在我們的文化中,只有東風才被賦予如此的意義和意境。
  2.在詩的整體韻味上,一般來講,英美人作詩是對思維內容及其過程的邏輯展現,推崇清晰、確定和單純;而中國詩歌,如馮友蘭先生曾提到過“富於暗示,而不是明晰得一覽無餘”(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強調了我國詩歌的含蓄無垠。明朝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說道:“凡作詩不宜逼真,如朝行遠望,清山佳色,隱然可愛,其煙霞變幻,難於名狀,及登臨非復奇觀,唯片石數樹而已。”這說明了詩歌意境猶如欣賞山水,清淡、質樸、剛柔相濟而又神韻悠長,詩意在可言與不可言之間,也有了可解與不可解之會。例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孤帆”,“遠影”,“碧空”之間沒有任何關連詞,直接拼在一起,畫面感極強。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讀者可憑它們之間的聯繫去想象和補充。一個漢字往往就是一個意象,而漢字的組合往往能取得一副動感畫(motion pecture)的藝術效果。
  與漢詩現比,英詩的意象表達更加率直清晰,意象間的語法關係邏輯性更強。虛詞一般不能省略。請看拜倫的一首詩。
  Adieu adieu! My native shore
  Fades o’er the waters blue
  The night-winds sigh,the breakers roar ,
  And shrieks the wind sea-mew.
  Yon sun that sets upon the sea
  We follow in his flight.
  Farewell awile to him and thee,
  My native land-Good Night!
  這幾行詩語言淺顯率直,詩人把故鄉擬人化(personification),與之輕聲慢語話別。詩的邏輯關係嚴密,意象間關係確定,意象深沉闊大,不露痕跡。二、 英漢詩歌翻譯時易出現的文化障礙
  1.詩歌翻譯中常見的文化障礙,往往並非出於原詩晦澀難解,而是望文生義。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和夫人戴乃迭在談到英國翻譯家亞瑟·威利翻譯的《詩經》(The Book of Songs)時,稱其譯作有很高的.學術水平,不愧爲翻譯傑作,但也指出,他把《詩經》翻譯得像“英國詩歌”。比如,譯作把周朝的農夫塑造成類似歐洲中世紀田園詩中描敘的農民的形象。另外,譯文中使用了“castles”和“clergymen”等詞,這和中國文化中的農夫形象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