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文學翻譯審美主體思維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5W

文學翻譯是一種審美活動,作爲審美主體的譯者應當對作爲審美客體的文學作品進行分析、理解、轉換和審美再現,譯文往往反映譯者的審美能力和審美體驗。所謂格式塔意象再造中的審美體驗是指譯者應當有專門的審美視角、保持適當的審美距離,發揮譯者審美主體的能動性,這其中審美主體的聯想和想象,即神思,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試圖藉助姜秋霞教授的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論對文學翻譯中審美主體的神思進行探討。

文學翻譯審美主體思維論文

一、格式塔意象和格式塔意象再造

二、格式塔意象再造與文學翻譯

三、格式塔意象再造與審美主體的神思

在文學創作中作家憑藉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能使自己的藝術思維和審美心理突破時空的限制和束縛,潘知常認爲中國傳統美學的想象方式是“神與物遊”,劉勰稱之爲“神思”,即主體被客體的審美特質觸發所產生的一種“興會”“神遇”;吳建明認爲“神思”是指“主體感情與藝術表象相融相遊、和諧運動,向着審美意象方向發展的心理活動”,主體透過“神思”與客體相互交融,物我化一。譯者欣賞原文字時與其語言文字所表現的藝術世界之間隔開了一層,譯者只有依靠再造想象和聯想才能跨越與作者的時空差,突破原文字語言文字元號這一隔離層,進入原着的藝術天地。譯者的審美感知、想象和聯想是一種形象思維,它是意象在主體頭腦中的運動過程。譯者闡釋原文字時在頭腦中重建其意象結構,是一個完形的過程,不是先感知其個組成要素後才注意到原文字的整體,而是先感知到原文字的整體後才注意到作品的各組成部分。姜秋霞(2002)認爲譯者透過對原文字整體意象結構的把握在頭腦中重建起原文字的格式塔意象圖式,譯者在接受原文時所形成的意象概念是綜合原文各種資訊,超越各個組成部分的有機整體。根據格式塔審美理論,任何一個整體都是超越局部成分相加的新的結構體,它具有局部意義之外的`整體資訊,在認知原文語言所傳遞的各種意義的同時,會伴隨對原文字所蘊含的情境因素如背景、語氣等的情感體驗。在這個意義上講,譯者對原文的理解包含一個審美過程。這種語言認知與審美體驗相結合的運動好似格式塔圖式的基礎構造。

龔光明(2004)指出,“譯者對整體意象的審美把握意味着對文字各個局部語言意義之外美感因素的體驗,這一體驗有助於原文字的結構和意義在譯者大腦中形成有機的整體,並且有助於文字意義的有效轉換”,文學文字作爲藝術客體具有相對獨立的整體性,即格式塔,具有藝術性作品的完形性特徵,透過對現實生活的藝術變形表現一種虛幻的藝術世界,譯者只有充分發揮審美想象和聯想,才能使自己的思維超越現實世界,進入原作的藝術虛幻世界。中國現代着名作家劉白羽在《日出》中用瑰麗絢爛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壯觀的日出景象,原文按照時、空的變化生動地描寫了日出的整個過程,運用大量的視覺意象,帶給讀者強烈鮮明的視覺效果,譯者細心揣摩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藝術意圖,在整體把握原文認知意義的基礎上,運用想象和聯想,完美地再造了原文那種氣勢恢宏的日出意象。如:最開始,大地籠罩在“黑沉沉的濃夜”中,而萬米高空中“卻已遊動着一線微明,它如同一條狹窄的暗紅色長帶,帶子的上面露出一片清冷的淡藍色晨曦,晨曦上面高懸着一顆明亮的啓明星。”譯文用a threa do flight,an arrow darkre drib bonr evealing apatch of the chilly,pale blue dawn忠實地再現了原文的色彩意象。

格式塔意象是譯者對原作的整體把握和對某一藝術形象的完整審美體驗。譯者透過語言認知和審美體驗雙重活動認識理解原文,在大腦中建構一個格式塔意象,再用譯文語言將此意象再造,方可實現文學藝術的有效轉換與再現。格式塔意象的轉換意味着審美體驗的有效傳達,原文字格式塔意象的成功再造離不開審美主體的神思,只有充分發揮審美主體的神思,才能進入原作的藝術世界,在譯本中成功再現原文的整體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