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會計畢業論文總結

學問君 人氣:4.06K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啓下的作用,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纔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會計畢業論文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會計畢業論文總結

會計畢業論文總結1

摘要:隨着網絡的快速發展,上市公司網絡對會計資訊進行披露已經是現今的主要發展趨勢,許多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都透過網絡獲取第一手資訊。由此可見,在上市公司運營過程中,網絡會計資訊披露的真實性的重要性。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資訊;真實度

我國上市公司發展迅速,逐漸與世界接軌,透過網絡對資訊進行披露,已經爲了企業獲取第一首資訊的一條主要途徑。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上市公司網絡會計資訊披露環節並不完善,因此對其進行分析是必要的。

一、研究網絡會計資訊披露真實度的價值及其比較優勢

(一)研究價值

會計資訊的價值具有內在和外在兩種,利用會計資訊可以對公司的投入和收益進行合理的衡量。高真實度資訊披露可以使會計資訊價值得到體現,而上市公司透過網絡虛擬會計資訊披露,則與之價值向背離。部門上市公司,在運營過程中,爲了實現一些目的,虛擬會計資訊,投資者透過資訊決策直接反映在股票的價值上,最終將會導致上市公司股票的價值被扭曲,使人們無法對其進行準確的評價和度量。此外,虛假的會計資訊披露也會對市場經濟造成誤導,從而可能會將會對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二)會計資訊披露優勢

過去一段時間,監管部門對上市公司會計資訊的披露採取的方式是自願性和強制性相結合的方式。強制性主要體現在理論表、財務報告、現金流量等方面。現代經濟逐漸複雜化,使用者的需求也變得更加多樣,這種形式的財務報告存在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其滯後性和欠靈活性已經無法滿足市場要求。而網絡會計資訊披露優勢則變得越來越明顯,其具有針對性、高效性、成本低、查找便捷等諸多優點,企業可以依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需求者制定相應的資訊,使資訊變得更加多樣化,從而提高相關性。

二、影響上市公司網路會計資訊真實度的因素

(一)上市公司自身利益

上市公司在運營過程中,爲了考慮自身的利益,對財務會計資訊進行造假。在激勵的市場市場競爭中,企業爲了脫穎而出,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對會計資訊進行造假,對利潤進行虛報的顯現路見不鮮。雖然,因爲受自身利於的驅使,網絡會計資訊虛假披露的原因有所不同,一些上市企業是爲了對業績進行粉飾;有的則是爲了透過配股對利潤進行擴大或者單純的爲了使公司的估價被擡高;也有部分公司爲是了對利潤進行操作,多別特殊處理,上市公司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舞弊行爲,會影響會計資訊披露的真實性,最終將會導致投資者在決策上出現失誤,最終將會引發市場發生混亂。

(二)公司內部控制

公司爲了資金經濟的安全、完善,在財務會計資訊的生成上要以資訊的真實性爲發點,建立相應的制度。在企業中的內部控制制度的主要作用是對內部的工作人員進行監督、控制、聯繫關係進行合理應用,從而構建出一個合理的體系,控制與調節公司的在執行過程中的各項經濟行爲。公司內部控制的主要作用是確保公司內部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我國的研究學者在對我國的一些上市公司進行考量好普遍認爲,管理層爲了確保業績能夠得到要求,公司爲了配股抑或爲了應負監管,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都有可能會出現違規行爲。公司內部管理機制則可以對這一現象進行合理遏制,從而降低對會計資訊進行操作出現的差錯和過失,提高企業會計資訊的準確性,確保會計資訊不會發生偏離,從而提高網絡會計資訊披露的真實度。

(三)公司股權結構

公司的治理受公司結構的影響,前者是後者的執行形式,而後者則是前者的基礎。股權結構的差別不僅對公司的治理結構有着影響,並且也會對公司網絡會計資訊披露真實度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現今,一些發達的國家對該領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部分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政府持有公司的股權比例超過20%,會計資訊披露程度將會有所提高,管理層持股比例會上市公司網絡會計資訊披露真實度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四)分析外部規制因素

證券市場外部規制會對網絡會影響計資訊披露的真實度。主要表現在制度、政策、網絡環節等多個方面對網絡披露和會計資訊起到一定的約束和監督作用。

1、會計準則

在我國,所有的上市公司在執行過程中都應當以會計準確爲主要依據,對會計資訊進行紕漏,雖然不同國家的會計制度會有較大差別,但是在目的差別並不大,其宗旨都是爲投資者服務,提高會計資訊質量。在我國,新會計制度的制定目的是爲了能夠更好的適目前我國的投資環境,一項關鍵內容是提高證券市場的會計資訊質量,提高對上公司網絡會計資訊披露的真實度,雖然涉及到的內容有限,但是依據理論,上市公司應當具有向投資者發佈“高質量”資訊的實力,儘量降低投資者因爲掌握的資訊不足,而出現焦慮心裏,這也是目前我國上市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目前,我國會計準則與國家會計準則之間的差距逐漸變小,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會計資訊質量。

2、市場監管

網絡會計資訊披露質量會受到市場監管質量的影響,市場監管的主要作用是限制上市公司的二次融資資格,透過合理的措施對出現的問題加以解決。在我國內,上市公司在盈利管理上的動機主要有兩個,即避免虧損遭受處理、爭取進行二次融資。具體來說,市場監管考慮的主要的內容有:二次融資資格、特殊處理等,從影響的程度來說,特殊處理並不會對網絡資訊披露的真實程度造成多大影響,但是企業所獲得的盈餘平滑機會將會明顯減少,會對二次融資資格造成較大影響,程負相關,其餘盈餘平滑度的相關性爲正,上市公司的規模與盈餘平滑度和資訊披露的真實度的相關都爲正。

3、行業競爭

行業市場化,會行業之間的競爭變得更加慘烈,在這種環境下,上市公司針對網絡資訊披露過於保守,不希望因爲資訊披使公司在競爭中處於被動,而爲了使投資者可以透過網絡獲取到“高質量”資訊,在完善盡量的傳播“好消息”,會計資訊披露造假的情況屢見不鮮。而同一般行業相比,上市公司所經營的行業如果爲自然壟斷行業,則應當相投資者提供準確的資訊,但是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爲了最大幅度降低政治成本,減少支出,其盈餘平滑度始終處於較高狀態。

(五)加強證券監管

證券機構應當增加對上市公司透過網絡進行會計資訊虛假披露的處罰。證監會作爲我國證券監管最高機構,在縱向上可以向下設定具有針對性的調查委會和懲治委員會,合理分配資源,從而保證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的真實可靠,透過這種方式,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結束語

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普及,使其在許多行業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也爲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提供了一條新途徑,爲上市公司在會計資訊系統的建設和執行提供了強有力的資訊技術支援,目前,網路亂會計資訊披露真實度是上市公司關注的重點問題,在該背景下,對上市公司會計資訊披露真實度進行探討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本哲,於建民。上市公司網絡財務報告自願披露資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xx

[2]劉青,劉彤。我國上市公司環境會計資訊披露影響因素研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xx

[3]陳運森。獨立董事網絡中心度與公司資訊披露質量[J]。審計研究,20xx

[4]周曉蘇,吳錫皓。穩健性對公司資訊披露行爲的影響研究——基於會計資訊透明度的視角[J]。南開管理評論,20xx

[5]李莎,蘭芬。上市公司會計資訊透明度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xx

會計畢業論文總結2

一、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會計環境的變化

(一)、經濟全球化將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進程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國各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封閉保守走向開放合作,實現互利互惠的過程。該過程實質上已將一國之內的經濟執行機制擴展到全球範圍,這既是經濟全球化最本質的特徵,也是會計環境變化最集中的表現。因此,在樹立經濟全球化觀念的同時,應確立會計發展的國際化觀念。會計國際化是伴生於經濟全球化的一種趨勢,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隨着企業經濟業務日趨複雜、市場競爭日益加劇、合併浪潮不斷掀起、跨國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大型的集團公司不斷涌現,出現了許多新的組織形式和經濟業務類型,這些對會計理論和實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培養適應跨國性的會計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經濟環境的這種發展變化,客觀上要求我國會計向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會計慣例靠攏,即推進我國會計的國際化進程。

(二)、經濟全球化將促進國內外會計文化的交匯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我國對外開放的進程將進一步加快,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中外僱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越來越頻繁,西方國家的社會文化觀念將不斷地滲入我國的政治、經濟生活等各個方面,從而對我國傳統的文化、觀念等產生深刻的影響。中國會計文化也不例外,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市場的開放以及競爭的加劇,它將進一步地與國際會計文化融合。如在會計意識與觀念上,會計人員必須樹立和強化全球意識、競爭意識以及風險觀念、外向經營觀念、遵從國際慣例觀念;在會計的價值觀上,將更加強調職業判斷和行業自律、會計處理上的真實反映與樂觀主義、資訊披露上的公開與透明;在行爲規範上,將更加註重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將成爲各國會計人員共同遵守的行爲準則,成爲各國會計行爲的指南和判斷會計行爲是否科學的主要依據。會計的國家特色或區域特色逐漸淡化,國際化將得到強化,會計真正成爲國際通用商業語言,登上了國際經濟大舞臺。在這種背景下,我國傳統會計文化將逐步融入國際會計文化,正如美國著名會計史學家邁克爾查特菲爾德所說“會計的發展是反應性的,也就是說會計主要是應一定時期的商業需要而發展的,並與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會計文化是對會計環境的反映和高度概括與提煉,體現的是會計理念和思想的精髓,而這種理念與精髓正是來自於會計環境。

(三)、經濟全球化將加速我國會計與教育服務領域的開放

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TO),WTO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同時也是進一步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制度保證。根據世貿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之規定,我國的許多服務貿易領域將向國外開放,其中,會計服務以及教育服務是兩個重要領域。

在會計服務領域方面,我國的註冊會計師審計業務和會計軟件市場將成爲國外會計公司的爭奪對象。如世界著名的國際會計公司(現在應爲“四大”),它們憑藉其雄厚的資金實力、技術優勢、先進的管理等將會更多地在我國許多大中城市設立相應機構、佈設網點,搶佔中國的會計市場,其他國外會計公司也將會緊跟其後。一旦審計市場和會計軟件市場全面對外開放,必將對國內的註冊會計師事業和會計軟件事業形成巨大的衝擊,也對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之間、會計軟件公司之間的聯合與重組,對會計服務質量、會計人才素質的提高產生巨大的壓力。

在教育服務領域方面,由於資訊技術的發展,知識的傳播己越來越不受國界的限制,各國的發展也愈益依賴知識和資訊的廣泛應用。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爲各國高等教育發展趨勢,也是各國高等教育必須作出的戰略選擇。中國的高等教育也將隨着網絡化、資訊化以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而進一步走向國際化。國外的教育機構紛紛“走進來”進行跨國辦學,不僅可以直接辦學,也可以透過英特網開展“遠程教育”來間接辦學,同時“走出去”的出國留學人員也會大幅度增加;此外,各種國外的認證考試也是教育市場準入方式的一種,即所謂的“在服務消費國的商業存在”,如以會計爲例,英國的ACCA、AIA、加拿大的CGA等進階職業資格考試在我國正升溫受寵。

(四)、經濟全球化將加劇我國會計職業界的競爭

在會計市場將全面開放的同時,我國會計職業介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也將空前激烈。首先是來自於國外會計師的競爭,因爲隨着國外企業、國外公司大量進入我國市場,它們會帶來一批會計專業人員,這些會計專業人員長期在“國際遊戲規則”下從事會計、審計業務,除了精通國際公認的會計、審計準則,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能外,還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全新的理念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其次是來自於會計執業人員本身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會計人員面臨的不僅是日益複雜的國內業務,而且有許多新型的國

外業務;不僅要對內提供企業經營管理用的會計資訊,而且要向企業外部包括世界各地的資訊使用者提供會計資訊。這就要求我國的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然而在我國1300餘萬會計從業人員中,有將近七成是大專學歷以下的,他們現有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技術能力難以適應這些要求。

(五)、經濟全球化將加快我國會計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

在經濟全球化進入發展階段後,其目標在於積極參與共建、整合全球化的組織制度及法制規範(伍中信、杜晶,20xx)。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伴隨着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趨勢而建立的,市場經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法制經濟。自改革開放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爲適應會計的國際化要求,我國在會計法律、法規及制度等方面的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修訂了《會計法》、頒佈了《企業會計制度》等,使我國的會計法規體系基本建立起來,初步做到有法可依。但隨着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逐漸深入,現行的會計法規體系呈現出不周密、不完善,如有些會計法規的規範內容狹窄、缺乏可操作性,不同層次會計法律法規的不協調性,有些規定與國際慣例特別是與WTO的規範間存在衝突等。因此爲主動參與並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必須建立、健全會計法規體系,加強對法律、法規執行機制建設,使我國的會計工作步入法制軌道。

二、經濟全球化下我國高等會計教育的改革創新

(一)、教育目標創新

會計作爲國際性商業語言,受社會經濟制度變革的影響較大。就高等會計教育的目標而言,長期以來會計教育界對此進行了廣泛地探討,達成了一定的共識,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以本科會計教育爲例,國家規定本科會計教育的目標爲:“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經濟管理部門、學校、研究機構從事會計實際工作和本專業教學、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備的進階專門人才”。即所謂的“三位一體式”目標。我們認爲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虛擬性的目標。主要體現在:培養目標的定位過高、表述上過於籠統、各學歷層次的培養目標界限不明確。因爲會計實際工作、教學工作以及科研工作三者在知識結構、理論基礎、實務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顯著的差異,對於本科教育而言,要實現“三位一體式”的目標有點好高騖遠、偏離實際。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會計人才需求層次將逐步提高,會計專業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比例也將會逐漸擴大。因此,有必要對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定位,即教育目標創新。

教育目標的創新要以其學科的性質作爲背景。就高等會計教育而言,其學科的性質屬於以應用型爲主,這在我國會計理論界已基本形成共識。正因爲如此,會計學科的性質決定了會計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應用型、複合型的會計人才。從我國會計教育培養模式來看,應用型、複合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在高等會計教育中占主導地位,而學術型或理論型的人才培養只佔少數。從會計人才培養的結構和渠道看,學術型或理論型人才主要是會計碩士中的一部分和會計學博士,應用型人才則主要是本科及部分碩士,“應用型人才的最終學位是碩士,但對理論型人才來說,碩士只是過渡性學位,終極學位是博士”(周新城、任兵,1997)。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應用型、複合型會計人才將是社會廣泛需求的人才,也就是說,本科生教育及碩士研究生教育作爲最主要的教育學歷層次將在整個會計教育體系中處於核心地位。因此,對於我國高等會計教育來說,其目標應定位爲:爲適應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

與挑戰,以儘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式,不斷培養出具有全球意識、發展眼光、國際交往和國際競爭力的應用型、複合型會計人才,即具有國際化、未來化和創業化。

(二)、教育戰略創新

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爲各國高等教育發展的趨勢。而實施國際化戰略可採取諸如推行雙語教學、推進教材國際化及師資水平的國際化等措施。其中,有步驟地推行雙語教學是高等會計教育改革的切入點。教育部高教司已在20xx年制定了推動“雙語教學”的檔案,提出今後本科教育20%以上的課程必須進行雙語教學,也就是說在高等院校20%以上的課程要用英語或其他外語來進行教學。這對我國的本科教育將是一個巨大的促進,也將是一場大的教學革命。推行雙語教學既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培養他們適應對外交流的能力,也有利於直接瞭解國外先進的會計理論和方法、掌握國際會計實務和慣例。

會計教材作爲會計教學的基礎,其質量優劣是影響高素質會計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之

一。我國目前的會計教材雖然品種多樣、數量繁多,但是在質量上良莠不齊,教材編寫上各自爲政、隨意性較大,內容上比較刻板、低水平重複,難以達到經濟全球化下培養國際化人才的水準。我們認爲,推進教材的國際化是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改革的重點。而推進教材的國際化可有兩大途徑:一是增加使用國外,尤其是美、英等發達國家的會計原版教材,二是組織編寫具有國際化水準的會計系列教材,教材的編寫可以適度打破傳統的要素主義和結構主義的思維習慣,借鑑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引用國內外的典型案例,增加學科的最新成果及發展趨勢,既要體現教材的國際化,又要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體現中國特色。 高校教師作爲教學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其水平高低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近年來,隨着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逐漸推進,會計教師在知識的更新中整體素質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許多問題,比較突出的有:一是師資的學歷層次偏低,據統計高等院校專業教師中具有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的僅佔25%左右,難以勝任本科及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師資要求;二是具有國際化水準的師資尤其是勝任雙語教學的師資嚴重不足;三是師資的業務素質整體偏低,如專業知識的老化、理論與實際的脫節、知識結構欠缺、科研質量不高等;四是師資隊伍的不穩定性,主要表現在高學歷會計人才難以加盟教師隊伍,現有的高學歷教師又有流失想象。所有這些構成制約教學質量的主要原因,也影響我國會計學科的發展和走向國際化的時間表。而師資質量的提高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的,因此,師資的國際化成爲我國高等會計教育改革的難點,需要政府、社會、高校及教師等各方面的支援和努力。

(三)、培養機制創新

要培養具有國際化、未來化和創業化的會計人才,首先必須創新高等會計教育的培養機制。我們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管理機制創新。管理機制即管理的機理與制度,有宏觀與微觀之分。就宏觀而言,是指國家在會計教育政策、發展計劃上的管理。依據我國的培養目標與現狀,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要制定科學的會計教育政策和發展計劃,消除目前的混亂狀況,例如在學歷層次上規劃本科生的百分比、研究生的百分比,在布點設定上那些學校可以辦會計專業,那些學校不能辦會計專業等,都要有個科學的標準;就微觀而言,是指學校管理機制,學校是辦學主體,如何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是高校的職責,對此首先要寬口徑、厚基礎,目標是夯實學生的基礎,拓寬知識面,在課程設定上外延兼融,注重增加交叉學科的教學;其次是實行2+2模式,即通識教育與專業分開,允許學生自選專業,培養學生的個性。二是引導機制創新。對會計學生教育時應採取引導式、啓發式教育,取消目前單向填鴨式教育模式。目前我們的會計教育模式依然以教師講授爲主,每門課課時是固定的而且要點名上課,佈置作業考試等,這種方式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學生被動學習,效果不佳。我們認爲應採用開放式課堂教學,採取雙向交流式,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學生點評,教師輔導。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事先計劃好,佈置課外參考書。讓學生學事前預習、研究提出問題,教師可針對性解答。對於考試製度也應作相應的改變。三是激勵機制創新,即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及教師教育質量的提高。對於學生的激勵有多種形式,

會計畢業論文總結3

一、未來財務報告目標

未來財務報告目標將繼續鎖定在爲企業各相關利益者決策提供快捷靈敏的相關財務資訊(這些資訊已包融解脫受託經管責任所需的資訊),並真正使提供有關現金流量的數量、時間分佈及其不確定性的資訊這一目標成爲可以操作的目標。此時,財務資訊的質量特徵仍然要堅持可靠性、相關性、及時性與可比性,尤其是在可靠性與相關性的權衡中更偏向於相關性。歷史(事後)資訊滿足可靠性,同時也是相關性的基礎;未來預測(事前)資訊滿足相關性,同時應強調對預測資訊的規範,儘可能提高預測資訊的可信度和可靠性。達到這樣的境界之後,相關性與可靠性的矛盾就減緩了,它們的關係應該是相輔相成的,誰會需要不可靠的相關性資訊呢? 至今人們將會計分成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兩大分支系統。財務會計專司對外報告責任,而管理會計專司對內報告責任。但我們應該知道對內、對外會計資訊均由企業會計系統生成,過去只在企業內部報告的預測資訊已經對外報告了,這說明管理會計提供的資訊早已不侷限於企業內部,財務報告早已“借用”了管理會計資訊,正是財務會計利用了管理會計的特長——提供相關性預測資訊。從這裏,我們得到啓示: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對內、對外分工的界限不是絕對不可逾越的,在未來兩者融合的程度將會越來越大,即管理會計“外化”爲財務會計的成份將增加,而且我們不用擔心管理會計的消亡,因爲管理會計會開拓新的“疆土”。其實,這種行動在財務報告中已有所體現,例如其他財務報告的職工報告、增值報告、環境報告等無一不與管理會計相關,而且它們本身就是管理會計研究的內容。當然,其他財務報告中的許多內容仍處於披露的初級階段,還未成爲絕大多數企業的一致行動。未來應改變這種現狀,以真正讓財務報告目標得以實現,那麼未來的會計纔會在學科與職業的“羣星”中更加閃爍與輝煌。

二、未來財務報告內容

爲了實現財務報告的目標,未來財務報告的內容將更加複雜與豐富,並隨會計環境的變化與要求而不斷創新。

1、 堅持財務資訊的核心地位,透過非財務資訊提升財務資訊的價值 未來企業的競爭講究核心競爭能力,那麼會計作爲一個職業的話,它的核心競爭能力表現在哪裏呢?我們認爲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就表現在它能提供財務資訊,而非非財務資訊,這也是會計之所以成爲會計的本質特徵,是以區別於其他行業的“資本”,譬如區別於統計。 現在,人們談到財務會計的侷限,勢必觸及財務會計不能提供非財務資訊,並得意於戳中了財務會計的短處與“痛處”,於是開出的“藥方”是財務會計要將精力放到提供非財務資訊上去,至少也要做到財務資訊與非財務資訊並重。我們對此有不同看法。 財務會計提供非財務資訊,非不能也,是不爲也。我們千萬不要誤以爲資訊均出自會計一家之手,其實企業的資訊可由企業內各種子系統生成與發佈,例如統計資訊系統,技術資訊系統、物流資訊系統、人事資訊系統,甚至利用新聞報道與新聞發佈會等。因此,財務會計資訊系統,更多的是實行“拿來主義”,而不是親自去“生產”非財務資訊。現行的做法是,在財務報表附註中以及其他財務報告中納入了大量的非財務(包括定性)資訊,人們便誤以爲財務會計理所當然可以“生產”並報告非財務資訊了。而我們則認爲,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即使這些非財務資訊經會計人員之手弄進了財務報告中,也並不表明這些非財務資訊就是或應當由會計來“生產”,會計只是藉助這些非財務資訊來輔助說明與解釋財務資訊,幫助資訊使用者更準確地理解與運用財務資訊,從而最終提升了財務資訊的價值。因此,更實事求是地說,財務報告應是企業會計人員與企業其他有關人員“合作”的成果,財務報告中的許多內容是非會計性質的東西。基於這一認識,我們就認爲財務報告只是公司報告的一個主要部分。這也可以成爲解釋西方國家的上市公司對外披露資訊的報告不稱財務報告而稱公司報告或年度報告的理由。由此,我們預見未來的會計應在拓展財務資訊的深度與廣度上下功夫,並“拿來”非財務資訊爲增加財務資訊的價值服務(會計在“生產”財務資訊時的“副產品”是個例外,如對會計政策的揭示,是會計“自產自銷”的非財務資訊)。甚至還可以預見的是,隨着會計計量技術的進步,如今只能以非貨幣計量的資訊,今後也將能以貨幣計量。

2、在不放棄歷史成本計價資訊的同時,以公允價值計價的資訊將大大豐富財務資訊的內容並提高財務資訊的相關性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用戶需求的變化,隨着現代交通和通訊技術的發展,相互分割的市場正在走向世界一體化,以交易價格爲基礎的傳統歷史成本計量屬性不再是唯一可靠的資訊源,公允價值的逐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觀性已得到越來越多人士的承認和運用。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在現行會計準則的制訂過程中,都已開始較爲普遍地使用公允價值概念,連我國已在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等具體會計準則中引入了這一計量屬性。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財務報告中,能用歷史成本計價且不失可靠性與相關性的資訊仍佔一席之地;用歷史成本計價但既失可靠性又失相關性的資訊,肯定要被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所取代;用歷史成本計價雖具可靠性但難保相關性的資訊,則可用公允價值計價後的資訊作爲補充資訊同時提供;最終,當公允價值計量的資訊既可靠又相關時,公允價值將全面取代歷史成本(或許歷史成本也成爲公允價值的選擇之一)。會計從現在開始就要認真探討的是,以何種技術與方法來找到公允價值,而不僅僅是停留在概念階段而難以實際操作。在知識經濟時代,當公允價值計量技術得以妥善解決之時,一個嶄新的以公允價值爲代表的計量屬性爲基礎的會計資訊系統絕對不再是“紙上談兵”。到那時,囿於歷史成本計量而無法進入財務報告的資訊將以公允價值計量的方式進入財務報告之中,從而大大增加了會計計量的對象,並豐富了財務資訊的種類和數量。

3、企業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將成爲未來財務報告的重心 工業經濟依靠資本和生產型人才,對有形資源的佔用和使用是工業社會環境中企業得以持續經營之根本,這在客觀上決定了傳統會計系統必須圍繞企業有形資源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來展開。隨着以技術爲動力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必須依靠知識和知識型人才,從而轉向對技術和人才的開發、利用和爭奪,以創造未來現金流量和企業市場價值來確保競爭優勢。在這種發展趨勢下,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而有形資產的比重則相應地大大下降,如美國許多高科技公司的無形資產已超過總資產的一半以上。對此,會計不能漠然視之,必然要轉向對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以增強會計資訊的有用性,因而必須實現財務報告重心的轉移,及時準確地報告企業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的價值。現行財務報告雖然涉及到了這方面的內容,但報告得不詳細、不全面,甚至是有重大遺漏,例如:美國微軟公司的市值大大高於其帳面價值,很大部分原因就是幾乎沒有報告微軟公司巨大的無形資產與人力資產價值。當然,會計界已在無形資產會計與人力資源會計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要進入操作階段仍有許多難題未解決好,也許這是一個跨世紀難題。會計同仁應迎難而上,在開發未來財務報告模式時,着重解決好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問題,將對企業價值產生重大影響的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通通納入財務報告範疇,最好是全部在基本財務報表中予以表述。可見,會計的發展任重而道遠,但會計同仁似乎已沒有選擇的餘地,必須選擇做解決難題的先驅者,總不能拱手相讓去做追隨者。這也可以說是一場會計陣地的保衛戰。

4、突破會計主體假設,同時報告與會計主體資訊相關的關聯方資訊 基於會計資訊用於評價經營受託責任用途的考慮,會計主體的確立是傳統會計系統的一個重要前提,而工業時代企業組織垂直控制的特徵也爲這一前提的確立提供了它所必須的外部環境。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組織的結構正在朝網絡化、扁平化甚至虛擬化方向改變。這種改變使得會計主體假設開始失去其既有的合理性。除此之外,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的合理報告在客觀上也需要突破單一會計主體的範圍,因爲無形資產和人力資產的先進性和價值需要與其他企業的同類資產相比較,纔可以進行合理的衡量;企業還是社會中的企業,一個企業的失敗可能引發“骨牌(多米諾)效應”而泱及相關企業,所以評估一個企業時還需要相關企業的資訊,比如該企業上游與下游企業的資訊,即對整個企業價值鏈的關注提出了這種資訊需求,藉助相關企業的資訊,以便更充分地說明一個企業的真實狀況。這些改變在客觀上要求會計資訊的披露突破傳統的空間範圍限制。因此,如何恰當地提供一個主體及其相關方的資訊,也代表着未來財務報告的一個發展方向。

5、增加相對值資訊,提高財務資訊的可比性 以絕對值資訊表述某一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是現行財務報表所提供資訊的特點之一。當財務資訊的用途更多地偏向用於各種各樣的決策而不是侷限於財富分配,財務資訊揭示的範圍不再侷限於某一特定的主體,等等,那麼以絕對值揭示資訊的傳統方式就必然會遇到相對值資訊揭示的挑戰。因爲在某種意義上,相對值表達的資訊具有更強的可比性,從而能更好地滿足決策的需要。在近二十年的財務資訊披露發展的歷程中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證券監管機構已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能夠直接用於投資決策評價的相對值資訊,如一些重要的財務比率(每股盈利、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隨着財務資訊決策用途重要性的進一步加強,隨着會計主體範圍的逐步突破,我們有理由相信,以相對值資訊揭示的方式一定會演變爲未來財務報表發展的主流,當然絕對值資訊仍然有。

會計畢業論文總結4

篇一:參考文獻

[1] 鄧桂清. 走出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內容重疊的困惑[J]. 中國集體經濟. 20xx(10)

[2] 劉明. 試析管理會計學科體系的重構[J]. 科技資訊. 20xx(34)

[3] 胡玉明,葉志鋒,範海峯. 中國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1978年至20xx年[J]. 會計研究. 20xx(09)

[4] 宮昕璐,張媛. 管理會計理論研究綜述[J]. 財會通訊(學術版). 20xx(04)

[5] 高晨,湯谷良. 管理控制工具的整合模式:理論分析與中國企業的創新--基於中國國有企業的多案例研究[J]. 會計研究. 20xx(08)

[6] 餘緒纓. 關於培養高層次管理會計人才的認識與實踐[J]. 財會月刊. 20xx(22)

[7] 餘緒纓. 管理會計學科建設的方向及其相關理論的新認識[J]. 財會通訊(綜合版). 20xx(02)

[8] 於增彪,王競達,袁光華. 中國管理會計的未來發展:研究方法、熱點實務和人才培養[J].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 20xx(01)

[9] 郝桂巖. 對管理會計規範化的幾點思考[J]. 財會月刊. 20xx(27)

[10] 李豔. 管理會計規範化的本質研究[J]. 特區經濟. 20xx(07)

[11] 頡茂華. 管理會計理論框架及其要素的構建[J]. 財會通訊(學術版). 20xx(05)

[12] 王斌,高晨. 論管理會計工具整合系統[J]. 會計研究. 20xx(04)

[13] 餘緒纓. 現代管理會計新發展的主要特點[J]. 財會通訊. 20xx(05)

[14] 餘緒纓. 現代管理會計研究的新思維[J]. 財務與會計. 20xx(02)

[15] 胡玉明. 管理會計發展的歷史演進[J]. 財會通訊. 20xx(01)

[16] 杜穎,張佳林. 經濟增加值在企業業績評價中的應用[J].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xx(01)

[17] 《管理會計應用與發展典型案例研究》課題組. 我國集團公司預算管理執行體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J]. 會計研究. 20xx(08)

[18] 王斌,李蘋莉. 關於企業預算目標確定及其分解的理論分析[J]. 會計研究. 20xx(08)

[19] 《管理會計應用與發展的典型案例研究》課題組,林斌,劉運國,譚光明,張玉虎. 作業成本法在我國鐵路運輸企業應用的案例研究[J]. 會計研究. 20xx(02)

[20] 胡玉明. 21世紀管理會計主題的轉變--從企業價值增值到企業核心能力培植[J]. 外國經濟與管理. 20xx(01)

[21] 王斌. 企業預算管理及其模式[J]. 會計研究. 1999(11)

[22] 餘緒纓. 再論現代管理會計的特性[J]. 財會通訊. 1999(06)

[23] 餘緒纓. 論管理會計的技術觀與社會文化觀[J]. 財會月刊. 1998(07)

[24] 何建平. 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運用透視[J]. 會計研究. 1997(06)

[25] 孟焰. 論管理會計的規範化[J]. 會計研究. 1997(03)

[26] 餘緒纓. 現代管理會計的新發展[J]. 財會通訊. 1992(04)

[27] 孟焰. 試論當前我國管理會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 中央財政金融學院學報. 1991(03)

篇二:參考文獻

[1] 劉愛東. 對我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環境優化的思考[J]. 會計之友(下旬刊). 20xx(08)

[2] 郭延琦. 對管理會計在企業中應用的思考[J]. 北方經貿. 20xx(02)

[3] 紀紹潔. 論我國管理會計的現狀和發展[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xx(23)

[4] 張翼. 財務報告資訊披露完整性探討[J]. 管理科學文摘. 20xx(05)

[5] 陳永華,胥興軍,鄺才忠. 關於管理會計應用狀況的幾點思考[J]. 經濟師. 20xx(11)

[6] 胡玉明. 管理會計發展的歷史演進[J]. 財會通訊. 20xx(01)

[7] 餘緒纓. 管理特性的轉變歷程與知識經濟條件下管理會計的人文化趨向[J]. 財會通訊. 20xx(10)

[8] 餘緒纓. 半個世紀以來管理會計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回顧及其新世紀發展的展望[J]. 財會通訊. 20xx(01)

[9] 林文雄,吳安妮. 中國管理會計實務調查報告[J]. 會計研究. 1998(08)

[10] 餘緒纓. 簡論《孫子兵法》在“戰略管理會計”中的應用[J]. 會計研究. 1997(12)

[11] 王釗. 試論日本企業管理會計的特點[J]. 日本問題研究. 1995(02)

[12] 李天民. 論管理會計的前景[J]. 會計研究. 1988(05)

[13] 嶽寧花. 管理會計規範化研究[D]. 山西財經大學 20xx

[14] 丁建中. 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應用現狀及發展研究[D]. 安徽農業大學 20xx

[15] 王利方. 管理會計在中小型製造企業應用研究[D]. 天津大學 20xx

[16] 曹潔. 管理會計邊界問題研究[D]. 安徽工業大學 20xx

[17] 洪剛. 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應用研究[D].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20xx

[18] 錢崢翔. 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中創造價值[D]. 上海交通大學 20xx

[19] 李華. 作業成本法的生成機理及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研究[D]. 長春理工大學 20xx

[20] 聶巧明. 管理會計中的成本資訊鏈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20xx

[21] 肖玲利. 管理會計與控制系統變更影響因素的權變分析[D]. 重慶大學 20xx

[22] 王鑫.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會計實施與應用研究[D]. 東北大學 20xx

[23] 黃傑. 資源外包、組織結構變革與管理會計的發展[D]. 南京財經大學 20xx

[24] 邱芳. 基於管理會計的內部報告體系研究[D]. 東北財經大學 20xx

[25] 譚鍵維. 戰略成本導向的環境管理會計研究[D]. 湖南大學 20xx

[26] 李曉潔. 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實踐與應用[D]. 東北財經大學 20xx

[27] 徐陽. 戰略管理會計方法在我國應用的相關問題研究[D]. 東北財經大學 20xx

[28] 胡嵩. 戰略管理會計在企業集團中的應用[D]. 廈門大學 20xx

[29] 聶巧明. 管理會計中的成本資訊鏈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20xx

[30] 郭效丁. 商業銀行管理會計應用研究[D]. 蘭州商學院 20xx

[31] 孟萍. 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20xx

篇三:參考文獻

[1] 李秀柱. 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J]. 華章. 20xx(18)

[2] 葛家澍,葉凡,馮星,高軍. 財務會計定義的經濟學解讀[J]. 會計研究. 20xx(06)

[3] 劉英輝.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融合的理論與模型構建[J]. 中國商貿. 20xx(05)

[4] 秦高翔. 企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J]. 中國管理資訊化. 20xx(01)

[5] 湯偉. 淺談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 市場研究. 20xx(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