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會計畢業論文範文畢業總結

學問君 人氣:3.21W

   一、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對比

會計畢業論文範文畢業總結

規範研究方法是指透過強調演繹方法對會計理論進行研究,並由此形成規範會計理論。規範研究方法所強凋的是世界應該如何來執行,而不關心世界是如何執行的,它試圖判定“應當是什麼,應當不是什麼”。它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即從已有的科學結論、原理和定律出發,推知另一個新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的演繹方法。演繹法之所以成立,是因爲一般存在於個別之中,一類事物共有的屬性,其中每一個事物必須具有,所以,從一般必然推知個別。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要求其前提正確,推理嚴密。只要前提是經過實證的科學事實,前提和結論之間具有可靠的邏輯關係,那麼,所得的結論就一定是正確有效的。規範會計理論體系就是以建立會計目標爲起點,一旦目標被界定,就必須描述某些關鍵性的定義和假設。基於這些定義和假設,便可展開對會計目標實現過程的邏輯結構研究。因此,規範性會計理論主張不應受會計實務的影響去發展會計理論,強凋會計理論應當高於會計實踐並指導會計實踐。規範會計理論下的會計模式都是先假定會計目標再繼而進行邏輯推理的結果。由於目前人們對會計目標認知上的差異,根據單一目標建立起來的會計模式,在會計資訊已成爲公共資訊的今天,其有效性正越來越受到懷疑。

   實證研究方法的出發點是指以事實結果爲標準,驗證與衡量理論或觀點、假說的正確性。它是指透過確認假設,以事實、實際的情況,由觀察數據產生的相互關係等爲對象,經過實驗而求得近似的正確性的一種方法。實證研究被引入會計領域是時代的要求,是會計學發展的必然。現代社會中,爲決策服務的預測成爲焦點性的問題,會計領域必須適應這種社會環境的`變化,向決策部門提供有用的會計資訊。上世紀60年代末,由於對會計資訊的利用者提供有實用價值的資訊的要求越來越強烈,尤其對有效市場假設進行的大規模實驗驗證的結果給規範會計理論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因爲這些經驗結果表明,規範會計賴以生存的某些假定條件實際上並不存在。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將實證經濟理論引入了會計領域,實證研究逐漸引起會計界人士的重視。其具體背景是,1976年,美國著名會計學家詹森在斯坦福大學主持會計講座期間,首先提出應以實證方法從事會計研究。1978年,美國會計學家瓦茨和齊默爾曼合作發表了“關於決定會計準則的實證理論”一文,1979年,兩人又合作發表了“會計理論的供給與需求”一文,這是最早關於實證會計研究的論文。此後,這一理論逐漸系統化。1986年,瓦茨和齊默爾曼出版了《實證會計理論》一書,提出了這一理論的基本框架,並把它提高到了一個嶄新的水平。兩位教授所在的羅徹斯特大學也因此脫穎而出,實證會計研究碩果累累,因而人們將實證會計學派稱之爲“羅徹斯特學派”。

   二、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內容

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目的是解釋所觀察到的會計現象,並尋找出這些會計現象發生的原因。它是以經驗與實證法爲基礎,以數學模型爲工具所形成的新理論。實證會計理論認爲會計實務是發展會計理論的基礎,從所觀察到的會計實務現象中推匯出隱含的會計理論。因此,實證會計研究總是既將理論作爲終點,又將理論作爲起點。實證會計研究的過程一般是:確立研究課題→尋找相關理論→提出假設或命題→使假設或命題可操作化→設計研究方案→蒐集數據資料→分析數據以檢測假設或命題→分析研究。實證會計研究的內容,在瓦茨和齊默爾曼的《實證會計理論》中,大致可概括爲:(1)提出了有效假設與資本資產計價模型;(2)研究會計贏利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3)對競爭性假設的實證檢驗;(4)對會計資訊與破產風險的相關性進行驗證;(5)對會計人員及管理人員所運用的會計程序與報酬計劃、債務契約進行實證檢驗;(6)對會計與政治活動、會計政策的選擇等進行實證檢驗。在以上實證研究的內容中,提出了契約成本、代理成本、政治成本等概念,進一步論證了契約理論和各種最佳選擇的必要性。實際上,在我國目前的會計理論研究中,存在大量的可作實證研究的課題。比較經常性的有:(1)公司財務資訊披露時間、內容、文字風格、方式等受何種因素的影響;(2)公司爲何要用某一資訊披露策略;(3)公司資訊披露策略和戰術的選擇與變更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及對管理人員、投資者、債權人、公司職員的影響;(4)選擇和變更會計方法的制約因素;(5)會計方法選擇和變更對企業、投資者及管理人員的經濟影響以及由此產生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後果;(6)會計方法選擇和變更對企業股票價格的影響;(7)會計法規和準則的社會經濟後果;(8)會計資訊使用者如何使用公司的會計報表等。

   另外,集中研究同一課題或將同一課題細分之後加以分別研究,也是實證研究的一個傾向。爲了使企業經營趨於合理,必須對特定的課題集思廣益,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思維方式進行探索;或者將同一課題劃分爲一個個子課題,分別進行深入研究。    本篇文章共2頁,此頁爲首頁   下一頁      目前,實證研究在中國方興未艾,是比較熱點的會計研究方法,尤其是隨着財務會計實證研究內容的泛化。傳統財務會計中的會計報告部分佔整個會計實證研究的第一位。同時,關於會計準則等會計制度的研究也佔重要地位。概括起來說,跨學科研究的廣泛展開,對實務課題研究的重視,即反映會計環境的課題增多也是明顯的例證。今後對財務報表各項目的數據預測、資訊利用者的決策、行動方案的選擇等進行實證研究,仍將是一個主要的方向。但是,在應用實證法時,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1)選題的適應性;(2)實證會計研究的規範性;(3)數據的質量;(4)模型和方法的適應性;(5)驗證結果的客觀性;(6)避免研究對象過於集中。

   三、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侷限性

   當前,我國會計界,實證研究異軍突起,並得到許多人的極力推崇,對規範會計研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長期以來,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絕大多數屬於規範會計研究,會計理論往往注重於假說與推論,缺乏應用價值。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會計研究領域內新的問題不斷涌現。一方面,企業自主權不斷擴大,企業內部經濟利益關係日趨複雜,企業內締約各方受經濟利益驅動而對會計行爲施加的影響不容忽視;另一方面,公司制企業日益增多,資本市場日趨複雜,會計資訊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方式和程度倍受關注。因此,爲彌補傳統會計理論的缺陷,推行實證會計研究十分必要。但是,應當明確,兩大會計研究各有其優缺點,因重視一方而偏廢另一方極不可取。實際上,實證會計理論的侷限性是客觀存在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粗略的替代變量來表示契約成本與政治成本。由於對所採用的一些概念還不能予以明確的解釋並加以量化,驗證模式中的契約成本、政治成本等只好以“替代物”來表示;

(2)限定的線性模型缺乏依據,在所假設的模型中,預測能力較低;

(3)契約中的變量都是線性的,忽視了相互之間存在着共線性。這樣,要獨立分析各個變量的影響就很困難;

(4)大部分實證會計理論進行的研究多限於某一時點上的對比。這種對比,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尚值得懷疑。

    因此,實證研究在選題方面大都集中於可以取得經驗數據的一些財務會計問題,但對一些會計基本理論問題卻很少、甚至從不涉及,同時它很注重某些經濟現象與會計的關係的研究,卻常常有意或無意迴避財務會計的技術方法。在實證會計理論中,一些模型中相關參數可能是言過其實的,以致有時直接和用被修整的會計資訊進行不實的實證,這樣產生的實證結果,就會顯得過於勉強。例如,企業行爲的改變究竟應歸因於會計準則的變化,還是歸因於經濟環境的變化等。這是實證研究包括實證會計理論研究方法中固有的缺陷。此外,由於實證會計研究難以計量企業行爲的影響尤其是會計選擇對企業行爲的影響,因此,從統計角度而言,也存在着嚴重的不足,即使已試圖用其它變量進行替代,也無法迴避其方法論上的缺陷。

   以上分析可得出這樣的結論,規範研究和實證研究並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補充的。規範研究的結論需要實證研究加以驗證,實證研究需要規範研究的結論作爲基礎和前提。只重視一方面忽視另一方是有失偏頗的。歸根到底,會計研究是爲了在會計理論研究方面取得對社會有價值的成果,其研究結論要能解決會計實踐中遇到的諸多問題。在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會計實踐所遇到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我們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根據不同的研究目標,採用相應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