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民營企業文化建設

學問君 人氣:1.52W
論民營企業文化建設
國家工商行政治理總局副局長鍾攸平先容,我國私營企業數目和註冊資本在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背景下仍大幅增長。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往年底,全國登記私營企業659.42萬戶,註冊資本11.74萬億元,分別比上一年底增長9.02%和25.02%。私營企業在內資企業的比重也由2007年底的63.25%上升至70.91%。個體私營經濟已經成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民營企業文化建設的現狀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培育和造就在了一大批的民營企業家。他們中的盡大多數是家庭作坊,從夫妻檔、兄弟班、父子兵、親友才起家,逐步發展壯大,已經成爲我國經濟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現在初具規模的民營企業,已經走完創業階段——在該階段,民營企業家依靠個人能力完成了兩件事:資本原始積累和業務基礎初步建立。現走向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階段也要完成兩件事:也就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和企業文化培育。但是,由於民營企業自身的因素,在企業制度和文化建設方面面臨很多困難和誤區,特別在企業文化建設方面表現的尤爲突出:
  一、民營企業成長環境,導致自身機制發育不良。
  民營企業是改革開放以後,在市場經濟發育不全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使得民營企業自身機制受外部影響較大,發育不良,思想偏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經濟培育從實驗到逐步成熟,佈滿了坎坷和挑戰。在這種形勢下,無論是國有還是民營,很多都經歷了一次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轉變的洗禮。市場本身的多變和宏觀政策的不斷調整,使得企業的成功賴以對市場的正確猜測和宏觀政策的把握。民營企業家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發展起來的。他們的成功,基本上是靠機會加勇氣,悟性加能力而成功的,成功之後,他們覺得自己的經驗是制勝的寶貝,機遇是成功的支撐,企業發展關鍵靠自己的經驗和對市場的應變能力,至於企業文化,是可有可無的,即便有,也是關乎臉面和形象的工程。比起生產治理和市場培育來,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在這種意識指導下的企業行爲,表現出極大的逐利性、投機性和隨意性。企業更多重視的直接產生利潤過程,對企業文化的作用熟悉不足。有的還把企業文化建設看成是勞命傷財的事,短期逐利意識嚴重,企業文化培育的意識淡薄。除了少數民營企業自覺文化建設之外,大部分民營企業對企業文化熟悉不夠深刻。因而沒有真正把企業文化建設提到足夠競爭力等缺乏清醒的熟悉,也沒有真正把企業文化建設提到足夠重要的地位上來,沒有把其作爲企業發展中極其重要的工作之一來抓緊落實到實處。很多民營企業家以爲,培育企業文化浪費企業資源,企業應該把重點放在企業制度建立和進步產品質量上。有的民營企業意識到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但不能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培育自己特色的企業文化,照搬別人的所謂文化模式,追求大而空的“求真務實、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等口號或形式,忽視了自己發展需要的、內在深層次的文化底蘊培育,造成了文化務虛,制度務實。有的企業則片面地以爲西方的治理模式之所以成功,是他們什麼都透過制度來治理,透過寵大的制度體系來管人,所以人的因素在治理當中佔較少比例,這也是當前大部分民營企業家的一個通病。殊不知,中西方企業的差距不僅僅在於治理方式、治理體系、治理技能、治理能力的'差距上,更重要的是在治理理念上的差距而形成的治理文化和意識的差異。任何一個企業的文化,必須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到最佳狀態,才能成爲促進企業發展的源動力。
  二、我國企業家處於產業鏈的中下層,自身素質比較低,影響企業文化的培育。
  我國企業家多是“土老闆”,職業化水平差。個人精神就是企業的文化,企業文化帶有嚴重的家庭化、個人化、感情化特色,企業的中心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爲了自己及家庭聚斂財款。企業的功利性導致企業不願意承擔社會責任,此外很多企業不能從高工資、福利和企業文化上吸引和穩定員工,反而爲了千方百計少付工資,人爲延長勞動時間,剝削工人工資,有的則把工資作爲牽制員工活動的工具,更不會花錢培訓員工,結果適得其反,員工積極性受到很大打擊,員工對企業的價值觀不認同,有的還有抵住情緒。個別企業家爲了追求利潤,市場行爲缺信,不惜冒險生產假冒僞劣產品,這些行爲嚴重影響了企業的信譽,降低了員工對企業的信賴程度。有的企業取得一定成效後,便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形成了盲目性和***,企業決策層顯現一言堂,家長制,決策層職能失效。無形中創造了“家族觀念盛行,任人唯親,缺乏信任和理解”的氛圍,溝通渠道上自上而下,強制性灌輸,打擊和限制了員工能力的發揮,使得員工沒有安全感和回屬感,更多的考慮自己所得,造成員工被動接受企業文化,所以企業的價值觀一直處於低層次和單一的追求經濟效益的狀態,不利於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達成,也就阻礙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
TAGS:民營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