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文心雕龍神思》的創作論探析

學問君 人氣:2.47W
《文心雕龍神思》的創作論探析
  關鍵詞:《文心雕龍·神思》  劉勰  文學創作論  三情  三化
  論文摘要:丈心雕龍的創作論散見於全書的各篇之中,特別詳細地表現在第二十六篇神思及以下十多篇裏。劉勰在《神思篇中提出了“三情”、‘‘三化’的創作理論、創作構思,同時也強調了加工修改的重要性。
    古代的文學理論家很早就開始探討文學的創作法則,重視作品的質量。孔子《論語·_l幾靈公》說:“詞達則已矣!”《荀子·LE_命》說:“君子之言,涉然而粗,挽然而類。”這些議論只是零星的觀點。陸機的《文賦》則對創作中各個環節的技巧問題進行了細緻的論述,尤其是對構思過程作了比較深入的探討,這是前人未曾做過的。劉姍正是在這一基礎上,研究了大量的作家和作品,了豐富的文學理論著作,才建立起自己的文學理論體系—《文心雕龍》,他論述了有關文體、創作和批評中的重要問題,因而劉姍的創作理論比前人要豐富得多。有學者稱劉祝是中國佔代文學史仁最偉大的文學理論家和批評家,稱《文心雕龍》博大精深,空前絕後,實不爲過。
      《文心雕龍》分爲五大部分,而創作論無疑是這五部分的“脊樑”,那麼《神思》篇作爲統領創作論的首篇,其地位和作用就可想而知了。關於文學創作的過程,劉腮在《神思》篇中作了系統的論述。就構思內容而言,劉姍提出了著名的“三情”、“三化”說。“二情”即物情、辭情、神情。“二情”之間的關係是以物情導辭情、以辭情表神情,神情又憑藉於物情。它們的關係具體表現爲“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心以理應”、“神用象通”、“物以貌求”。構思與創作的最高境界是物、情、辭的有機統一,具體而言就是主觀心理的.物化、客觀外貌的情化,最後達到物、情、辭的高度融化,簡稱“三化”。而“二情”與“二化”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總之,如果做到了物、情、辭的有機統一,即達到了“三情”、“三化”的最高境界,就會產生“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矣”的動人效果,就做到了“景以情和,情以景生”,從而達到“借景表情、情景交融”。做到了這一點,詩文才會興趣盎然,才能達到文學創作的最高境界。
    簡而言之,劉柵認爲“物”一一客觀世界與“神”—主觀世界相接觸後,“神”就有了“思”一一精神有了活動,繼而就產生了“意”—要寫的內容,然後由“意”所決定的“言”—語言表達出來。這個過程看似簡單,直線,但在實際創作中卻矛盾重重。客觀現實透過精神活動最後用語一言表達出來,不一定能得到典實的反映。原因大體有兩方面,一是對客觀現實的認識能力問題,三是是對語言運用的問題。爲了解決創作中存在的這兩方面問題,劉姍在《神思》篇中主張文學創作者應加強四個方面的修養:即“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繹辭”。其大意是以積累知識來存貯珍寶的材料;以分析事理來豐富思考的能力;以研究生活經歷來洞察客觀事實的本質;以掌握事物的情態來培養語言運用的技巧。因此文學創作者要積累學識,儲存寫作的材料;分析事理,豐富自己創作的才能;要深入學習研究經歷的事物,提高洞察能力;順着思路選擇恰當的文詞。然後用深解妙理的頭腦,按照聲律安排文辭,這就是駕馭文思的首要方法,佈局謀篇的根木途徑。概括起來這就是“才(文才)”與“學(積學)”的修養問題,這是進行文學創作的先決條件。雖然文思有遲速之分,寫來有難易之別,但是不注意這四個方面的修養,就寫不出成功的作品。爲了突出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劉姍在《神思》篇的最後一句話“結慮司契,垂帷制勝”中,再一次強調了“積學”對作家的重要性,爲文構思匠心獨運必得透過窗前苦讀,提高白己的知識和修養,這樣才能順利地完成預期的創作任務。因此,“積學”是《神思》創作論中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