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探雕塑材料與雕塑

學問君 人氣:2.25W
淺探雕塑材料與雕塑
摘要:雕塑的產生和材料是分不開的,雖然大多情況下材料只是一種媒介,但人們對材料探索和加工工藝掌握的過程,也是雕塑的製作、審美和形式發展的一個過程。現代雕塑的發展過程也是對固有雕塑材料探索、拓展的過程,隨着雕塑概念的解構,雕塑材料的內涵和外延也將發生很大的變化。

關鍵詞:雕塑材料;雕塑


  
  一、雕塑材料與中國傳統雕塑發展
  《聖經》雲:上帝用塵土按自己的模樣創造出世上第一個男人亞當。中國神話也載有女媧“摶黃土爲人”。似乎人類一開始便與萬物結下不解之緣。雕塑的起源不是本論文的主題,但雕塑的產生與物質材料分不開,雕塑形象是藉助物質材料呈現出來的。雕塑史的發展,撇開雕塑語言自身發展規律外,與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人類製造工具,後創造形象。從削制的石頭工具和用黏土塗在編制或木製的容器上經火烤而成的陶器工具開始,似乎雕塑這個詞的“雕刻和塑造”的內涵已經具備。後隨青銅冶煉技術的發展,在雕塑材料裏添加新的成員,再由銅製、鐵製工具的使用,使大型的石雕、木雕成爲可能。隨科技的發展,不僅雕塑形體的尺寸不斷擴大,製作工藝的精細也成爲可能,當然這裏涉及到材料來源和其他諸如運輸、安裝等基礎科學技術。在傳統雕塑中,材料只是作爲一種媒介,從屬於選擇地位,雕塑幾千年的發展,對材料的運用已非常成熟。
  中國古代掌握雕塑材料的情況如下:
  * 130~50萬年前:原始人羣時期。打製粗糙的石工具。
  * 2萬年前:母系氏族初期。打製兼能磨製石、骨工具,並在貝殼上鑽孔穿連,用爲裝飾,形成雕刻藝術雛形。
  * 6000年前:母系和由母系向父系過渡的氏族時期。磨製各種各樣的石器工具,雕磨玉、牙等裝飾品,燒製泥塑的各種陶器以及簡單的人物、動物造型,成爲中國最早的雕塑的起源。
  * 4000年前:父系氏族時期。除各種石、玉、牙、陶等器具和裝飾製品外,人像和人體雕塑都有進一步的發展。
  * 殷商時期:已熟練地冶煉銅錫等金屬,雕鑄爲各種青銅器用具、象形青銅器,雕琢玉石象牙等裝飾品和人物動物雕刻製作。官府手工業,有土、金、木、石、獸(皮革)、草(葦蓆)等六工。
  * 周代:更有珠(翠)、象牙、玉、石、木、金、革、羽等八材之分。
  * 戰國:雕塑藝術走向精緻。在青銅器方面,鑲嵌錯金銀技術有突出的發展。
  * 秦漢:雕塑走向成熟,在製作大型雕塑方面已有豐富的經驗。
  * 唐代:在雕塑表現形式上,所有的石雕、銅鑄、木雕、泥塑、陶瓷塑以及夾紵、錘碟等,唐代已普遍盛行。在雕塑材料上,紫檀、黃楊、玉石、犀角、象牙以至竹根等,已是應有盡有。在雕刻技法上,雕、琢、鏤、刻、剔、嵌等,亦無不刀鑿兼施,五光十色。
  * 宋、元、明、清時期:宋代有雕瓷出現。元代在工部以下,有出蠟局、鑄瀉局、銀局、鑌鐵局、瑪瑙玉局、石局、木局、竹局等。這個時期,除雕漆以外其他工藝美術,如石雕、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工藝無不得到發展。
  
  二、雕塑材料與中國傳統審美
  雕塑是造型藝術中與材料最直接相關的一門藝術,雖然材料只是一種媒介,但在雕塑的審美中,材料佔有重要的位置,沒有它,美就沒有形象性、具體性和直觀性,就不能作用於人的感觀而成爲審美對象。由於雕塑形象的呈現是藉助物質材料而呈現的,材料本身的表面肌理也構成了形象呈現的'一個方面,使得與觸覺相聯繫的質感具有了審美的意義。但另一方面,在傳統雕塑中,材料本身質地與雕塑作品二者的審美結果不一定成正比的。一件大理石的作品或許是失敗的,一件泥制的作品可能是傑出的。雕塑作品的審美就其本質而言,是有和物質材料不同的特徵,它不能歸結爲物質的特徵和屬性。一件作品的泥稿、石膏、鑄銅三個形式,其審美價值應該在澆銅之前已經存在。當然,媒介材料有時也直接對雕塑的人物性格起象徵作用。同一作品用大理石或花崗岩雕成,前者溫柔,後者剛硬,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