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國古人月神崇拜風俗探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8.15K

摘 要:月神是中國古代自然神靈中的重要成員,中國的月神是嫦娥,古人認爲,“月”影響女性“月經”週期變化,與女性健康有關,月神崇拜是社會現實的產物,符合統治者臣服民心的政治需要;在上古時代,月神甚至被奉爲月族的圖騰,被賦予不死,祈求豐收、生殖等寓意,因此,祭月儀式也成爲月神崇拜的表現形式,不僅表達了對生命健康成長的祈願,也是祈禱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活動。

中國古人月神崇拜風俗探析論文

關鍵詞:月神;祈願;月神崇拜;祭月儀式

一、月神崇拜的起源

(一)從造字結構看“月”的藝術文化

1、從藝術圖畫視覺層面探析古人造“月”字的思維模式,可以得出“月”的起源意思始終與女人、健康息息相關:

(1)“月”從“”,即用滿月形表示“月”字的藝術文化;

(2)“月”從“()”,即用“肟”之形來表示“月”字的藝術文化;

(3)“月”可以從“肉”字中取音,表意“月”與“胚、胎”文字的“血肉”關係文化;

(4)“月”可以通“夕”,通義,用爲夜色來臨,晚餐將至;

(5)“月”影響女性“月經”週期變化,與女性健康有關;

(6)“月”影響潮汐漲落和海水的運動規律。

由於陰與日陽相對,女人陰性與男人陽性相對,“月”與“日”和合一週天是陰與陽的統一。“月”彎曲的形狀示“潤下”,表陰性,其表示時間方式反映了女人與“月經”週期的關係。①因此,華夏先民對於“月”字的文化創造過程,演繹了“月”與“女人體”之間的奧祕。

(二)社會政治制度下的必然產物

統治者爲了穩固政權,安定民心,往往藉助神的力量來滿足統治需求。月神崇拜中,掌管天庭的玉皇大帝統治天庭所有王臣,長生不老,神威通天,正好與人間九五至尊天子的身份權威一致,爲了神化個人的存在,穩固統治與民心,統治者將自身與天上神仙視爲一體,接受天下臣民頂禮膜拜。爲了像玉帝一般成生不死,古代君王孜孜苦求靈丹妙藥,不惜誤食殞命,因此,月神崇拜是社會現實的產物,符合統治者臣服民心的政治需要。

二、形成月神崇拜的相關因素

(一)神話傳說中的不死觀念

中國的月神是嫦娥,在《淮南子?覽冥訓》中記載:“譬若羿請不死之藥於西王母,竊以奔月,倡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高誘注:“娥,羿妻;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未及服之,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爲月精也。”

古籍闡明的意思是,后羿向西王母請不死之藥和嫦娥奔入月中成爲月精,表達出古人渴求長生不老的祈願和將月亮作爲不老仙境的精神皈依所在。人們對月亮強大的生命力深信不疑,並將此種精神追求寄託於月神,或者上“天”。

近世學者多認爲,在中國文字中,“天”這個名詞至少有五種含義:即“物質之天”(天空)、“主宰之天”(天神)、“命運之天”(天命)、“自然之天”(天性)、“義理之天”(天理)。②這裏所謂的“天”便是“主宰之天”的月神。延伸開去,古人對月亮的崇拜體現出一定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思想“要溯源於中國原初生民時期產生的‘民神糅雜’觀念,這是一種視萬物與人無別、人與天直接同一、一體的‘天人合一’的朦朧意識。”②因此,古人將自己想象成飛天奔月的嫦娥,在永恆的不老月宮寄託延續生命的精神信仰。

(二)月神形象具豐收和生殖的寓意

月神是中國古代自然神靈中的'重要成員,古人認爲,月是水的根源,月神是雨的主宰,在特定的日子祭月焚巫可以感動月神,爲生民帶來充沛的雨水和吉運。《詩?陳風?月出》一詩中,曾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m兮,勞心悄兮”,活現出女巫月下祭月祈雨的場景。

實質上,這是由於在原始社會落後的條件下,人們不能使用科學的方法來促進農作物生產,只能以祈求神靈保佑的方法來寄託心願。“當人們種植農作物之後,自然會經常觀察作物的生長。在空氣溼潤的地區,晚上露水很大,各種植物的葉子上一般都有露水。原始時代的人們不明白露水的來源,以爲是月亮柔和的光線帶來的露水。在乾旱季節,農作物和牧草在烈日下被暴曬了一天之後,顯得疲憊不堪,但過了一個夜晚,又顯出生機勃勃的樣子。於是人們以爲月亮有恢復生機和促進農作物生長的神性。有些植物的葉子白天張開,晚上閉合,也被誤認爲是月光照射的作用。”③因此,無論認識上的正確與否,其反映出在低下的生產力之下,人們渴望農作物豐收的美好願望。

在原始社會,生存狀態惡劣,醫療技術落後,人的存活率低下,因此,人們渴求透過上天的庇佑能讓其多子多福,人丁興旺,其往往將這種心願寄託於遙不可及的神祕的上“天”,又因爲在母系氏族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高於男性,《呂覽?精通篇》:“月者,羣陰之本也。”古人崇拜月亮祈求繁衍子嗣,必然是將月亮視爲女性,將月亮與女性相聯繫。④,而且,月亮圓缺週期的變化,容易讓人想起女性懷孕後漸起、分娩後重新平復的肚子,因此,大家將“主宰之天”喻爲帶有女性意味的“月神”形象,希冀用崇拜祭祀月亮的方式將其神祕生殖力傳遞到自己身上。

(三)文人士子心中的“月亮”情結

在《淮南子?覽冥訓》、《山海經》等古籍,以及李白、杜甫等各朝各代的文人詩賦中,“月亮”也成爲思鄉、憶友、姻緣的象徵。在杜甫《月夜憶舍第》“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謝莊《月賦》的“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白居易《八月十五夜禁中寓直寄元四稹》“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等詩句中,反映了古代文人士子將月亮視爲家園的精神寄託的情懷,“月亮”是和諧溫馨的母性體現,更是啓動鄉愁、寄託相思的載體。

三、月神崇拜導致祭月活動的興盛

在中國古代,奉日爲太陽之神,奉月爲太陰之精。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爲萬物之本,月又主周天星宿,所以祭月也是祈禱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活動。⑤

在清代,凡國家諸祭祀,都由禮部牽頭,由太常寺和鴻臚寺三個衙門具體組織。清初定製祭祀有三等:大祀、中祀和羣祀。祭月和祭日、歷代帝王廟、先農壇一樣爲中祀。祭月在每年秋分時節的酉時,祭月時在壇上設帳,正位供黃版素書的夜明神牌位,側位有綠版金書的北斗七星等星辰牌位,祭品有白玉、素帛和公牛。陪祀人員處指定的王公外,文官從尚書到郎中,武官從將軍到參領,最低在四品以上。

在全部祭祀過程中要“舞八”,“樂六奏八章”。樂章奏完,舞即結束,齊集燎爐,焚燒祭文。此一爲整個月祭活動過程。因此,祭月儀式也成爲月神崇拜的表現形式,興盛於中國古代民間,不僅表達了對生命健康成長的祈願,也是祈禱國家長治久安的一項重要活動。

參考文獻:

[2]呂玉霞 荀子“天人合一”思想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

[4]徐倩,李靜 從“嫦娥奔月”神話看中國傳統社會中的月神崇拜【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

[5]金誠 《月壇與皇家祭月》【J】神州感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