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心的關愛與教育創新

學問君 人氣:9.87K

論文關鍵詞:關愛;創新;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論心的關愛與教育創新

論文摘要:關愛與創新是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促使青少年個性完善、人格健全、精神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是教育創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伴隨市場經濟的發展與社會環境的變遷,生活方式日新月異的變化與人們價值觀、生活觀、婚姻觀的演變,社會不良現象、不良文化的負面影響與家庭、學校、社會疏於教育和防範,在青少年中引發了諸多心理問題。目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誤區,主要在於: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混同起來。事實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塑造健全人格和完美德性的兩個教育觀念。從實效和終極目標看,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德育目標的實施,同時,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又屬另一門類,它只限定在教育整體的一個窄小的“點”上,而教育的唯一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道德”這一概念之中。因此,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二是受“樹大自直”論的影響,爲數不少的家長認爲“孩子大了就好了”,“一點小問題用不着大驚小怪的”。事實上,如果放任自流,任其發展,或是管理教育不當,樹不會長大成林,一點小問題會釀成大患,必將影響孩子的一生,遺害無窮。學校和教師應該採取一些措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教育教學中融入以人爲本的關愛與尊重

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歸根結底是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即教書育人。教師,作爲傳承人類文明、啓迪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傳道、授業、解惑”的育人巨匠,肩負着推動社會進步、國強民富的重任;恪盡維護人類生存、民族興旺的天職。它不僅是一項涉及整體社會的系統工程,更是教育思想、理念,教學模式、方法的一次重大變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我們理應從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大局出發,以爲社會造就一代層次不同的專門人才位己任,轉變觀念、銳意創新、主動探究、積極實踐。

1.以人爲本的關愛

關愛學生的身心成長,爲發展他們的潛能創造基礎,促使所有青少年成才,既是師長的期盼,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需求。這種關愛首先體現在不能把教師對學生的愛,僅僅設想成用慈祥的、關注的態度對待他們。這種態度當然是需要的,但是對學生的愛首先應當表現在教師毫無保留地貢獻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智慧,以便在他們的學習和精神成長上取得最好的成果。這種關愛還體現在以培養與發揮人的能動性爲主的教學實踐層面,其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尊重的關愛

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重青少年的個性發展及其創造性,體現了對青少年的最深切的愛。這種關愛不僅是對學生心理需求的尊重,同時也是極大地促進學生未來學業、事業的發展,使學生終身受益。如果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強心受到傷害,那麼只能產生極其有害的結果。因爲“在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挫折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我們:“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才能使學生透過學習而感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來說,就是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我是一個勤奮的腦力勞動者,是祖國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兒女,是一個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斷進步的完美的人”。

二、注重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協同發展

任何一項學習活動都有心理因素的參與:一是認識(認知)性活動心理機能,即智力因素;二是意向(非認知)性心理機能,即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主要表現在能力,如思維力、觀察力、記憶力等方面,其中核心是思維力。它作爲智慧活動的學習,與智力因素息息相關,十分密切。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個性、興趣、情感、意志等,其中個性是核心。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非智力因素的配合。離開非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雖然可以在智慧活動中進行,但收效遠不如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互爲作用的情況下所取得的結果。

從青少年發展過程看,凡是學生自身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並加以發揮,在其智慧活動中無不收效明顯,其個人潛能也得以釋放。每個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其成長的進程中發揮的作用都至關重要。因此,作爲教師應善於協調二者的作用,特別是注重非智力因素的發揮。

三、全方位培育青少年良好的人格

就心理教育的使命和責任而言,作爲青少年學習知識、人際交往、社會實踐、成長成才重要環境的學校和教書育人的教師,理所當然地承擔塑造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重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在於保持與維護心理的健康與發展,促進自我認識的深化以及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亟待社會成員的廣泛參與。

1.某些社會環境因素對青少年心理造成不良影響的氛圍中,作爲青少年成長成才主要施教者的學校、教師、家長都理應承擔對有心理問題青少年進行疏導的責任。引導他們自我調節、學會心理調整和心理自助,在對他們實施心理健康教育進程中形成合力。

2.經由多種途徑,培育青少年形成積極的人格素質。積極人格素質的形成,除創造條件爲青少年構建和諧、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環境外,學校、家庭和社會還應全力培育青少年發展自身積極因素和追求完美的精神;須知,只有人的內在積極因素被“調動”起來,並得以增生和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抑制人性的消極因素,促進人的積極人格的形成。

3.抗挫折的教育。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由於刻意追求或事與願違,往往產生了諸多的心理問題,如挫折心理、孤獨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焦慮心理等等。這些心理問題,影響了他們的心緒,阻礙了他們的身心發展,對他們本身和社會構成了負面影響。可以說,人的挫折心理適應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也可以說,抗挫折心理適應能力主宰着人的心理活動。心理學家馬其洛曾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也跟着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着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着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着改變”。

四、把教育創新和培養人才結合起來

二十一世紀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形成了以人才強國戰略爲指導的教育發展格局。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教育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承載着爲國家、爲民族培育人才的重任。

黨的十六大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主席在北京師範大學百年校慶的講話明確指出:“教師在教育創新中承擔着重要使命,教師要富有創新精神,才能培育出創新人才”。

社會的前進,教育事業的發展,青少年一代成長成才,呼喚着教育工作者去開拓、去創新。以教書育人爲天職的教師,必然以培育人才爲己任,繼往開來、殫精竭慮地傳承着這一神聖的使命。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關係到一代新人的成長成才,更關係到祖國未來的繁榮富強。我們必須全方位、多角度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因爲這是陽光下最燦爛的事業——心靈關愛。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熱門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