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教育學的論文範文

學問君 人氣:1.16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學的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學的論文範文

教育學的論文 篇1

摘要:高校的教育一直是教育領域的重要部分,對於中國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高校中關於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也隨着中國的發展一直進行着,不斷的透過實踐和理論的結合,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而高校之中“教育學”也是一門重要的教師教育類課程,關於“教育學”教學模式的改革也從未中斷,它關係着中國教育領域的發展和教育行業人才的培養,因此我們要重視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斷的進行教育領域新理論的探索,基於此,本文中筆者針對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的革新進行分析和論述,希望可爲相關領域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理論指導。

關鍵詞:教學模式;改革;教育學;學生

一、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現狀

當前高校“教育學”已經被十分的重視,隨着國家對教育行業的強力支援以及着力強調對於教學的培養,高校的“教育學”課程正同飛速發展的科技水平一樣,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也在飛速的變革中。高校“教育學”的重要性從很多方面的可以看出來,只有良好的教師培養模式才能夠培養出適應時代適應學生的高素質、高能力教師,而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本身也是高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重要部分。隨着當今高校“教育學”的重要性不斷的增加,國家教育局對於它的投入力度也是不斷增大。出臺了很多關於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的方案:《教師教育課程標準》、《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等。當然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是僅僅依靠頒佈相關的政策就能夠實現的,也不是僅僅透過這些就能夠改善、完善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更新。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各種各樣的網絡平臺、大數據、雲計算、網絡視頻和網絡教學等等的方式不斷的更迭,教育學必須要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不斷的改變,不斷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的變革不容停歇,應當迅速打破當前“教育學”教育的瓶頸,提升教育學之中與現代科技和現代觀念的結合。加強對於新時代教師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使師範類學生具有更好的教育新時代學生的能力。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當前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所存在的迫切性問題

教育學領域的變革無時無刻都不在更新改進當中,隨着二十一世紀以來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教育學的變革便於時代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脫節,我們要重視這些問題,迅速找到問題所在從而去改變現狀。

1、當前世界的發展只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資訊模式豐富多彩,傳統的單調教學模式給當代的學生帶來極大的枯燥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難以找到學習的樂趣所在,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帶來的後果,學生對學習難以產生興趣。傳統的“教育學”教學是以“一綱一書一案”爲教材,每一科的教學都是在教案的基礎之上按照知識結構來進行的,在授課過程中學生難以感受到課程中生動靈活的一面,主要是教師按照模板來講解案例,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難以得到真正的知識和理解,對於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產生了極大的摧殘。這種教學模式教育出來的學生看似什麼都懂什麼都會,其實一旦進行真正的教學模擬,結果一塌糊塗,完全沒有表現出的那種從容和生動。當教育失去了鮮活和生動的特性,學生的熱情和對於未來教學的憧憬就會喪失很大一部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2、當前的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之中,極大的缺乏了講課授課的真實性。“教育學”的授課本來就是一個很複雜很全面的一種授課過程。而當前的授課卻十分的單一,只採用了教師按照教案講課的形式,幾乎沒有基礎教育教學的時間課程,無法把教學當中的最重要的實踐經驗體現出來,沒有生動形象的教學實例進行演示,學生很難想象出真是的情景和形象。當然目前大多數高校對於“教育學”的課時安排很少,限於課時安排的時間短、場景單一,教師也只能進行單一的教學模式,盡力去給學生們示範真實的情況,去給學生傳授真實的教學經驗。但是着不僅僅是不能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而且也極大的浪費了學生對於教育事業的積極性,形成了教育上的各種浪費的同時也偏離了真正的教學目的。

三、對於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不足的改進方案

教育學的改革是中國教育領域的重中之重,不能出差錯也不能隨意採取方案。要不斷的實踐和改良,依託真實的案例和真實的依據去解決改進方案的更新。首先要結合時代發展,將具體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作爲基礎,將學生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作爲核心,從整體出發,完成教學模式的變革。

1、採用靈活生動的授課模式,把教育事業的偉大性體現出來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對於教學方式靈活獨特性的理解。高校“教育學”專業的學生在是一名學生的同時,也是未來教師的儲備,因此要求學生不僅僅是去作爲一名學生去學習,還要把自己帶入一名教師的身份去理解自己教師的課程特色和教學技巧,當自己成爲一名教師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學特點。不能單一的去作爲一名學生去學習老師的教學內容,這之間的平衡需要老師很好的去把握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有學生和老師身份的未來教育領域的人的提升。

2、引導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學習的不僅僅是老師教授的內容,更要思考老師教學過程所使用的技巧,用什麼方式去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總結出屬於自己的教學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老師可以適當的給學生留下一些能夠引導學生思考的選題,學生不僅僅從在做題的過程中鍛鍊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能很好的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每個人的教學理念的行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於同學的交流與老師的討論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學概念。

3、督促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很好的幫助“教育學”專業學生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學生可以在教學實踐之中同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對比領悟,加深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執行能力,處理課堂各種情況的能力。因此學校應當在這一塊增加課時,給學生更多的實習時間,去完成對於自己學到的知識的驗證。對於學生的排課,儘量集中實踐課程的時間。學校也應當去主動創建相關的教學情景,增加真實場景的學習和實踐,爲學生精心選擇含有豐富知識和學術資訊的案例,讓學生去更好的在好的實踐環境之中得以更好的提升[5]。

4、給學生更加自由和有趣的學術作業。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對於作業的認可程度,更主動積極的完成作業,同時也能夠潛移默化的應到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全面自主的發展提升。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平臺,形成多樣式的交流模式,增加學生在學業完成過程中同其他學友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提升學生使用現代媒體技術的能力,幫助學生提升對於現代教育模式的理解。

四、結語

教育對於社會發展的作用亙古以來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對於教育從事者的培養更加是重中之重,對於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勢不可擋。但是改革的內容要慎而又慎,要不斷的實踐,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將實踐同理論結合不斷的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進。

參考文獻

[1]孫成林,楊甲睿.普通高校體育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瀋陽體育學院學報,2017,(05):88-96.

[2]曾必好,鮑秀梅.高校轉型背景下的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以“英語學科教育學”課程爲例[J].合肥師範學院學報,2017,(05):123-127.

[3]鮑淼芳.高職院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陝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02):11-13+24.

[4]李娟,王東輝.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探索[J].職業,2014,(02):80-81.

教育學的論文 篇2

摘要

隨着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成了目前教學工作當中的重點。體育教學作爲目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手段,在促進青少年綜合素質提升當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的教育工作當中,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不斷地應用,教學理念以及方法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如何將這些教育學理論與方法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已經成了目前體育教學工作必須要研究的重點。因此,必須要強化教育學理論與方法在體育教學當中的應用研究,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與理念的作用,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爲現代化建設工作提供綜合素質強的優秀人才,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

教育學;體育教育;應用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傳統的教育學理論與方法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不斷地應用,在促進整個教學水平提升當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體育教育作爲目前教學工作當中的重要環節,在促進學生身體素質以及綜合素質提升當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體育教學工作當中,由於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許多教學工作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現代化的教育學理論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所以說,透過強化教育學在體育教育當中的應用研究,能夠更有效地促進目前體育教學工作水平的提升,從而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進而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一、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體育教學模式變革

教學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學理念以及理論的基礎之上,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最大限度提升教學工作的水平。對體育教學來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學生、教師、教育技術以及教學內容,這四個因素相互影響、相互結合,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更好地開展相應的體育教學工作。在以往的體育教學模式當中,應試教育的影響十分明顯,教師採用的也多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沒有給予充足的重視。而在現代教育學的應用之下,能夠更好地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實施,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對現代教學體育技術來說,它不僅僅是教師教學工作當中的一種工具,還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刺激點,學生能夠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當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主動去學習知識、發現知識。特別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更好地進行差異化教學工作,實現學生個性的發展,爲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教育學應用在促進學生思想素質提升中的作用

對體育教學工作來說,不僅需要讓學生進行基本體育常識以及體育技巧的掌握,同時還應該發揮出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思想素質水平當中的作用,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實現更爲全面的發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採用的往往是說教式的方式,學生透過這種方式來實現思想教育,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在現代教育學理念的應用下,能夠更好地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比如,在教學工作當中,透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學生播放一些奧運健兒的優異表現視頻,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我國運動員的實力,更好地提升其愛國精神。透過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一種全新的教學環境下,更好地學習體育知識,促進自身思想素質的提升,爲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對體育教育工作來說,教育者必須要認識到其在整個教學工作當中的重要作用,透過現代教育學理論與方法的應用,更好地促進學生技能培養的同時,促進其思想水平的提升。

三、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

在開展體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提升自身對學生學科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應該讓學生了解到體育學科的發展以及未來的用途,在掌握相關體育技能的同時,更好地強身健體。同時現代教育理念的應用,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透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以及進行體育技巧的培養,更好地提升其體育學科的素養。對動作要領的教學工作來說,體育教師不能夠僅僅進行簡單的描述,而需要透過各種現代教學理念與手段的應用,提前進行課件的準備,從而更爲有效地將體育技能的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爲了減少教師單調的講述,可以利用智能語音教具系統,製作相關內容的有聲課件,透過點讀筆的點觸,直接播放音樂和顯示節拍,方便學生的學習,也能寓教於樂,讓枯燥的課堂變成充滿活力的課堂。在目前的教育學工作當中,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不斷地應用,教學理念以及方法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如何將這些教育學理論與方法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已經成了目前體育教學工作必須要研究的重點。但是目前由於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許多教學工作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現代化的教育學理論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所以說,透過強化教育學在體育教育當中的應用研究,能夠更爲有效地促進目前體育教學工作水平的提升,從而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進而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教育學的論文 篇3

【摘要】隨着時代的發展,反思性教學已成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嘗試着探索一種較爲科學的、動態的反思性教學模式,爲教師在反思性教學的實踐領域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論參考,以利於對他們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反思,從而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儘快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爲反思型教師,從而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要求。運用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圍繞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建構,探索了這一模式的理論基礎、目標、內容、過程、方法以及評價等,並初步探討了反思型教師的成長。介紹了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進一步分析了該模式的結構及其內部執行的過程和方法,同時分析了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和條件。

【關鍵詞】教師專業成長反思性教學模式反思型教師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在改革傳統的教師學習與成長模式,並尋求新的教師專業成長途徑,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反思性教學開始興起和發展,並以其獨特優勢而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反思性教學從本質上區別於經驗性教學,它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學實踐的優化和合理化,從根本上要求改進教學實踐,不僅有利於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進步和對實際教學問題的解決,進而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而且有利於推動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基於此,本文嘗試着探索一種較爲科學的、動態的反思性教學模式,以利於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反思,儘快實現從經驗型教師到反思型教師的轉變,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要求。

一、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

(一)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認識

1.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目前學者們的理解多種多樣。筆者認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演進和豐富的過程。

教師首先是潛力無窮、持續發展的個體。美國的伯克認爲,“教師專業成長”的這一概念的基本假設是:教師需要持續不斷的發展。教師也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發展着的個體,任何教師在心智上還有着無限發展的可能和空間。其次,教師也應被視爲“專業人員”,但是這種認識還不是目前教師的實然狀態。然而只有如此定位,才能達到激發教師的潛能,提升教育水準的目的。第三,教師要成爲學習者、研究者和合作者。布蘭克曼(Blackman)認爲教師始終都是持續的學習者,這種學習就是“專業成長”;教師也應該是積極的研究者,同時,在師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學相長,學生在教師的發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發展。

2.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分析

現行的教師專業性質的定位是:教師工作是一門正在形成中的專業,但還不是一門成熟的專業。這一定位是我們構建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基點。當前,我國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實際是指是新教師的入職訓練和在任教師的培訓和進修,這種培訓模式往往強調知識的技術性,也就是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原理和技術的熟練程度。

應該指出的是,在我國當前現有的教育資源較爲匱乏和地區性分佈不均衡的條件下,這不失爲一條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但是問題在於,從本質上說,這種培訓模式忽視了中小學教師自身內在的因素,因而很難保障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從實際來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學策略的優化,但沒有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獲得質的飛躍。具體表現爲理論灌輸居多,內容、形式與教學實踐脫節。

當前的一些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主要是對教師進行一些有關教育理論的短期培訓,使中小學教師獲得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識,促使他們的教學觀念發生改變,優化教育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技能。但這些培訓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甚微。

在國外,有關教師專業成長模式比較著名的是美國學者瓦利對反思性教學模式構建的觀點,瓦利總結了五種反思模式。在實踐中,教師應當在這五種反思模式之間建立有機聯繫,實現有機的互補。問題在於,瓦利的五種反思模式在教師專業成長中,要做到彼此的有機聯繫,只是一種美好的設想,在具體的實踐中缺少有效的指導或者說缺乏操作性。透過對國內外的分析,筆者認爲,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而要展開反思性教學就不能不構建一種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學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何謂反思性教學

美國的舍恩認爲,主宰着美國專業教育的是“技術性教學”的思想,教育實踐中過於強調單純的理論灌輸,輕視實踐問題解決,忽視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師範院校開設的廣泛的學科課程和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的課程最多隻能爲學生將來做一名教師作好知識及思想上的準備。由此,傳統的教師教育是按照一條“先理論,後實踐”的思路來設計的。這種“先理論,後實踐”的思路正是目前教師培訓模式的思想基礎,於是培養“技術熟練者”成爲了教師教育的實質性目標。舍恩的這一批判性的觀點,無疑爲反思性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筆者認爲,反思性教學的內涵實際上代表了其優於傳統的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的進步之處。因此,應當這樣來認識反思性教學:它是以優化教育理念,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爲目的,以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改進爲動力的教師全面發展成長的過程。

(三)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的專業成長客觀上要求教師個人和羣體具有強烈的專業成長意識,只有教師對自己的專業成長保持一種自覺的狀態,使之成爲自覺的行動,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爲和活動方式,才能最終實現理想的專業成長。具體地說,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反思性教學有利於促進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

專業信念在教師專業素養中處於最高層次,直接影響和制約着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其它方面。透過以下案例可說明反思性教學是如何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

向學生道歉

(某初中一年級某老師講述)

上課鈴響後,我發現坐在靠牆位置的同學還在交頭接耳,我立刻點名批評了他們。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我發現剛纔那個被我批評的女同學一直含着眼淚。爲了不影響課堂教學,我沒有去過問,一直等到下課,我把她叫到我辦公室想問情原因。起初,她耷拉着腦袋一聲不吭,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她才說出原因。其實,上課鈴響時,她的同桌還在講閒話,她是在提醒他,可正巧被我瞧見了,我不分青紅皁白給了她一頓批評,所以她感覺挺委屈。我才知道是我錯怪了她,連忙向她道歉。可是,之後幾天她心裏一直有這個陰影,沒有露出過笑臉。

都說“眼見爲實”,可我親眼所見,還是錯怪了學生,這是深刻的教訓。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傷害了就很不容易癒合。我們作爲教師,每當批評學生之前,一定要先問問自己,事情搞清楚了沒有?事實是這樣嗎?我批評得有理有據嗎?千萬不能憑主觀想象就草率行事。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有着豐富複雜的特性。案例最後的一系列反問,改變了該教師對課堂教學性質的看法,引發了他的課堂教學觀的變化。在教育教學中,類似這樣的教學案例不勝枚舉,只要教師善於觀察、思考和反思,並把觀察、思考和反思的結果轉化爲切實的教育行爲,他們的教育信念就會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就越有利於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要透過反思性教學對自己的教學行爲表現、教學行爲依據和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不斷優化和改善不良的行爲、方法和策略,使教學實踐更具合理性,從而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在實施新課程的當前,教師必須注重反思性教學,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努力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反思型教師的轉變。

其二,反思性教學有利於促進教師教學理論素養的提高。

教學理論素養是構成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每位教師都會形成一些對教學問題的理解和認識,而支援這些理解和認識的教學理論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外顯的理論,教師容易意識到,容易報告出來,更容易受到外界新資訊而產生變化,但這類知識並不能對教學行爲產生直接的影響;另一類是內隱的理論,這類知識在直接對教學行爲產生重要影響,但卻不容易被教師意識到,而且不容易受新資訊的影響而產生變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習慣的影響。當然,這兩種理論知識也並不是截然分開的,外顯的理論可以轉化爲內隱的理論,對教學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由於教師意識不到自己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究竟採用了什麼理論,因而不容易發現自己的教學行爲與外顯的理論之間的差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行爲自然不會產生改變。教師對教學中自己的活動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認真觀察和分析,並透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觀摩與討論,使外顯的理論應用到教學中去,在不斷的應用過程中,使內隱的的理論得到豐富和發展。

其三,反思性教學有利於促進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賦予了教師工作新的內涵和要求,需要教師成爲一名研究者,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逐漸成爲研究型教師。反思性教學強調透過教師成爲研究者,使教師工作獲得尊嚴和生命力,表現出與其他專業如律師、醫師相當的學術地位,使教師羣體從以往無專業特徵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學術層級上來,進而改善自己的社會形象與地位。

二、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反思性教學模式探索

(一)反思性教學模式的結構

在反思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透過對自己教學經驗的反思,來增進其對教學現實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關於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操作模式,比較著名的有埃拜(y)模式和拉博斯凱(skey)模式,埃拜指出,反思性教學應由反思性計劃、反思性教學、反思性評價三個環節構成,其中,反思性計劃是起點。拉博斯凱認爲,反思性教學由動力環節(包括內部的和外部的)、行動環節(包括情景、過程、態度和內容)和結果環節(包括新的理解力和解決實踐問題)。

反思性教學模式的結構應當是由這樣的四個步驟或者階段組成:

動機階段:包括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方面。教師職業內部動機來自教師個人和羣體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其中包含着教師對教學現狀的不滿和改進教學實踐的要求,這是反思性教學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一方面,適應教學實踐發展的要求則構成了反思性教學的外部動機。

計劃階段:教師個人和羣體的反思動機及這一動機在適當條件下的強化,推動教師形成反思性教學的計劃醞釀。在計劃醞釀過程中,教師個人和羣體基於研究的需要,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並對教學實踐加以不斷的反思,作出合乎規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斷,這一判斷導致了計劃的制定,並創設必要的條件,思考計劃如何執行。

行動階段:即反思性教學計劃的執行階段。在行動中,行動涉及到具體的反思內容、反思的情景、條件和反思的過程,也就是反思的具體步驟、環節,教學反思行爲發生的內外環境因素,教學的動態變化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涉及到教師個人和集體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變化,也就是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優化和對學生作爲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態度和情感變化,以及教師本身職業理想、價值目標的確立和達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

評價階段:對教學反思行爲的評價,標準只有兩個:一是對現實教育問題的解決,二是教師自身教育理念的優化。

爲了對反思性教學模式有更爲清晰、明確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扮演一個雙重的角色:一個角色是舞臺上的演員,另一個角色是臺下觀衆或者評論者。這種雙重角色使教師能夠發現他們潛意識中存在的東西,對自己的個體教學行爲能夠獲得一種置身局外的、全新的認識,發現新的更好的促進行爲變化的方法,瞭解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二)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執行過程

關於反思性教學的執行過程,筆者認爲,源於教師個人和羣體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深刻體悟,以及對教學實踐的強烈不滿,即教師職業內部動機的強化,這是反思性教學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外,適應教學實踐發展的要求構成了反思性教學的外部動機。這兩種動機促使教師努力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推動教師形成反思性教學的計劃和行動。在計劃醞釀階段,教師個人和集體因爲有改變教學實踐的強烈動機,產生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並進一步促成反思性教學實踐計劃的制定,在此一過程中,需要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並作出合乎規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斷,這一判斷導致了計劃的誕生,並創設必要的條件,思考計劃如何執行;在行動階段,行動涉及到內容、情景和過程,也就是行動的具體步驟、環節和細節,教學行爲發生的內外環境條件,教學的動態變化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涉及到教師個人和集體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變化,也就是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優化和對學生作爲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態度和情感變化,以及教師本身職業理想、價值目標的確立和達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這也許是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不得不發生的事情,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和根本要求;對行動的評價,應當考慮的,一是對現實教育問題的解決,二是教師本身的教育理念的優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具體經驗,發現新問題,從而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開始新的循環。

(三)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反思性教學有許多可行的形式和手段,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採取不同的方法。筆者認爲最爲有效的方法是寫作教學日誌,聽課和觀摩,個案研究。

其一、寫作教學日誌

教學日誌是教師個人的記錄檔案。因此,它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型的。它主要記錄教師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個人的困惑、個人的認識、對問題的解釋和看法等。

教師在一節課或階段性工作之後,用教學日誌的形式記下自己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作爲反思的基礎。教師或者獨自展開反思,或者與自己的同事展開討論,圍繞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決辦法,以及在下次教學中應注意的方面和採取的措施,這種討論很容易使教師從其同事那裏得到許多啓迪和經驗。日誌使教師經常地反思教學經歷,教師也可以把日誌作爲自己教學案例的一個發展史的記錄,以反饋教學的成功與不足。蹩腳的日誌通常有兩類:一類是記流水帳,一類是一般性經驗總結。

透過記日誌,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反思,並使反思成爲一種習慣,爲行動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每位教師都應養成寫教學日誌的習慣,作爲反思的手段,時常歸納、總結,往往可獲得對自己教學實踐比較全面的認識。久而久之,一定能成爲一名對教學充滿熱情、有自己教學特色和風格的優秀教師。

其二、聽課與觀摩

互動和交流是教師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聽課主要是以相互聽課爲主的形式,觀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教研室爲單位,相互聽課,相互學習,觀察教師是否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如:課堂管理、教學方法、學生反映、師生關係等,如何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聽課能使教師彼此切磋,集思廣益,互相借鑑,共同進步。這與傳統的聽課形式有根本的不同,它不是教學的檢查、評估,而是透過聽課這一形式,教師相互觀摩教學,同時記下所觀察到的情景,發現的問題等,然後彼此客觀地交換意見,提出改進措施,以達到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的。

課堂觀摩是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根據課堂觀摩情況,教師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設計改進方案,並再次回到課堂,直到取得相應的結論。課堂觀摩能夠促進教師自我反思,調整教學思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應保持開放心態,解放思想,積極參與校內外的交流活動,以求發展。

其三、個案研究

教學個案是對教學實踐的描述,它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教師與學生的行動、思維、感受。個案不僅僅是講故事,在特定的個案裏還包含抽象的理論和原則。個案研究有助於發展和培養教師們對不同觀點和理論進行權衡的能力,有助於他們從多重角度看待某一問題。個案研究首先要使教師們熟悉有關概念,然後從所提供的個案中進行概念和結論的研究,同時使教師們尋求與概念和結論相關的問題,並使之與他們的直接教學經驗相聯繫,就先前階段的問題和所提出的解決辦法進行深思和討論,最後運用有關的概念和理論進行論證,鼓勵教師們爲個案尋求可能選擇的結論。

(四)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和條件

在教學實踐當中,反思性教學的策略有兩種:一是內省,一是交流。內省和交流都是教師對改進教學實踐的內部動機作用的結果,內省源於教師的道德感和責任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要求有所改變,有所提升;交流則訴諸於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共同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但是,無論是內省還是交流,反思性教學得以實施的前提性條件都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而教師的職業道德源於對學生髮展的責任感。對於職業道德修養水平不高的教師而言,即使教學效果不好,受到各方面的壓力,也往往把責任歸之於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差,歸之於家長素質不高和不配合,歸之於社會、社區的環境不理想,而不願意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爲的缺失。因此,對於他們來說,喚醒他們的職業道德的良知比什麼都重要。另一方面的問題是,有的教師所任班級學生的成績不錯,而實際上,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對學生的嚴厲苛刻以及居高臨下的權威地位,以犧牲學生休息時間和文體娛樂爲代價,透過大量的練習強化記憶以應對考試,“好”的成績完全是用時間磨出來的。當這些教師陶醉於學生成績並把它看做是專業水平標誌的時候,是否應該反思他們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做的事情,離“以人爲本”、“以學生爲本”的教育宗旨又有多遠。

當教師由於責任感的缺失而導致教學行爲不當時,學生受到的影響往往是內隱的、深層的,對其今後的發展勢必產生長期消極作用,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走向和進程。沒有教師自我反思意識的增強,就缺少了教師走向專業成熟的內在動力和條件,反思性教學也就無從談起了。同時,教師還要有較強的教育理論、心理學理論和專業理論修養,並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執着的精神。

三、反思性教學模式促進反思型教師的成長

(一)反思型教師的實質

反思型教師代表了教師專業成長前進的方向,他們在教學過程、教學行爲、教學實踐、角色定位等方面表現出了不同於經驗型教師的特點,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進步。反思型教師強調教材與師生間的對話,由學生主動去建構知識;而經驗型教師只關心與教材的對話,認爲教學過程是知識和資訊的單向傳輸過程。在教學方法上,反思型教師在監控自己的教學行爲時,進行理性推理;對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持懷疑態度。經驗型教師依賴於機械模仿和經驗習慣,順從權威而又依賴已有經驗。在教學實踐上,前者把教學看成一門藝術,強調因材施教,因情(境)施教,後者把複雜的教學過程簡化成一種技術性的控制過程。

(二)反思型教師的教育途徑

反思型教師的教育途徑要在宏觀的層面上實現,而不僅僅是侷限在微觀領域的操作。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透過以下途徑實現專業成長。

其一、教學研究

反思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師在認真從事教學活動的同時還應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對自己的教學行爲做出分析和評價,對於出現的問題給予注意,對經驗加以總結,使之形成理性的認識。自覺的教學研究是教師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爲教師,有了教學科研的自覺性之後,還應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對問題的分析研究、課題論證、課題申報、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選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提取與展示等等,都需要採用合適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其二、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近年來國外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所謂行動研究,即教師自身採取措施改進教學行爲的行動過程,其中貫穿着自我質疑、自我解惑。行動研究不同於一般意義的教學改革實驗研究,規模比實驗研究小,它主要瞄準具體的某個教學環節、步驟、方法,透過蒐集教學素材,發現其中的問題,然後開展研究。教師可獨立思考,或與其他教師進行討論,也可參考有關理論、模式以及與學生座談,提出設想,制定出計劃;然後在教學實踐中試驗計劃以確定其有效性。教師對這一系列研究過程、方法及有效性進行歸納總結並寫出行動研究報告。行動研究又不同於一般的教學經驗總結,而是與教師自身的長遠發展緊密相連的自我教學研究。

其三、終身學習

反思與不斷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保證,反思性教學建立在教師的職業發展能力基礎上。職業發展能力的形成,一部分來自於反思,一部分來自於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因此,加強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是反思的必要基礎。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求教師具有反思性教學能力,形成職業發展能力,而這一能力必須也只有透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來培養。教師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需要精選幾部重要理論著作,反覆研讀。專家學者的文章、相關教學研究的期刊也能幫助教師開拓視野,接觸最新的理論觀點和思想,促進教師批判性思維習慣的形成。教師也需要結合實踐深入思考,培養問題意識,將教學現場所存在的實際問題納入科研課題之列,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堅持自學是教師終身學習以獲得不斷髮展的重要途徑。

四、結論

隨着時代的發展,反思性教學已成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反思性教學既是一個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又是促進自我變化的一種有效工具,它不僅會對教師個體和羣體的學習經驗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會改變教師職業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反思性教學的過程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教師首先探討世界變化的觀點並以一種新的不同的方式來解釋新的世界,進一步探討態度信仰上的變化和新意義上的變化,然後探討自身教學行爲的變化。上述變化會深刻地影響他們的職業觀點,影響其團隊觀念以及具體的教學行爲。

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爲反思型教師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要滿足這一發展要求,結合教學實踐,建構一種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學模式,將教師的反思納入這一動態的模式中,不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曾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這一公式清楚地指明瞭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和方法。而教師的反思型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在反思性教學的過程中也具有重要意義。杜威在1932年就提出了人格性因素在教師“反省性教學”中的作用。有的教師不能進行好的反思性教學,不是他們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而是他們自身的人格出了問題。因此,反思不是制度化的或者技術性的,也不是具體的條條框框,我們必須按照人格發展的原理和特點來進行反思型教師教育。關注教師反思性人格的發展拓展了我們的反思型教師教育途徑:反思型教師教育不單單是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視角來進行的,也主要從教師人格發展的視角來進行的。

總之,反思性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無疑會有力地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2]饒從滿.楊秀玉,鄧濤.教師專業發展[M]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39-55.

[3]李金巧.楊向誼主編,思考·追問·探究——培養反思型教師的探索[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51.

[4]呂洪波.教師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5]易森林.教師專業發展基本途徑的探索[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4).

[6]鍾秀英,周先進.教師專業發展:反思性教學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06(11).

[7]盧真金.反思性實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J].比較教育研究.2001(5).

[8]楊國燕.反思性教學: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4).

[9]張貴新,饒從滿,反思型教師教育的模式述評[J].東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10]樑燕玲.教育反思:一種促進教師成長的科研範式[J]中國教育學刊.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