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法律事務類畢業論文

學問君 人氣:1.51W

近來,有不少同學問怎樣寫法律事務類的論文,那麼,下面請看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法律事務類畢業論文,內容僅供參考。

法律事務類畢業論文

法律事務類畢業論文1

【摘 要】由於企業自身在發展的過程中將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企業生產經營方面,忽視了企業法律事務風險的管理,從而使得企業的管理結構與執行模式難以滿足實際發展的需要,阻礙了企業了健康發展。因此認清企業法律事務風險工作的防範與注意點,對於實現企業執行機制的健康運作有着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旨在從現階段施工企業法律事務風險工作的現狀出發,在相關科學理論的支援下,探討新形勢下施工企業增強法律事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法律事務風險;施工企業;防範;注意點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經濟全球化的深入進行,我國施工企業在創造更多經濟價值,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自身管理體系與執行機制在企業發展的實際中,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法律事務風險管理作爲企業管理體系的核心構成,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沒有獲得應有的重視,雖然近些年來企業在自身法律事務風險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依舊存在不足,滿意實現法律事務風險管理工作價值的實現,很難保證企業的正常合法經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企業管理者必須要充分重視起法律事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開展。

1、法律事務風險認識在施工企業中存在的問題

1、1、未充分認知施工企業法律事務的風險

由於在市場經濟下從事商業經濟活動,任何活動的進行都存在着法律風險。對於施工企業的法律事務來說,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涉及到對企業內部的管理和對外部的經營行爲,即使由於某種原因達不到此種理想的狀態,也應該事前對各種經濟活動做好風險防範。一些施工企業對於法律事務風險的認識不足,並沒有十分清晰的認識到法律風險對於施工企業發展的影響,沒有從企業存亡的高度認識和重視法律事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

1、2、未深入瞭解施工企業法律事務的風險

在施工企業現實工作的經營活動管理髮展鏈條中,直接進行事務風險管理是施工企業法律事務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企業只是單純的認爲施工企業的法律事務風險工作就是解決矛盾糾紛風險,並未正確的區分施工企業的法律顧問和社會律師之間的區別,認爲施工企業的法律顧問就是單純的整理企業案件、擬定起訴文書、討債、打官司等,並未認識到企業法律顧問對於企業管理的深層意義,爲企業擬定各種管理文書、管理合同等重要的法律事務。

企業的法律顧問工作包括企業的事務經營管理,並非單純的落在法律的層面之上,也並非單純的解決法律風險。

2、法律事務風險在施工企業中的防範對策

2、1、施工企業要立足於自身發展的實際,進行法律事務管理結構的科學構建

施工企業法律事務風險管理機構不同法律事務所,其本職工作在於針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所面臨的各類法律風險問題,從法律的角度出發,爲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更爲專業的法律意見。因此企業要針對自身法律事務風險管理的特點,企業高層管理者要着眼於企業長遠發展,重視企業法律管理機構的建設,進行法律事務風險管理機構的建設。同時引進專業的法律人才,聘用專業律師,藉助於專業的法律知識構建法律事務預警機制,增強法律事務管理工作的效率,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

2、2、加強施工企業法律事務的前瞻性認識

做好施工企業的法律事務管理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對經濟活動的法律風險進行防範,並將法律事務管理貫穿到每個施工企業工作的環節當中。法律事務的工作主是以預防性質爲主要工作,其次是解決已經發生和不可避免的法律糾紛和法律事務。所以施工企業對於法律事務工作一定要加強認知度,加強法律事務的前瞻性認識,改變企業目光短淺的制約因素,允許法律事務管理參與企業內部管理和企業外部經營活動,這就使得施工企業的法律事務前瞻性能大大增強。

2、3、進一步提升施工企業法律事務管理工作人員數量與素質

法律事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與否與從事風險管理事務工作的人員數量與質量密切相關。爲了實現企業法律風險事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3],一方面要進一步引進更多的專業法律事務人才,進一步充實管理部門的人才數量優勢,另一方面企業在組織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也要鼓勵法律事務人員積極參加國家組織的各類法律資質考試,提高法律風險前瞻性的`認識,實現法律風險事務管理人才專業素質的提升,從而大大提升法律風險事務管理的科學性與高效性。

3、結語

目前隨着我國的施工企業快速發展,施工企業爲了使得利益更大化,更好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將法律風險事務工作與企業內部管理相結合。對於企業的法律風險工作來說,仍需要一段時間進行防範和提高前瞻性的認識,這就需要各相關部門加緊配合,不斷的完善防範點和注意點。

法律事務類畢業論文2

【摘 要】在依法治國和依法治校的戰略背景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要充分認識法治化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提升學生事務管理者的法律素養,在具體工作中充分發揮法治的作用,對協調處理學校與學生之間發生的各種矛盾,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法律素養

S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黨實施的“四個全面”發展戰略的內容之一,其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戰略的實施,對我們國家有着廣泛和深遠的影響。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依法治國的另一層含義即爲依法治校。 曾經的高校是法律訴訟的淨土,而如今大學生因爲自身的權益受到侵犯而狀告母校的案件屢見不鮮。因此,對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來說,提升自己的法律素養,培養自身的法治思維,用法治的精神處理學生日常事務,迫在眉睫。

高校裏的學生事務管理者, 是學生管理規定的制定者與實施者,是與學生們直接接觸、面對面解決問題的人,也是對學生產生較大影響力的人。 如果學生事務管理者有較強的法律素養,日常事務中能夠用法治的精神來處理問題,勢必會對學生們今後處理問題、解決糾紛的方式產生一定的影響。

1、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的內涵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法治化,是指高校學生管理機構以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爲基礎,建立健全高校學生管理規章制度體系,用以調整學生事務管理法律關係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用民主法治的觀念構建合理的學生事務管理工作的權利結構形式和制約機制,調解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各種矛盾,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實現規範化、合法化、民主化,使高校的指導、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合法有序進行。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在處理學生事務中,通常的工作依據是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以及自身的經驗判斷。 實際操作中,由於人爲的影響因素較大,會導致同一件事情,因不同的人處理,出現不一樣的結果,往往還會出現侵犯學生權利的事件。 因而在學生事務處理方面,急需一種統一、規範的標準,這就是法治化的管理模式。

高校學生事務工作法治化,從國家層面上說是依法治國和培養法治人才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必然趨勢;從學校層面上說是高校自身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創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迫切要求;從公民個人層面上說,是提升師生的法治素養和法治思維的重要途徑。 法治化的管理學生日常事務能夠有效的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2、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構建法律素養的重要性

自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一案後,專家學者們將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梳理,多數人認爲二者之間的法律關係,既有行政法律關係,又有民事法律關係。學生事務管理者自身的法律素養,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工作能否法治化管理。樹立法治觀念是構建學生管理法治化體系的前提與基礎。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識是依法辦事的重要前提,可以使管理者明確行使權力的職能、範圍和運作程序,防止權力的濫用、逾越和無序執行,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權利,避免對學生的侵權。

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法律素養的構建,可以有效的規範自身的工作模式,避免經驗式、權力式、隨意性的處理學生日常事務。 學生事務管理者必須樹立“以人爲本”的理念,這是現代法律精神的體現,也是創建和諧社會、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 具體說來就是要實現管理意識向服務意識的轉變,樹立“以生爲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學生的基本權利,將學生的權利追求、保障與實現放在首要位置。在設定大學生義務時,必須考慮與該義務相對應的權利是否得到保障,用權利至上的理念對一些傳統行爲方式進行重新審視。

3、學生事務管理者如何提升自身的法律素養

首先,管理者要加強對法律知識的學習。 只有充分學習並掌握了與學生事務管理方面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學生行爲準則》、《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等, 才能在日常事務的處理中做到遊刃有餘。 一方面,從宏觀層面把握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係,提升學生事務管理者開展工作的視野高度。 另一方面,這些法律、條文與學生管理工作密切相關,是學生事務管理者在工作中經常需要用到的,充分理解掌握這些法律知識對於管理者開展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增強學生事務管理中的民主意識和法治意識。 傳統的中國教育一直強調尊師重教, 在校園裏學生的基本權利屢屢受到侵犯,學生即便去申訴往往也不了了之,權大於法的思想在不少管理者的腦海裏根深蒂固。 當法治教育普及後,大學生的權利意識逐漸被喚醒,民主和法治的意識也逐步提升,重學生責任、輕學生權利的做法逐漸被依法治校取代。 在日常管理中,既要強調學生的責任,更要突出學生享有的權利,特別是與學生利益相關的重大決策,都要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將管理中的民主與法治落在實處。

再次,增強學生事務管理中的證據意識。 日常工作中管理者經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事和人。 在處理這些問題學生時,管理者一定要培養證據意識,以便後期發生糾紛時有據可查。 與問題學生談話時,至少有 2 名教師在場,做好談話記錄,條件允許的話做好錄音;學生在校期間如有處分、學業警告等重大事情時,不僅電話告知家長,還要以書面通知的形式郵寄給家長;處理突發事件時,事情進展的每個步驟都記錄下來,方便後期的分析、總結。 學生事務管理者要勤動筆、勤思考,做好每日工作的臺賬記錄。 管理者證據意識的培養,既是對平時工作的梳理、總結,也是對日後出現糾紛的一種防範。

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法律素養已經成爲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知識結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培養高校學生事務管理者法律素養的目標在於管理者能夠在工作中具備法律意識, 自覺運用法律知識,促使管理者自身和大學生的行爲都符合法律的有關規定,在提升學生法律素養的同時化解高校與學生的矛盾,進而有效的推進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