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大學外語教學改革與外語人才培養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2.43W

【論文關鍵詞】教學改革 人才  培養 教學模式

淺談大學外語教學改革與外語人才培養的思考

【論文摘要】隨着我國加入WTO,隨着全球化、科學技術一體化的到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對外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我國大學外語教學遠遠滿足不了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大學外語從教學大綱、教學模式,到教學評估體系都有諸多不適。爲培養高水平的外語人才,大學外語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隨着我國加入WTO, 隨着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一體化時代的到來,目前,我國正面臨着一個交往日益頻繁同時競爭也日趨激烈的國際。全球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進程,它影響到當今世界所有國家的生存與發展。中國作爲國際大家庭的一員,作爲一個已進入初等發達國家行列的大國,我們理所當然要參與這一進程。然而要參與、要交往就離不開這一交際工具。勿庸置疑的是外語,特別是已成爲地球村的通用語。但是多年來我國培養的外語人才往往是應試能力強,口頭交際能力弱。雖然很多大學畢業生拿到了大學外語四、六級的合格證書,而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開口講外語就勉爲其難了。人們已經認識到,外語水平已成爲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條件,甚至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一部分。正因爲如此,我國高等部門於2003年在教育部部長專題會議討論透過了啓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總體方案和基本思路,作爲“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
  重要內容之一大學本科外語教學改革開始進入實施階段。大學外語教學改革事關如何培養高素質創新性專門人才和拔尖人才,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局,同時也是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最有可能用先進的資訊技術手段改進傳統教學模式、取得重大突破的領域。
  1大學外語教學現狀
  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大學外語教學的成績是主要的。多年來,我國大學生的外語水平是不斷提高的,也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外語人才。在肯定我們多年來取得的成績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在外語教學上和培養外語人才上的不足。特別是在目前的國際大環境下,對外語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的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教學評估體系等已遠遠滿足不了培養高水平的外語人才。
  1.1 隨着我國高等教育擴招,在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外語教師嚴重短缺,學生多教師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據全國公共委員會的,目前英語教師和學生之比已達到1:130左右。面對這樣的比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需要多少外語教師來完成這樣重的教學任務?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來保證大學外語的教學質量?這是我們必須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1.2 以前的教學大綱規定,我國大學生的公共外語培養目標是以閱讀理解爲主的。1986年的文理科大綱的表述是: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的能力(理工科大綱爲:一定的聽和譯的能力)、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學生能以外語爲工具,獲取專業所需的資訊,併爲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打下較好的基礎。1999年修訂後的大綱改爲: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讀、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外語交流資訊。而實際情況是學生在二年大學外語學習中,由於大綱的要求及四、六級考試的指揮棒,使得很多學生只掌握了部分單詞,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掌握了一些語法知識,而口頭交流就非常困難。雖然我們的教學大綱這些年有變化,但變化不大。與當前社會和經濟發展對外語人才的要求相差甚遠。
  1.3 目前大學外語大多數課堂教學模式是黑板、粉筆、書、老師加課堂的方式,有的也用一點多媒體技術,但變化不大。課堂上主要是老師講講語法、單詞的用法,課文和筆頭練習,至於聽和說根本談不上。我國外語的這種教學模式已經持續相當長的時間,基本上沒有什麼變化。導致的後果首先是教學效果不好,教學質量下降。其次是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積極性不高。最終是學生大學畢業後外語綜合能力,特別是口頭表達能力薄弱。外語能力遠遠滿足不了實際的需求。
  還有就是師資水平問題。現在很多大學外語教師的工作量繁重,普遍超負荷工作。這勢必影響到外語教師的自身素質的提高。他們沒有時間進修、提高;沒有時間去搞科研。另外,我國很多地方高校外語教師的門檻很低,只要外語本科學歷就可以做老師,這必然會影響培養外語人才的質量。
  2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的思考
  2.1 師資的數量與質量
  在新一輪大學外語教學改革中,保障外語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是首要的,因爲無論多麼好的教學計劃都必須由教師去完成。應加強高校外語教師的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國家應有計劃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教師來滿足目前高校外語教師奇缺的局面,另一方面應對現有的外語教師隊伍加強建設,讓他們去高水平的學校或國外短期進修學習。因爲外語人才的培養主要靠外語教師,只有外語教師的素質提高了,學生的外語水平纔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