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

學問君 人氣:2.55W

摘要: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大部分保留在漢語言文字中,中華民族古代和現代的智慧,也大部分保留在漢語言文字中。成語是漢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精髓,如何掌握並應用成語,是漢語作爲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困難,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應解決的問題。本文基於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幾種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教授成語的方法,以期與大家探討,共同提高對外漢語教學質量。

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成語教學

關鍵詞:成語;對外漢語;成語教學

引言:

漢語是五千年漢文化的載體,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所創造的燦爛文化無不在漢語中得到廣泛而深刻的體現。作爲漢語詞彙的重要組成部分——成語,更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富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點。對外漢語教學既是語言教學,又是跨文化教學。因而,如何更好的實施成語教學,就顯得極其重要。

一、成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對外漢語成語教學中,由於認識或理解的不同,在具體學習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從學習者角度來說,受制於本民族文化的影響,以及自身文化知識的欠缺,學習者對成語意義把握不準確,容易將成語中所認識的詞的意思相加當成整個成語意義,以偏概全。在意義理解上他們多用已知的字的義項去理解成語中比較生僻字的義項。由於文化因素的干擾,他們大多不知道引申義和比喻義而誤用成語。另外,沒有把握成語的附加意義也容易造成意義理解上的偏差。

從教師的角度說:一是自身定位不準。對外漢語教學長期以“詞本位”爲主,無論在教材編寫還是教授環節,都深受影響。把“成語”當單純“詞語”來學習,沒有關注詞語之間的內在聯繫,而在課堂教學中,爲了教學的簡便,往往也只是稍微解釋一下成語的大致意思。

二、成語教學的幾點嘗試

如何更好的實施成語教學呢?結合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困難以及自身的教學實踐,列舉幾點嘗試,與大家共享。

1、構詞法

成語基本上是一字一義,按其組成成分之間的語法關係進行理解。例如“拜——相——封——侯”、“張——牙——舞——爪”等,透過對成語構詞的分析,在字面意思的基礎上經過比喻、引申推匯出成語的意思及應用屬性。

2、提綱挈領法

對於成語中含有數字的成語,抓住其中的“綱”——成語中的數字,解釋數字中的文化內涵,就能很好的掌握和運用這樣的成語了。例如“一心一意”,“一”代表“整體”與“初始”,這裏的“一”就不是簡單的數學概念,而是“全心全意”了。再如“三”代表“衆多”與“有成”;“九”代表“尊貴”與“久遠”,所以“三思而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九五之尊”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

3、舉一反三法

在成語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不僅提高掌握速度,還能提高掌握成語的效率及質量。

(1)抓高頻語素

構成成語的各個語素,在實際應用中並不是平等,有的語素偶爾出現,只需點到爲止,有的語素反覆出現,“備課時就要有意識地做好啓發、引導的設計工作,教學時舉一反三,由一語素義的重點講解而串聯出一組與之有關的詞語。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

效的幫助學生擴大詞彙量的方法”。如“聞”字,本義是指“聽見”,現在一般指“用鼻子嗅”,可先講清這種差別,成語“充耳不聞”、“聞所未聞”、“耳聞不如目見”、“聞風而動”、“聞過則喜”等,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2)抓高頻格式

成語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一定的型式。因此,許多成語呈現出明顯的模式化框架結構。“依據一定的格式,透過改換某些構詞語素,便可引入一系列同格式的成語。教學時可依據這些具有派生能力的格式,舉一反三,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新成語。”如“驚弓之鳥”,可先告訴學生“之”相當於現代漢語助詞“的”,放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再讓學生舉出具有“xx之x”格式的成語,如“不速之客”、“莫逆之交”、“弦外之音”、“烏合之衆”等,他們可推知這些成語也是定中式的名詞性成語。這樣,既加深了理解,又擴大了學生的詞彙量。

四、成語接龍法

透過成語接龍,巧妙的複習學過的成語。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成語。

五、結語

成語是漢民族語言和文化的精髓,如何掌握並應用成語,是漢語學習者的困難,也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應解決的問題。成語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個細小但十分重要的環節。希望此文能拋磚引玉,引起大家在對外漢語教學上的探討,探索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