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啓示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5W

論文摘要: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學習者主動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幼兒教育教學有着重要的借鑑作用,對於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能力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啓示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幼兒教育

建構主義是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種新的認知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積極主動的參與、自主學習和主動構建的重要性,以及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起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的作用。建構主義這一理論對幼兒教育具有重要指導作用,爲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促進幼兒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提供了理論支撐。

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是某個心理學家或教育學家個人的理論成果,而是衆多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關於建構主義知識、理論與實踐進行探索和總結的成果,他們主要包括杜威、維果茨基、加德納,形成了衆多建構主義理論流派,如個人建構主義、社會建構主義、激進建構主義、資訊加工建構主義等。儘管不同的建構主義流派有各自的主張,但他們在學習理論上卻有着共同的觀點,即建構主義者都認爲學習者是主動地建構他們的認知世界,提高認知功能,而不是透過單向傳授被動地接受知識。

(一)建構主義知識觀

知識觀,是指對知識的認識、看法以及與此有關的觀念的綜合。它涉及到的一些基本問題有:什麼是知識,知識有哪些形態,知識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建構主義者認爲知識是客觀的,但他們更強調,知識主要是由個人主動地建構而獲得的。建構主義者認爲知識僅是主體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而不是絕對的真理,知識不可能以實體的形式存在於個體之外,不同的個體會依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相同的命題進行不同的建構,學生對知識的獲得只有透過主動建構來完成。建構主義知識觀引起了教學內容、方式和方法的一系列變革,這一理論使幼兒教育工作者重新考慮如何幫助幼兒主動建構知識,如何更好地引導幼兒質疑、探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環境中,進行建構意義的學習。

(二)建構主義學習觀

行爲主義者認爲學習是一定的刺激情境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資訊加工理論者把人腦當成計算機,把學習看成資訊的登陸、存貯、提取的過程;而建構主義者則認爲學習是一個交互用的過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新知識與學習者已有的知識經驗的交互作用,即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透過積極主動地建構,從而獲得的對客觀世界的意義建構的過程。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環境是由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構成的。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是開放的環境,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促進的環境,是充滿對客觀世界的意義建構的環境。學習的本質就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而對客觀世界的意義建構就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三)建構主義教學觀

建構主義認爲學生不是空着腦袋走進課堂的,不是接受知識的木偶,教師也不是傳授知識的機器,教學不是簡單的告訴,而是與學生交流、探究以及做出調整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已有的經驗基礎,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于思考、樂於探究,從而獲得新知識、新意義的建構。建構主意的教學策略就是以學習者爲中心,教師創造一定的問題情境,促進學習者與情境的交互作用,從而積極主動地建構客觀世界的意義。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幼兒教育的啓示

(一)學習要配合兒童的'認知水平

建構主義者認爲,知識不是以實體的形式存在於主體之外,而是主體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認知結構。

兒童是透過同化或順應獲得新知識的。同化是透過經驗或認知結構實現對感覺資料的吸收。兒童積極主動地同化必須以已有的經驗背景和認知結構爲基礎,因而在學前教育教學中,教師必須瞭解兒童已有的經驗背景和認知發展水平,教師爲幼兒呈現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要有利於幼兒積極主動地同化新知識。順應是兒童藉助與新知識或觀念的接觸,促進已有結構、圖式發生改變的過程,或創立足以容納新接觸事物的圖,或修正原有結構以容納新事物的過程。調節是主體在新知識與已有認知水平發生衝突的情境中做出的對原有認知結構的調節。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認知衝突有助於幼兒認知水平的發展。同時,我們可以看出,幼兒教師要利用好認知衝突,推動幼兒認知的發展,一方面要了解幼兒已有認知水平,爲幼兒提供的教學、遊戲等活動要能引起幼兒的認知衝突,從而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和求知的興趣;另一方面,認知衝突在幼兒教學中的運用要符合適度原則,遠遠高於幼兒原有認知水平的教學和遊戲等活動,太難或非幼兒能力所能達到任務或遊戲,會使幼兒對活動失去興趣,不利於培養幼兒主動探究的精神。因而,在幼兒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幼兒已有的認知發展水平,爲幼兒提供最適宜的認知衝突,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地建構新的認知水平。

(二)重視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作用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是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經驗交互作用的過程,是學習者透過交互作用而主動建構新的理解、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幼兒思維處於感知運算階段和前運算階段,只有在與他人或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才能逐步建構對客觀世界的意義。如幼兒只有在對物體的動作中,才能建構物體的輕重等概念。幼兒也只有在活動中才能真正建構出數理邏輯經驗,如爲了讓幼兒掌握數的抽象意義,可透過讓幼兒擺弄石子,時而將距離放大或縮小,時而改變計數方向和次序的過程中,幼兒最終發現總數始終不變,從而獲得對事物量關係的認知並體驗到數學的趣味性。在幼兒的實際教學中,教師爲幼兒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和遊戲,在遊戲和活動中,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發展。

(三)重視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同化作用的實現是兒童主動作用的結果。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各種活動和遊戲是以幼兒自身的興趣和需要爲基礎的。正如皮亞傑所言,“一切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和需要爲先決條件”,興趣實際上不過是同化作用的動力。人們對事物的興趣和需要誘發認知衝突,教師利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激發幼兒適度的認知衝突,將幼兒對事物表面的興趣內化,將幼兒的外部需要轉化爲內部需要,發展幼兒主動地探索事物的積極性和認知事物的能力。

(四)重視幼兒之間的交往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情境就是指爲學習者創設一個有意義的問題情境,爲學習者的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提供一定的情境。協作發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包括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協作,而會話是協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師生之間、學習者之間的協作、會話有助於引發學習者自我反思,從而促進原有認知結構的發展。在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交往,這種交往能夠有力地促進幼兒語言、情緒、社會性以及認知的發展。幼兒只有在與其他幼兒交流時,纔會知道其他人的看法並非都與自己的一樣,這樣幼兒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辨別、思考,從而學會從他人的立場去思考問題,從而有利於幼兒養成批判性、客觀性地思考問題的習慣,有利於擺脫幼兒的自我中心狀態。

(五)爲幼兒創設一個開放的良好的學習環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情境是意義建構的基本條件,學習者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實現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對於幼兒來說,教師的引導、支援和鼓勵以及豐富的可供探索的物質環境和安全的心理環境,是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和進行意義建構不可缺少的條件。幼兒園應爲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使幼兒在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的交談中,體驗到語言交流的樂趣,樂於與他人交往,學會互助、合作和分享,學會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同時,幼兒教師應爲幼兒的探索活動創造寬鬆安全的環境,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探索,支援和鼓勵幼兒大膽提問,發表不同的意見,從而讓幼兒學會尊重他人的觀點,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爲了讓幼兒獲得豐富的物理經驗和數理邏輯經驗,幼兒教師必須爲幼兒創設良好的可供探索的活動環境,如爲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爲幼兒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條件。在豐富多彩的環境中,幼兒逐漸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的概念,學會運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實際生活和遊戲中的簡單問題。教師對幼兒的愛護、支援、鼓勵和引導,爲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符合衛生安全的教具、玩具以及可供遊戲和活動的安全的環境,有利於幼兒的自主探索、學習和意義建構。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知識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解釋,不同主體依據自己的經驗背景進行意義建構,強調學習是一個交互作用、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建構主義本質上是強調對人的主體價值的尊重。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幼兒教育工作者應注意主動爲幼兒創造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的環境,爲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使幼兒在一定情境中學會合作、相互協調和會話,自主建構意義。同時,幼兒教育活動的內容應考慮到幼兒已有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重視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以循序漸進的原則,有計劃地選擇和組織相應的教學活動內容,促進每個幼兒積極主動地探索和自主地進行意義建構,促進幼兒能力和個性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