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多媒體與地理教學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6W

篇一:淺談多媒體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關於多媒體與地理教學的論文

摘要:隨着現代社會資訊技術的日新月異,多媒體技術廣泛地運用於教育領域,滲透於各科教學之中,並逐漸從城市學校輻射到鄉村學校。多媒體技術已成爲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在農村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地理教學課程整合

地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及內容決定了它具有空間性、綜合性及區域性的特點,研究範圍寬廣,研究內容複雜、抽象,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是初中生認爲比較難的一門課程。而現代教育中最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對於傳統教學中難以表達,學生難以理解的抽象內容、複雜的形成過程等,透過情景再現或創設情境,動畫演示等方法都能予以很好地解決。不但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初中地理教學,它的主要優勢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傳統教學形式是一塊黑板,一支粉筆,顯得單調乏味,這樣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也累,甚至有些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在多媒體教學組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投影、錄音、電視、VCD等媒體,“聲形並茂”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把他們帶入形象的世界。

學習《西雙版納》,播放一段西雙版納的旅遊宣傳片,學生全被其中豐富奇異的熱帶自然景觀以及多樣的民族風情所吸引,然後將世界同緯度的北美洲南部、非洲北部、西亞等地區乾旱的自然景觀用圖片的形式一一展現出來,西雙版納與這些地區自然景觀的差異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學生在感嘆同緯度地區自然景觀差異如此之大的同時,更是激起繼續學習的興趣——“爲什麼會這樣呢?”

在介紹《長江的治理》一課的課前兩分鐘,可以播放長江的一段影視片斷,悅耳的音樂、美麗的畫面、優美動聽的解說,學生猶如親臨其境,一方面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學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課堂上來。由此可見,在地理教學中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運用多媒體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化無聲爲有聲,化靜爲動,使原本枯燥的地理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有利於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的學習氛圍,極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二)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具體化,便於學生理解與掌握。

地理學的認知範圍很大,許多都是學生無法親見和親身體驗的,也有許多重點、難點,比較複雜抽象,有時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費力,而多媒體地理教學可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易於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比方說《地球的運動》這一節內容比較抽象,而初一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空間思維能力有限,因此學生對於地球如何自轉和公轉,以及在自轉公轉的過程中會產生什麼現象等問題不容易理解,這時如果教師利用Flash製作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動畫來演示這一現象,學生透過觀看演示的情況,就能很容易的'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方向、週期、產生的地理現象及原因等知識。

又例如學習“等高線地形圖”,傳統教學中教師口頭講解半天,即使加上板畫,很多學生還是難以理解。而多媒體技術製作的Flash動畫可以輕鬆突破這個學習難點。首先畫面是擁有陡坡和緩坡的一座山脈,顯示山脈上不同地點的海拔高度,相同海拔的各點閃爍並連接成線,出現不同海拔的等高線。然後山脈消失,各條等高線投影至水平面形成等高線地形圖。短短几秒鐘將等高線地形圖的繪製原理表現得清清楚楚。最後山脈實體圖出現在等高線地形圖的上方,透過觀察、比較,學生很快得出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赫巴特曾說過:“真正的感覺觀察比單純的描述更可取。”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主要教具是掛圖、課本插圖和一些投影,由於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運動變化,學生便難於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識。而多媒體教學能利用計算機強大的交互功能,在短時間內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透過觀察動畫模擬、過程演示,使靜止圖成爲動態圖,從中觀察到整個變化過程。這樣學生邊觀察、邊思考討論,既活躍了課堂氣氛,發揮了學生的能動作用,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與學成爲有機的整體。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思維向縱深發展。

例如:在介紹我國黃河下游地上河成因時,我們可以先放一段黃河中游水土流失的影視,再用動畫演示“地上河”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瞭解它是由河流泥沙淤積形成的。原來是黃河中游流經支離破碎、土層疏鬆的黃土高原,支流也多。由於黃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壞,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使黃河成爲了全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出了黃土高原,黃河流入下游平原地區,由於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慢了下來,大量的泥沙沉積於河底,使河牀逐漸擡高,成爲“地上河”。就這樣,透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和影視,既促進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又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四)結語

總而言之,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使抽象的地理知識形象具體化,便於學生理解與掌握,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教學中,抓住教學目標,整合、優化教學資源,從學生實際出發,恰當運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它的輔助作用,這樣就可以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形象、豐富多彩,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發展。

參考文獻[1]《現代教育技術》:江蘇電化教育館編著、蘇州大學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196-280頁

[2]《談初中地理的興趣教學》中華少年教學版張冬2011年1月

[3]《多媒體教學在地理教學中運用的原則》新課程教師版李書敏2007年08期

篇二:地理多媒體教學

近日,地理組推出了一節公開課,嶄新的授課形式,生動活潑的課堂組織模式,給聽課師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地理組在授課前認真學習了熊校長《我對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解》,進一步認識到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組織集體備課,對照先進找差距,根據內容定思路,研究學情找方法,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尊重學科特點,研究地理教學規律,重新思考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定位等諸多問題,重點研究學法指導。經過反覆研討,最終確定由備課組長組織授課,按照構建梯級問題課堂模式設定課堂結構,讓全班同學以積極的狀態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會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學科能力發展。

本次公開課,得到聽課師生的高度評價,爲探索學科教學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在課後評價中得到普遍認可,具有很強的示範作用。

所謂的梯級問題就是首先充分了解學情,根據不同學生現有知識、能力進行分類,再根據學生的“就近發展區”設定不同問題,簡單、中等、較難,簡單問題讓成績暫時較差一點的學生來回答,中等學生來點評;中等問題讓中等學生來回答,讓成績好的學生點評;難度大的問題讓成績好的同1

學回答,現有成績好的點評,不能點評出的教師點撥,目的讓目前不同情況的同學都能得到發展,找到成功的支點,當然暫時成績差的或中等的學生可分別挑戰中等題目或難度較大一點的題目,讓他們在成功的支點上能夠不斷挑戰自我,從而找到學習的樂趣、信心和勇氣。

爲了使課堂上所有同學都能夠學到知識提升能力,教師注重方法的點撥:讓學生去認真讀題目、圖表中涉及的資訊,並且理解好設問,提取最有用的資訊找到問題的切入點準確的去解答問題,這應該是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維方法;我們更注重邏輯思維與發散思維的培養,邏輯思維重在對點少且推理問題上使用,發散思維重在對點多面廣問題的使用。另外我們更注重學科思想的培養——始終灌輸學生的人地關係思想,這需我們教師精心集體備課,並有紮實的專業知識,用高屋建瓴的學科思想來引領學生的思路、學習方法、探究方法,用正確的解題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準確的地理學科思想去把握課堂。

我還注重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自信心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因爲地理本身就是一門與我們的現實生活聯繫很密切的學科,注重的是事易時移變化易亦,透過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思考和對知識的應用、踐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災難的預防、對環境的保護、對人類的負責、對地球的呵護與思索!從思想上改變,從行動上落實、境界上升華,爲我們的人地關的和諧發展盡我們的力量!

講課過程中對問題的設計也是本着落實基礎、提升能力的原則,將其分成難易不同的問題,對於高一的同學以較易和稍難的知識爲主,關鍵是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學習中、落實好基礎、做大地盤,對高二和高三的同學將難易度不斷的調整,既可以培養高材生、也可以注重大多數學生的升學,可操作空間比較大。

多媒體教學,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單一的教學表現形式,能夠將抽象的、陌生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它增加了資訊傳遞量,擴展了課時容量,提高了教學效率。三是它有效的活躍課堂氣氛,加深鞏固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喜悅,寓學於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似乎走進了一個誤區,即只要是使用多媒體的課就是一堂好課。多媒體課件用的過於累贅多餘。它代替了板書、板畫,代替了學生的思維,只是給大家視覺和聽覺上的衝擊。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沒有真正發揮出來,而是作爲一個附屬品依着與地理課上。那麼如何能將多媒體有機的融入地理課堂呢?教師應該正視多媒體的作用,它和黑板、粉筆一樣也是爲完成教學任務而服務的教學工具,使用多媒體要恰到好處,使地理課堂真正活起來。

一、多媒體教學創設情景,營造氛圍

多媒體能創設出一個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化無聲爲有聲,化枯燥爲生動,引起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進入一種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比如在介紹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時,說起了中國也位於火山地震帶上,也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那麼當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如何採取避難措施呢?我採用了一個flash,表示在不同地點我們應該選擇不同的避難位置。這樣學生們就有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加強了教學的生活性。

 二、多媒體教學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地理課中有許多重點、難點,單靠老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費力,而且一些學生容易走神。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易於學生掌握。例如:《地球的運動》利用課件把地球的自轉及地球表面的晝夜長短變化、極晝極夜現象表示的淋漓盡致,學生透過構建的宇宙空間,親眼看到了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自然現象形成的原理。這樣克服了學生的空間障礙,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從而調動學生的無意注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讓學生在無形之中把視覺、聽覺等調動起來,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三、多媒體教學解釋原理、舉一反三

在地理教學中有許多的等值線地圖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地形圖、氣溫分佈圖、降水量分佈圖、等壓線分佈圖。那麼我們在閱讀這類型地圖時應該把握哪些地理規律呢?這就要求我們瞭解等值線地圖的繪製過程。但是繪製過程僅僅依靠口頭描述或者是簡單的圖片演示,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奧祕所在。所以我採用了flash的演示其製作過程中,面對精彩的畫面,學生產生聽覺、視覺上的強烈刺激,使教育資訊形象而生動地傳輸給了學生,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也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教師可根據學生反饋來的資訊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節自己的教學節奏,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多媒體教學分出層次、因材施教

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高低,思維能力有強弱,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深度、廣度和進度,利於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取知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比如在講授《黃土高原》時,第一層次爲記憶能力,它適用於全體學生。透過讀黃土塬、黃土墚、黃土峁的景觀圖,讓學生熟悉並區別三種地貌特徵的不同之處;第二層次爲理解能力,它要求90%以上的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教師透過播放水土流失的視頻,讓大家理解水土流失的自然、人爲原因;第三層次爲情感的昇華,它要求80%以上達到這一境界,透過播放水土流失給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