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學英語新教材教法探索

學問君 人氣:2.52W
中學英語新教材教法探索
    新教材與舊教材最大的不同是:改變了以英語語法項目爲主宰,組織和安排教學內容的做法,把語言的交際功能放到了應有的位置。這就需要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以適應新的教學大綱的要求,使學生受到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爲進一步學習和運用英語切實打好基礎。那麼,怎樣才能適應新大綱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並採取相應的新的教學方法呢?
  本文將從如下六個方面對新教材的教法進行粗淺的探索。
  一、教師本身要有較高的專業知識
  英語教學既是一門又是一門,英語這門語言既具理論性,更具實踐性,英語教師不但要有較高的英語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有過硬的實踐運用英語的能力,即較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創建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和環境
  心研究表明,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能使學生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思考並獲得知識,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喜歡的老師一走進課堂,課堂氣氛就會顯得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油然而生,因此,教師要以真誠喚起學生的共鳴,不以權威、監督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而是透過自己的言行、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和尊重的情感資訊,使學生不怕出錯誤,敢於開口講英語。比如我叫幾位同學到教室前面把鞋子脫下來當實物,拿桌子當櫃檯,進行買東西的英語對話練習。課堂氣氛很活躍。
  三、給學生開“小竈”
  每一堂課,我都給學生適當增加1~3個書本上沒有的.日常生活中卻常用的、簡單的英語單詞,或者每堂課教給學生一、二個簡單的常用日常用語,這樣,既滿足了“吃不飽”的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增強了其他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四、課堂上儘量說英語
  教好外語要儘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外語和使用外語。學外語就像學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泡在水中,而不是偶爾沾沾水;學生必須潛入到水中去,並感到自得其樂,這樣,他最後才能夠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一樣樂在其中。每一堂課,教師應儘量運用英語組織教學,使學生置身於一種良好的語言環境中,在課堂上,教師要多使用英語,鍛鍊學生的,培養他們的語感。
  五、滿足心理需要
  心理學指出: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習,會把學習看成是內心的滿足,而不是當作負擔。興趣的基礎和本質是需要,心理上有了某種需要,學習活動纔會變得主動。學生的心理需要很多,如受人尊重的需要、被人疼愛的需要、獲得知識的需要、美的享受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滿足好奇心的需要。其中好奇心即由強烈的求知慾所引起的興趣更是我們需要把握的心理因素。
  因此,在外語教學中,要善於運用他們的好奇心,因勢利導,來激發他們學習外語的主動性。當他們第一次上外語課時,就對外語課有新鮮感,感到興奮和好奇,急切地想知道外語課究竟學些什麼和怎樣才能學好外語,教師應在起始課講學習外語的目的和重要性的同時,結合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的與生產、生活及各學科學習中與外語有關的事例,如:進出口的食品、藥品、玩具、文具及家用電器上的外文商標、廣告、使用說明;國際性紀念日或節假日的外文宣傳標語、口號和國際間頻繁的、、文化、科學、文藝、、等方面往來的事例,來闡明學好外語的重要性和不懂外語帶來的不便與鬧出的笑話,激發其學習外語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性,爲今後的外語教學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
  然而,好奇心易激發卻難保持。尤其是一部分學生受“外語難學論”的影響,逐漸出現外語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放棄外語學習。因此,還必須反覆進行學習目的的和經常激發他們新的好奇心。在初中階段的不同年級中,隨着課程內容的加深、加寬,有計劃地講些英語國家的奇風異俗和開展一些有趣的課外活動,如:唱英語歌曲、英語猜謎、講故事、互送生日賀卡等。同時要注意內容和方法的新穎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繼續不斷地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六、解決心理障礙
  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一種現象:在課堂教學上,當教師滔滔不絕地講過20分鐘後,班裏的部分學生便有一些騷動了。有的開始交頭接耳,有的開始趴在課桌上昏然欲睡。這種情況的產生是因爲在學習過程中,在長時間的弱刺激或過度刺激下,大腦皮層細胞功能損耗超過其功能限度所引起的超限抑制,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疲勞。學習疲勞屬於學生心理障礙的一種,它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爲了解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採取了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