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財務與審計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3W

審計工作是財務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財務與審計的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財務與審計的論文

財務與審計的論文一

企業內部控制分爲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和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內部控制的目標決定了內部控制審計的範圍。目前,實行內部控制審計的國家均將審計範圍限定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爲了合理保證財務報告及相關資訊真實完整而設計和執行的內部控制,以及用於保護資產安全的內部控制中與財務報告可靠性目標相關的控制。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是指除財務報告內部控制之外的其他控制,通常是指爲了合理保證除財務報告及相關資訊、資產安全外的其他控制目標的實現而設計和執行的內部控制。

一、企業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整合

審計產生的原因在內部控制審計中,要求CPA對企業控制設計和執行的有效性進行測試。在財務報表審計中,也要求CPA瞭解企業的內部控制,並在必要時測試內部控制。由於這兩種審計具有相通之處,促使了兩者的整合審計。

二、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整合審計的要求

整合審計要求在內部控制審計和財務報表審計中獲取的審計證據應當相互印證,相互利用。具體體現在:

(一)在內部控制審計中CPA在對內部控制有效性形成結論時,應當同時考慮財務報表審計中實施的、所有針對控制設計和執行有效性測試的結果。

(二)在財務報表審計中CPA在評估控制風險時,應當同時考慮內部控制審計中實施的、所有針對控制設計和執行有效性測試的結果。

(三)在內部控制審計中識別出某項控制缺陷CPA應當評價該項缺陷對財務報表審計中擬實施的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範圍的影響。

(四)在內部控制審計中CPA應當評價財務報表審計中實施的實質性程序的結果對控制有效性結論的影響;如果透過實施實質性程序未發現某項認定存在錯報,這本身並不能說明與該認定的關的控制是有效執行的;如果透過實施實質性程序發現某項認定存在錯報,CPA應當在評價相關控制的執行有效性時予以考慮。CPA應當考慮實施實質性程序發現的錯報對評價相關控制執行有效性的影響。如降低對相關控制的信賴程度、調整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擴大實質性程序的範圍等;如果實施實質性程序發現被審計單位沒有識別出的重大錯報,通常表明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CPA應當就這些缺陷與管理層和治理層進行溝通。

三、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與財務報表審計的區別

(一)審計目的不同財務報表審計是對財務報表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是否公允地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發表意見;財務報告控制審計是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並對內部控制審計過程中注意到的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中增加“非財務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

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二)瞭解和測試內部控制的目的不同財務報表審計按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進行,瞭解內部控制是爲了評估控制風險,評估控制風險是爲了最終評估重大錯報風險。如果瞭解內部控制的結果表明預期控制執行有效,就要做控制測試去進一步證明了解內部控制時得出的初步結論。測試內控是爲了再評CR,爲了證明控制執行是否有效。如果有效則按計劃執行,如果無效需要修改審計計劃;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中瞭解和測試內部控制的直接目的是對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的有效性發表意見。

(三)測試範圍不同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只有;在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執行是有效的;僅實施實質性程序並不能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的情況下才強制要求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在其他情況下,CPA可以不測試內部控制;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要求對所有重要帳戶、各類交易和列報的相關認定,都要了解和測試相關的內部控制。

(四)測試時間不同在執行財務報表審計時,一旦確定需要測試,則需要測試內部控制在整個擬依賴期間內的執行有效性。如果已獲取有關控制在期中執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並擬利用該證據,CPA還需要針對期中至期末這段剩餘期間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是對特定基準日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而不是對財務報表涵養的整個期間的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意見,但這並不意味着CPA只關注企業基準日當天的內部控制,而需要測試足夠長的時間,才能得出是否有效的結論。

(五)測試的樣本量不同在財務報表審計中對結論可靠性的要求取決於計劃從控制測試中得到的保證程度或減少實質性程序工作量的程度,樣本量相對要小;在財務報告內部審計中對結論可靠性的要求高,測試的樣本量大。

(六)結果報告的要求不同在財務報表審計中通常不對外披露內部控制的情況,除非是內部控制影響到對財務報表發表的審計意見。CPA以管理建議書的方式向管理層或治理層報告財務報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內部控制重大缺陷,但CPA沒有義務專門實施審計程序,以發現和報告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在財務報告內部控制審計中需要對外披露內部控制的情況並以正面、積極的方式對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發表審計意見。

財務與審計的論文二

內部審計作爲企業自我約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爲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服務,防範經營風險,實現企業可持續 發展 戰略目標方面,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其中,管理審計在企業的發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此,筆者就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這一問題談談看法。

一、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的必要性

首先,開展管理審計是內部審計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早期,內部審計的主要職責是查錯糾弊而不是對企業經營管理做出分析、評價,提出管理建議,審計的對象主要是各種 會計 資料,主要工作集中在財務領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經營領域。 現代 企業制度下,內部審計作爲企業管理的一個職能部門,不僅具有監督職能,而且具有服務的職能,可以說是一種寓服務於監督之中的職能。其監督的目的是維護企業整體的合法經濟利益不受侵害,實現企業活動最優化,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要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由監督導向型向服務導向型轉變,實現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是必由之路。

其次,開展管理審計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髮展與完善,企業承擔的經營風險日益增加,要求內部審計加強對內部控制系統的評價,並對經營決策進行審查,以降低企業的風險程序;企業面臨的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內部審計對生產經營技術方面的問題加以評價,深化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爲此,內部審計不但要及時、準確地向企業的管理當局報告有關查錯糾弊和資產保護資訊,還要針對企業在管理和控制上的缺陷,提出建設性意見和改進措施,協助管理人員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環節,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以實現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

二、財務收支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的重點內容

1、內部控制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是管理審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部門對內部控制的評審主要是檢查其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透過符合性測試,針對存在的問題確定審計範圍、重點和方法,相應調整審計方案,實施具體的實質性測試。內部審計部門應及時地、有效地、經常地開展物資採購內控審計,隨時地瞭解企業物資採購管理工作的動態和資訊,並針對所發現的問題及時採取措施,促進企業不斷完善物資採購管理制度,進一步改進物資採購經營管理方式方法,透過開展物資採購內控審計,抓住企業經濟效益增長點,找出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爲企業加強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做貢獻。

2、 經濟 效益審計。 企業 的經濟效益審計尚處於探索階段,還末形成一套成熟的模式。經濟效益審計是審計組織在財務收支的基礎上依據一定的標準對被審計單經濟活動的效益性進行審查與評價,並提出審計意見與建議,促使被審計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進行經濟效益審計,既要運用財務指標來評價企業的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還要結合某些非財務指標,如:管理控制、企業資產、勞動力資源和 發展 戰略等對企業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企業內部審計應圍繞經濟效益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企業內部審計應圍繞經濟效益作“文章”,把審計工作貫穿到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透過經濟效益審計,對所發展的影響經濟效益的問題,要分析原因,從制度和機制上提出改進的建議及具體的措施,促進企業增收節支、開源節流、降低成本費用、挖掘內部潛力和提高經濟效益,寓審計服務於企業的生產經營,切實做到“一審、二幫、三促進”。

3、管理過程審計。它是以改善企業的管理素質和提高管理水平爲目的,審查被審計單位在計劃、組織、決策和控制等管理職能上的表現。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從企業的經營活動策劃階段切入,如企業年度財務預算、生產科技發展計劃、招標標底的編制過程,政策規章制度的制定過程等等。蒐集掌握各項經營活動的目的、目標和評價各種業績的標準。透過對企業各個環節管理的經濟性、效率性、效益性進行評價,發現問題後,從管理的高度而不是從具體業務處理的低層次提出改進管理過程的建議和措施,從根本上消除因管理缺陷而導致一系列的具體問題,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三、實現財務審計向管理審計延伸的兩點認識

1、更新審計觀念,明確審計目標。向管理審計延伸是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內部審計機構及審計人員,要樹立 現代 內部審計具有管理職能的意識,要深入到經營中去,在適度的參與中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的優勢,緊緊圍繞企業生產經營目標,積極行使審計職能,做到領導的參謀助手。內部審計機構要堅持“全面審計,突出重點”這一方針,選擇與經濟效益有關的重要環節或薄弱環節進行審計。管理審計的主要目標是幫助企業健全管理制度,進一步提高 科學 管理水平,促進企業加強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因此,管理審計的內容必須與企業管理髮展相一致,要有明確的審計目標,審計後要切實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使企業管理真正有所提高,產生明顯的經濟效益。

2、改進審計方法,提高審計質量。隨着內部審計由財務領域向經營管理領域的擴展,原來舊的審計方法顯然不適應現狀,審計人員應力求在審計方法上有所創新。交易 電子 化、自動化是當今經濟業務運轉的發展趨勢和潮流,內部審計要繼續發揮監督、評價和服務的職能,就必須緊隨審計環境的變化,建立適應資訊化的審計管理資訊系統,科學地處理和利用審計資訊,利用財務軟件,透過對報表的比率分析、對比分析、變動分析、趨勢分析,反應出企業財務經營狀況,並向決策層提供對比分析報告和全並報表分析報告;建立審計預警系統,查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疑點,評價經營管理和風險程序,注重把查處問題與促進改革、完善制度結合起來,從標本兼治的角度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建議,進一步提升審計的質量和水平,爲領導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與此相適應,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必須認識到新的經營環境和經營方式的特點和風險,必須具備多種專業知識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加強自身素質和專業判斷能力,以提高審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