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臨牀路徑下PCI圍術期護理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6.75K

臨牀路徑是一個事先寫好的標準化工作流程,有相關專業人員根據循證醫學的原則將某種疾病或手術的關鍵性治療、檢查和護理活動標準化,按照預計住院天數設計成表格,將治療、檢查和護理活動的順序以及時間的安排儘可能的達到最優化,使大多數罹患此病或實施此手術的患者由入院到出院都能依此流程接受照顧,是一種規範化、程序化的管理模式[1-2]。PCI是比較明確的針對冠心病的檢查和治療方法[3],其圍術期的有效護理是促進臨牀路徑如期進行的重要環節。護士是臨牀路徑的實踐者,患者從入院到出院的全過程,均有護士伴隨實時評估、病情觀察、治療護理、健康教育等。基於臨牀路徑原理應用,促進了護士對專科疾病的診治過程的瞭解,提高了護士對專科疾病病情觀察的掌握,增進了醫患的'信任與和諧關係,從而增加了患者對自己疾病的瞭解,有利於推進優質護理落實。

關於臨牀路徑下PCI圍術期護理的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於2014-03—12實施PCI18例,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齡47~65歲,平均(58±2)歲;圍術期住院天數8~15d,平均11d。

1.2設計臨牀路徑流程

參考臨牀路徑表內容:評估、檢查化驗、醫療措施、治療護理、飲食、宣教、活動、監測、評價效果、出院計劃、變異情況等[4],自行設計PCI圍術期臨牀路徑表。

1.3臨牀路徑人員結構及職能

首先由主治醫師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按計劃開出應做檢查項目,並針對疾病目前狀況、常規治療、治療進展及本病預後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深層次溝通,使其能充分了解自己病情的目前狀況及預行此項檢查治療的優勢,增進患者對檢查治療技術的瞭解;術者(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再次深入淺出講解手術過程及可能的併發症,並告知此項檢查治療存在的風險;配臺介入護士和責任護士實施圍術期的治療和護理、併發症觀察、健康教育等。

1.4PCI臨牀路徑人員培訓

臨牀路徑是一種疾病的作業指導書,參與路徑實踐人員必須經過培訓,明確實施路徑的步驟、計劃、方法,減少因實踐過程中發生的變異造成偏差。臨牀路徑理論培訓內容:臨牀路徑概念、理論遵循、制定實施方法、效果評價及變異偏差;PCI專科培訓內容:參與路徑人員首先從理論上系統學習PCI概念、適應證、禁忌證及術後併發症,瞭解PCI手術過程、術前準備、術中配合及術後護理;專科護士院外培訓等。

2護理

2.1PCI術前護理

第一日:患者入院後按常規進行全面查體和護理評估,做入院教育及環境、科室人員介紹,住院備用物品準備,介紹就餐、陪護探視規定和安全管理要求等;詳細交代次晨抽血、超聲檢查、放射檢查等時間,與患者交談,瞭解其思想及心理,穩定情緒。第二日:採集血標本、做檢查,進行術前面板準備、個人清潔準備(督促或協助浴洗)、更換舒適衣服等,安慰患者,放鬆心情,給一定助睡眠藥物保證休息,零時以後儘量避免進食。第三日:晨起進食少量早餐(避免過飽、進食豆奶製品等產氣食物),執行術前針,留置靜脈針,送患者進入導管室。

2.2PCI術中護理

介入護士協助術者進行相關準備,心電監護、調試儀器設備等,安慰患者,注意保暖,密切觀察病情,測量生命體徵,隨時向術者報告患者情況。

2.3PCI術後護理

2.3.1術後常規觀察手術部位制動(若爲橈動脈制動6~8h,禁止用力;若爲股動脈制動24~48h,局部1kg沙袋壓迫)[4];充氣壓迫止血帶每2h放氣一次,並觀察出血情況;術側手指活動情況;常規12導心電圖,給予心電監護等。術後常規監護心電、血壓24~48h,心電監護設定血壓自動測量時間15~20min,血壓平穩後可30~60min測量一次。2.3.2術後常規用藥護理應用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療,密切觀察出血傾向,如穿刺局部滲血、牙齦出血、血尿等。

2.3.3術後常規生活護理囑患者注意休息,鼓勵多飲溫開水(6h內飲水1500~2000mL),促進造影劑的排泄;飲食以營養豐富易消化爲主,每餐以6~7分飽爲宜,保持大便通暢;術後24h無異常情況可囑患者逐漸增加活動;起牀活動避免術側肢體用力(手部用力支撐)。經過臨牀路徑護理,18例患者圍術期住院天數8~15d,平均11d,均順利出院,推進了優質護理的落實。

3基於臨牀路徑理論實施中的缺陷

根據循證理論原則,疾病的不可預測因素導致路徑中的變量增加,會造成臨牀路徑的中斷。選擇的病種在我院開展是起步階段,實施的例數、醫患認可程度、管理人員的重視程度、人力配備以及我們的經營理念都將制約臨牀路徑的有效進行。規範化流程的標準制定範圍小、涵蓋少,也將限制臨牀路徑的進行。每一種醫療模式的實踐都是爲了提高醫療質量,滿足患者就醫需求。臨牀路徑是以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爲指導來促進治療組織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終起到規範醫療行爲,減少變異,減低成本,提高質量的作用。作爲醫療規範化管理模式已被廣泛應用到實際工作中,透過實踐已逐漸成熟,對於比較規範的常見病多發病實用價值明顯。臨牀路徑在提高醫療護理質量的同時,提高了團隊協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介入,使醫療護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進一步促進了優質護理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