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構建教育共同體架起家校連心橋論文

學問君 人氣:5.46K

摘 要:暑期高中錄取結束後,如何對準高中生及家長進行入學準備教育,如何填補高一新生錄取後到新學期開學初這段教育的“空檔”,學校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構建教育共同體架起家校連心橋論文

關鍵詞:準高中生家長 入學準備教育 認識 做法 啓示

暑期高中錄取工作結束後,準高中生入學前應注意哪些問題、做好哪些準備,成爲學生和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從以往的情況看,多數學生及家長缺乏對高中學習生活的合理規劃,盲目參加各類補習班,以補習文化知識成爲主要選擇,結果收效甚微。針對上述問題,學校在加強家校配合,做好高一新生入學準備教育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對準高中生家長進行入學準備教育的認識

怎樣把初高中過渡銜接的最佳教育時機結合好,高中學校應是責無旁貸的。學生及家長選擇了適合自己發展的高中學校,這是一種信任,高中學校應積極主動地擔當責任,突破慣性思維和做法,透過各種方式加強與家長及學生的溝通聯繫,“超前”跟進教育,採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地搞好新生的入學準備教育,消除教育的斷檔和空缺,實現無縫對接,切實對學生整個高中三年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負責任,爲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一個好的基礎。

二、同準高中生家長溝通、交流入學準備教育的做法

1、抓住時機,構建家校“教育共同體”。學生填報適合自己發展的高中學校,是對學生和家長的心理考驗,被高中學校錄取後,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生活又成了學生和家長的心理糾結。

2、談心式的溝通、交流,架起家校溝通的連心橋。在同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中,學校主要領導對“養德啓智”的辦學理念、“三全四導”的育人導師制、“親情日”的原創意義、“四位一體”的育人體系、“自主高效”的優質自習,以及自我磨礪、傳承耀南精神的“紅色之旅”等辦學特色作了簡要介紹,還重點介紹了學校堅持把“做人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做法,讓每位學子透過“做人、處事、養習慣”,達到“做最好的自己”的追求。

關於家校如何結合才能實現教育的目標,學校主要領導向學生家長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正確評價孩子。

現實與理想總是有差距的',父母的期望和“面子”會成爲孩子學習的巨大壓力,只有合理定位才能努力使孩子走向成功;二是幫助學生做好時間安排,轉變學習觀念、學習方式和習慣,儘快適應新學校的學習環境,努力提高學習效益;三是努力做一名優秀家長,要理解、尊重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長處,多與孩子溝通、鼓勵,並在自己的工作、學習、家庭生活中時時處處爲孩子作出表率。

每場溝通、交流會時間爲2.5小時,學術報告廳內井然有序。三場溝通、交流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會後部分家長高興地說:“以前學校召開家長會都是學校開學後一段時間才召開,沒想到學生剛被淄博五中錄取就召開家長溝通、交流會,使我們瞭解了學校的管理、教學情況,太及時了!”有的家長說:“想不到學校考慮得這麼全面,想不到學校管理得這麼細緻,看到學校領導、教師誠懇的面孔,孩子在這裏上學我們放心!”

三、對準高中生家長進行入學準備教育做法的啓示

以往對新高一學生家長進行入學準備教育的做法,都是在學生入學一週後才進行,而今年則是把入學準備教育提前到高中錄取後立刻進行,填補了暑期高中錄取後到新學期開學時這段教育的“真空”地帶。這一做法,得到了新高一學生和家長的認同。筆者認爲,提前對高一新生進行入學準備教育指導效果非常好,歸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同準高中生家長早溝通、交流,有利於家校攜手,形成教育合力。學校、家庭教育是否密切配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及時交流資訊。高中新生入學前這一階段,學校和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及對待父母的態度等,以便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家長也需要了解孩子在升入高中後會遇到的問題及應對辦法,並且還想知道學校是怎樣開展工作的。溝通、交流後,能使這一渠道更暢通,教育會更有時效性、針對性,目標要求更一致,有利於達成共識,形成教育合力,使學生平穩度過“更學期”。

2、有利於準高中生適應新學校學習、生活和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學校教育是做人的教育,《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對學生行爲規範提出了具體要求。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密切配合。家庭是學生接受教育最早、時間最長的場所,及早與家長溝通、交流,有利於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

3、有利於促進青年學子的健康成長。加強同準高中生家長入學前的溝通、交流,會讓學生及家長充分感受到高中學校領導、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和尊重,學生家長也會幫助學生合理定位,確定發展方向和目標,使新學期開學後乃至高中三年的教育更爲有利。

家校聯繫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家庭教育講座、論壇、家長聯誼會、校園開放日、學生入學前礪志夏令營、學生高中入學準備指導等。而今年暑期學校透過與準高中生家長進行的入學準備教育溝通、交流形式,是學校在新形勢下家校結合“構建教育共同體”的有效實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