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嘗試

學問君 人氣:1.17W

正確的思維是人們爲追求一定的目標、達到一定的目的而使物體的本質屬性和內部發展變化在人腦中的反映,爲了使這種反映客觀地表達事物發展的變化規律,人們就必須在認識上不斷地有所突破,發現新的東西,也就是在思維上要隨時突出一個“新”字,而創新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從而提高思維能力的手段,它是以創新人格爲指向,以創新能力的提高爲目的的教育教學過程,可以說,人類的生存發展離不開創新思維,因爲它是人們學習知識、認識世界、揭示規律、創造發明、改造世界的金鑰匙。

淺談在物理教學中進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嘗試

物理學研究的是、力、光、電、熱、聲、磁等的自然現象,目的是找出這些自然現象的發展變化規律,研究怎樣利用它們來爲人類服務。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對學生的培養就必須走“素質教育”之路,着重於以創新教育來展現創新能力的培養,多年來,在我教學一直嘗試的做法是:

一、教會學生學習、學會創新思維

素質教育要體現的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國發果美素質爲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初學物理的學生,由於對物理學科在素質教育上的要求缺乏認識,學法上尚未入門,不會學習,也就談不上正確思維,更不可能有科學合理的創新思維。而將物理學好,爲了解決好“開頭難”的問題,依據“學貴知疑,小疑小進,大疑大進”的格言,我往往是不斷引導學生對所要研究的物理自然現象進行多方位觀察,提出問題,透過“討論探究”進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動手動腦的實踐、思維活動過程,達到解決問題、學好物理知識的目的。例如:學習連通器原理是,要求學生先觀察並思考茶壺的茶嘴爲何總與壺蓋保持一樣高,確定了思考目標,帶着問題讓學生觀察實物,明白茶壺是由壺身和?嘴兩個器皿構成,教師出示?嘴去一節的茶壺,讓學生先猜測、假設,後裝水試驗,再讓學生在?嘴上套接課前已準備好的紙折空心園柱套管,做改變嘴長短裝水的試驗,使學生觀察到?身矮了,將不易隨心所欲地倒出水,?身高了,水未裝滿就會從壺嘴流出的現象,以此啓迪學生,最終把兩容器對底面的壓強相等的定量平衡知識引入作出解釋,其道理自然就清楚了。在這種觀察和實驗的“討論探究”、“誘發思維”的長期教學活動中,不僅使學生體會到了物理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而且能順其自然地從已有的思維模式基礎上透過討論啓發式教學,較好地解決學物理“入門難”的問題。

在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導向性”、“可知性”、“程序性”和“新穎性”原則指導下,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實際,透過以學生爲主體的直觀演示啓發、“設疑啓發、引趣啓發、攻難啓發和求變啓發等的選擇,做到對象精巧練,儘可能把討論探究的問題,設擬的新穎有趣。如:在探究運動的相對性時,我常借用詩句:滿眼風波多閃爍,看山恰似走來迎,仔細看山山不動,是船行。配之以圖,來巧用情景誘發創新思維。不僅直觀、生動、形象化,而且在判斷和推理的思維過程中能引發學生身臨其境,愛我河山,美好向往的藝術情懷,大大增強和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理論聯繫實際的社會實踐活動方面,我同樣做了創新指導的償試。例如:在學習簡單機械一章時,我在讓學生認識了槓桿及輪軸等複習了以前所學有關磨擦和壓強知識後,發現有些學生缺乏對實際生活的觀察,不瞭解自行車構造。於是我佈置了相應的社會實踐活動。有的學生在家拆自行車,瞭解它的構造;有的結伴到自行車的地攤上觀察修理自行車的過程。學生的實踐報告,完成的非常好。在把握知識的同時,學生即提高了觀察能力,又增強了社會交往能力。拓寬了知識面。對於物理知識中一些不易操作,現象不明顯,不易觀察的實驗,我總是設法設計,讓學生親自動手,親身體驗的實踐活動。在《大氣壓強》一章中,爲了讓學生了解,大氣壓隨高度的變化,這一知識點,與同學們一起動手,設計了氣壓瓶,三人一組,帶上自制氣壓瓶,登山觀察,當觀察到氣壓瓶中液柱明顯變化時,同學們驚奇地叫起來,“哇,好奇特”。透過親身體驗,原來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簡單、易懂。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大大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讓學生去勤于思考,善抓規律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吸取了過去要求學生“習題做得越多越好,書讀得越快越好,知識背得越熟越好,最終教學則不是那麼好”的教訓,指導學生在勤思維中突破難點,抓關鍵,找規律。例如:在《滑輪》一節的教學中,透過循序漸進的單滑輪到滑輪組的體系討論探究教學,對最終落腳的滑輪組性質,引導學生正確、創新思考,抓住“繞繩方法”這一核心,適時點撥、循序善誘,在勤思考中用“受力分析”的基本理念,對滑輪組的認識進行綜合?選和整理和修正,得出了“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着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的規律表達式:F1=1/n*F2=1/n(G物+G動)並讓學生明確:

該公式適用於初中所要求的所有滑輪問題

n表示承擔物體重量(和動滑輪重量)的繩子的段數,也可以理解爲n等於繩子與動滑輪接觸的次數,其決定着滑輪問題中繩子起始端的繞法及“奇動偶定”。在這一形式的教學中,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標新立異,將創新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在實驗觀察探究的基礎上,總結出了“動力作用點移動的距離和物體升高的高度關係式:S=n*h

加之點撥,讓學生借用數學這一規律,推出了“動力作用點移動的速度與物體移動的速度之間的`關係式Vs=n*V*h等一類問題。這樣,較好地解決了本節中有關滑輪、滑輪組的問答作圖。作爲與計算的一系列相關的所謂難題,使學生在掌握這部分內容的答題、作圖、解題中倍感輕鬆,無障礙。

三、幫助學生不斷總結,逐步提高

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漸進過程,只有在培育的過程中不斷養成,才能逐步提高。爲了能達到“不斷提高”的目標,教學中着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樹立“人人俱有創造力”的觀念,時常注重學習、借鑑、吸取前人或他人的不同的思維方式方法。例如:講“牛頓第一定律”時,傳授這一定律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側重於傳授從試驗模型觀察到邏輯假設驗證的創新思維研究方法。再將“電生磁”的和“磁生電”的過程中,落腳在教給學生物理實驗,觀察上的創新思維反證法。再講“天平使用方法”時,總結歸納出“放”、“遊”、“調”三字經。經過物理教學中研究方法的導向分類,初步展示探究教學,讓學生從一個又一個“這是怎麼回事”中,開始討論學習,又在一個又一個“原來是這麼回事”的創新思維過程中,掌握物理知識和研究方法,極大地開發不同層次學生的出創新能力,形成了一定的具有個性特徵的創新思維方式。所以一段教學之後,遇到求解空心球一類的可多解的物理問題,同學們很快地以不同方式、途徑求解,得到正確答案。可見,平時的訓練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在清華實驗學校短暫的三年中,我一直致力於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也初步嚐到新課改的甜頭。因爲這種做法符合新課改精神,符合我校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要求,也普遍得到學生的歡迎。

路漫漫其修遠兮。新課改對於每位教師來說,仍是一個新課題,而我們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努力。爭取站在新課改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