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遊戲中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2W

[摘要]幼兒數學教育是以其真、善、美的特定形式存在的。當今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功利主義已經佔據了幼兒教育的原始淨地,對幼兒教育的人文化顯得日益重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條例中將幼兒數學教育的目標明確定位於:“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且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依據這一理念,本文運用唯物辯證方法論對如何有效地在遊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進行幼兒數學教育遊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的研究。

遊戲中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論文

[關鍵詞]:遊戲;數學教育;建構

一、遊戲

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領域,對遊戲的研究總是從三個方面下手:

(一)遊戲的定義

(二)遊戲的屬性

(三)遊戲的功能

迄今爲止,教育學、心理學界對幼兒遊戲已經取得了基本的共識:在“剩餘精力學說”的基礎上,運用唯物辯證的方法論,找出了幼兒遊戲的真正原因:幼兒身心的飛速發展和幼兒的心理特點,需要參與真正的實踐活動與幼兒本身實際能力不夠之間的矛盾;從而認定:遊戲是兒童最喜歡的主要活動,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說:遊戲是幼兒對生長過程的一種適應,幼兒的所有學習主要是在遊戲中發生完成的。

從遊戲活動與學習、勞動活動的區別來看,遊戲具有下列屬性和特點:

①。遊戲是幼兒主動的自願的活動

幼兒的主動性是遊戲的主要特點,遊戲是適應幼兒的內部需要而產生的,使得幼兒樂於參與遊戲並且易於在遊戲中受到教育。

1。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現實生活

幼兒的遊戲是在假想的情境中發展,進行的是假想的成人實踐活動。

2。遊戲總是伴隨有愉悅的情緒

在遊戲中幼兒能控制所處的環境,表現自己的能力和願望,從成功和創造中獲得愉快。

3。遊戲無強制的目的

雖然課堂中的遊戲常帶有一定的強制目的性,但並不需要兒童在遊戲中明確這個目的,所以幼兒的興趣仍在於遊戲活動的過程中。正因爲遊戲的這些特點和屬性,使得遊戲不僅成爲幼兒最喜愛、最基本的活動,也成爲課堂教學的有效手段。它促進了幼兒德、智、體、美多方面的發展。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遊戲從教育方面說是兒童的優良教師,他從遊戲中認識環境、瞭解物性、從遊戲中強健身體、鍛鍊思想、學習做人……遊戲是兒童的良師。”在數學教育中,遊戲又有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

(一)遊戲可以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思維是人類認識活動的核心之一;思維的產生是兒童心理髮展的重大質變。在幼兒的數的教育活動中,有許多數學內容都可以透過遊戲來完成,而此類遊戲能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讓幼兒根據物體的某一特徵(顏色、大小、形狀或者其他的特徵)進行多種角度的分類、排序活動;用不同的方法使兩排數量相差1的物體變成一樣多;1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等等。這些活動均要求幼兒改進思維方式,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觀察、思考,加快思維的反應速度,進而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遊戲可以促進幼兒分析與綜合的發展

所謂分析就是在頭腦中把事物的整體分解爲各個部分、各個方面或不同特徵的過程;綜合就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或不同的特徵總和爲整體。所以分析與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

在認識發展的不同階段,分析與綜合具有不同的水平。大班幼兒的分析與綜合,主要是在實際活動中利用表象思維進行的分析與綜合。在傳授幼兒數學知識的同時,教師如果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那麼數學教育的許多內容都能提高幼兒這兩種水平,並且能夠促進幼兒學會更高一級的分析與綜合。

(三)遊戲增強了幼兒對數學的興趣

幼兒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驅使他們去注視、觀察、擺弄、發現、探索、並瞭解周圍的事物和環境。而遊戲恰恰給幼兒提供了這樣一個實踐的環境,讓他去實現他的好奇心。例如:幼兒在玩二進制猜數遊戲時,他們會被一個個造型奇特的玩具所吸引,同時會對老師或者同伴手中的數字或者物品產生濃厚的興趣,並會迫切的提問:“你是怎麼知道的?”在這樣的認數活動中,幼兒的好奇心得到了滿足。正是在這種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驅使下,引發了幼兒對遊戲活動的興趣。同時在“玩”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正可謂是:一舉多得、事半功倍。

總而言之:“幼兒遊戲就是幼兒本身一種無強制的外在目的的、在假想情景中發展的一種假想成人實踐活動”。

二、遊戲中建構大班幼兒數學教育的原因

(一)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要求

根據《綱要》中幼兒數學教育目標:“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且體會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其中包含的一層意思就是數學教育應當聯繫生活、寓教於樂、在生活場所和模擬場所中展開。這裏的生活既包括現實世界的生活,又包括虛擬生活,而遊戲則屬於虛擬生活之列。我們之所提出幼兒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口號,是因爲幼兒的數學教育生活化的實質就是:以來源於生活爲內涵,以服務生活爲目的,並最終服務於現實生活。同時一個人的數學知識必須基於個人對經驗的交流操作,透過反思來建構;因此數學的學習應該與生活聯繫起來,以已有的生活經驗爲依託,引起幼兒對已有生活經驗的回憶,這正好符合幼兒思維藉助於具體形象的特點。而遊戲恰好也是生活化的、假想的、又是依託於生活,模擬情景再現生活的,使數學教育生活化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有助於幼兒學習有活力的數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使數學學習化難爲易、化繁爲簡,充分認識到生活處處有數學,從而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並養成善於觀察、分析生活的習慣,激發幼兒的積極思維和想象能力,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大班幼兒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但是他的能力還處於初級階段;它能感受到一些感性的東西,但是還不能進行理性的分析。所以這個時候,讓幼兒數學學習生活化,我們做教師還應當注意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來引導幼兒學習。例如:選擇現實生活中的自然物品做教具(消過毒的冷飲棒、喝過的易拉罐等)。幼兒可以用這些東西來進行拼圖、搭積木、排序、數數、分類等數學方面的學習。

(二)幼兒數學教育遊戲化的要求

幼兒數學教育遊戲化。其最基本的要求是:藉助遊戲情節,將數學教學的目的和內容巧妙的轉化爲遊戲本身的內容和規則,讓幼兒的生活擺脫過多的“包袱”,並讓幼兒從遊戲活動中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若將數學知識融入各類遊戲中。這樣一方面能讓幼兒在遊戲中發現數學、感受數學;另一方面,還能讓幼兒在運用數學方法解決遊戲中某些簡單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運用數學。例如:在玩遊戲“開商店”時,“顧客”與“營業員”進行買賣遊戲,老師也可以假扮顧客參與其中,例如:顧客要買5塊口香糖、4把牙刷、6條毛巾……;在這個簡單有趣的遊戲過程中,既鍛鍊了幼兒的數數能力、又鍛鍊了幼兒給物品分類的能力。

(三)幼兒數學教育人文化的要求

高速發展的社會經濟總是以犧牲某些方面的利益作爲價值的。幼兒教育天地是一把雙刃劍:在現代社會的急功近利、功利主義的促使下,我們的幼兒教育正面臨着種種困惑:興趣班、應試教育、題海戰術正在“迫害”着我們的幼兒;殘酷的競爭、父母的期望、傳統教育模式影響都失去了人本質的人文化一面。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促進人的發展;而幼兒教育更應該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爲主要目的;幼兒數學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應該是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我們教師應該給予幼兒更多的人文關懷。

因此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我們應重視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畢竟我們的教育不是一門功利性的技術,而是本着科學的教育原則,爲幼兒以後的全面發展打基礎。在遊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將進一步促進數學課堂的人文化,有利於改變傳統數學教學的枯燥無味、溝通幼兒與教師、幼兒於幼兒之間的情感,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幼兒主動學習,在“玩”中學習,在喜悅中學習,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玩”中孩子親近數學,理解數學,在主動探索中使潛能得到最大發揮。

(四)符合幼兒數學教學的發展方向

①幼兒數學教育的綜合化

根據《綱要》的要求:“數學活動的內容組織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要有機聯繫、互相滲透、注重綜合性”,我們可以從中可以看出:幼兒的各個發展領域互相聯繫、相互促進,構成了一個統一發展的整體。因此幼兒數學的學習不止是對數學知識的記憶,他還包括幼兒數學思維的發展,解決數學問題等綜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對數學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認識,這是一個完整的整體,要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實現。而這些恰好能在遊戲中得到滿足,遊戲不僅使幼兒在活動的探索中學到知識,而且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學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內心得到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等等。

②幼兒數學教育的體驗性

大班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羣體,處於幼兒期向少兒期的過渡階段;這個時候,幼兒的思維方式已不再是簡單的具體形象性思維而是由具體形象性思維向初步的抽象思維轉化。

皮亞傑(j。piaget,1896──1980)認爲:“兒童的邏輯數理知識不是來源於事物本身,而是來源於對物體的操作和對其動作的內化。”在動作基礎上建構起來的數學知識,才真正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並且是最牢固的、不會被輕易遺忘的知識。在遊戲中能使幼兒獲得豐富的感性體驗及自我發展的機會,在這個時候,教師應該放手讓幼兒自己親身去做、去體驗,爲幼兒提供一個適當的環境,爲幼兒提供一個自我發展的機會。

三、如何在遊戲中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

建構學說源於皮亞傑認識論。近年來隨着人類認識研究的深入和發展,形成了系統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特別是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結合學科的特點得到了深入具體的探討,日漸形成了數學意義下的建構學說。那麼在遊戲活動中如何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呢?

(一)應該堅持以下原則

①聯繫生活實際原則

幼兒的一切學習過程均從生活實踐活動中獲取、得到。大班幼兒的數學的學習並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建構過程。要在遊戲中建構數學教育,那麼遊戲情節的設計必須貼近生活,注意設計幼兒生活中有所感受並能喚起相應體驗的情節,引起幼兒興趣,如請幼兒按所穿鞋的種類(皮鞋、運動鞋、布鞋)排隊,按照鞋號大小進行排序、計數的訓練;在“模擬招待客人”中使幼兒在擺放茶具、點心的過程中積累對應擺放物體以及數量多少的經驗。

②符合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原則

個體差異也稱個別差異、個性差異,是指個人在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相對穩定而又不同於他人的心理、生理特點。它表現在“質和量兩個方面”。質的差異指心理生理特點的不同及行爲方式上的不同;量的差異指發展速度的快慢和發展水平的高低。大班幼兒是一個參差不齊的羣體,由於各個幼兒所出的家庭環境、社會環境不同,所以每個幼兒所得智力發展水平、思維能力也不同。所以我們在遊戲中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的時候必須符合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原則。透過聽其言、觀其行的方法,發現不同的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有不同的表現,並針對幼兒不同表現施以適當的教育。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要體現出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個幼兒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

③堅持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相結合的原則

作爲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兩點:

⑴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幼兒的主體性體現了幼兒是學習過程中發展的主人。

⑵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主導作用則表達了幼兒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指導。

在以師生互動爲特徵的教育活動中,教師主導性與幼兒主體性同時存在、相互依附,並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在遊戲中要多給幼兒動手的機會,及時地爲幼兒創造一定的空間,使幼兒能主動地參與學習,主動的提出問題,在“做”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強調幼兒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主動建構的操作過程;同時老師不能放任自流,要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着眼點在於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使他們敢於樂於嘗試,對幼兒活動中所處的問題作“畫龍點睛”的講解、演示、點撥並幫助幼兒找到簡單易行的解決辦法,並引導幼兒作爲探索過程的一分子參與其中。與幼兒平等自由的交流,發揮教師、幼兒的雙方面的潛力效能。

(二)應該堅持的方法與策略

①不同的內容用不同的遊戲來建構

並不是所有的數學內容都可以在遊戲中建構,也並不是某一內容可以透過任何遊戲來建構。在遊戲中建構大班幼兒的數學教育我們要注意針對具體的內容選擇適合的遊戲。

目前在我國,通常將幼兒遊戲分爲以下幾種:

1、以發展幼兒的技能技巧爲目的的創造性遊戲。如:角色遊戲、結構遊戲、表演遊戲等。

2、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爲目的的遊戲。如:智力拼圖遊戲、腦筋急轉彎遊戲等。

3、娛樂性遊戲

在遊戲式的數學教育活動中,適合我們建構的數學內容一般爲:數的集合、分類排序、幾何形體、加減法等內容,這些內容的教育中,常常涉及到的遊戲有結構遊戲、角色遊戲、智力遊戲等;另外娛樂遊戲常常在數學教育中不單獨出現,而是滲透於數學課堂之中。

結構遊戲是幼兒用積木、塑料等幾何體搭建,接插一人玩或幾人玩的遊戲,着重是發展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幼兒在運用積木搭建各種建建築物和物體的過程中,可以獲得並鞏固各種數學知識,包括空間、幾何形體、測量等,而這些方面又與分類、排序、數量的比較相聯繫,從而起到了學習和鞏固數學知識的作用。

角色遊戲是幼兒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他們可以透過遊戲,把他們平時的所見所聞表現出來。在各種主題的角色遊戲中,不同程度的數學知識的運用,促進了幼兒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如:在玩“開商店”的遊戲中,商品的買賣交換可以鍛鍊幼兒的數學加減運算能力。“娃娃家遊戲”中佈置娃娃家傢俱,幫助幼兒運用了分類的能力。

智力遊戲以發展幼兒的智力、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數學綜合能力爲目的。常見的遊戲有:接龍遊戲、拼圖遊戲等。

娛樂遊戲因其簡單、易行、有趣的特點,常被教師在正規課堂滲透使用,被用鞏固加強所學的數學知識。如可以透過認識動物來複習序數。老師分別出示各種動物玩具,讓幼兒說出名稱,然後要求幼兒按老師說的順序將動物排好隊,如:老師說“猴子第一,小鳥第二……大象排最後。”有愕然順序排好。此有戲可改變順序、反覆進行。

②創設環境

從生活中挖掘材料,引導幼兒積極參與遊戲。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piaget,1896──1980)對兒童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皮亞傑強調:“數學關係是一種邏輯數理知識,它不存在於實際物體之中。兒童獲得數理邏輯知識,不是從客體本身而是透過擺弄他們和在內心組織自己的動作獲得”。因此真正理解數,意味着兒童自己的動作發現和能動地建立關係。所以操作實物對兒童學習數學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我們成人僅僅需要做的就是:爲幼兒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讓幼兒作爲一個真正的主體參與到遊戲中來,並從遊戲中學到東西。如:數字6的組成我們可以將活動設計成一個商店,商店裏全都是六元的商品,發給每個幼兒六元錢,面值分別是一元到五元不等,然後去要求幼兒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但購買時必須是兩樣東西合起來是六元。由售貨員驗證後才能得到要購買的商品,幼兒在這種模擬的遊戲中學習覺得生動有趣,不僅熟練的掌握了六的組成,而且學會了合作的技能。

③精心設定遊戲中的玩具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是數學教育的重要活動;而玩具是遊戲的工具,也可以看作是數學教育課堂的操作教具。憑藉着玩具,幼兒對所體驗過的事物直接進行聯想和想象,並引起一些相應的行動和活動,爲遊戲活動的展開提供了條件;因此在遊戲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就必須對玩具的設定加以重視。玩具應能多方面啓發幼兒的想象力,發展幼兒的思維及創造力,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及吸引力並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大班幼兒的玩具應更多的滿足於幼兒的智力,體力積極活動的要求,能表現出細節特徵,能引起幼兒快樂和喜悅的情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美感。

④發揮教師的作用

1、改變傳統觀念

遊戲是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幼兒教學過程中進行幼兒遊戲活動幼兒能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動作且心情愉快、朝氣蓬勃。透過玩遊戲他們的身體各部位都可以得到鍛鍊,因此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遊戲在幼兒數學教育中的地位,改變傳統的數學教育模式,巧妙設計、有效地組織遊戲教學活動,寓教於樂滿足幼兒好奇心,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幼兒在輕鬆愉快中學習。注意與幼兒的情感溝通,充分認識到教師不僅是幼兒的良師也是幼兒的益友。在遊戲中教師要參與其中成爲其中的一個角色,而不僅僅是旁邊的觀望者。同時教師要懂得我們的教學任務不再僅僅是教幼兒學會具體的東西,而是要理解幼兒的思維、研究幼兒的學習、教幼兒如何學習、如何解決身邊的種種問題等,爲他們以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2、做好幼兒的支援者與引導者

幼兒在遊戲活動過程中,會提出許多讓老師意想不到的問題,這時老師要善於回答幼兒提問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獲得知識。此時教師要發揮好引導者的作用,要有耐心地對每一個幼兒提出的問題給予一一解答。同時還應該花費精力、察言觀色、深入幼兒生活、瞭解每一個幼兒的興趣、愛好,然後再爲不同的幼兒創造不同的適宜發展的操作環境;注意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景相結合。面向全體、照顧到個別使不同的幼兒得到不同的發展。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數學活動自身的特點,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引導幼兒參與的主動性;給予幼兒明確的操作目的和時間,語言要具有啓發性,要恰到好處的提問、提示;當幼兒出現錯誤時,要引導幼兒自己發現錯誤,並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此外透過做遊戲,教師不但給幼兒許多機會用語言來交流解決實際問題,而且促進了幼兒語言和智力的發展。

(三)應該注意的問題

①遊戲的選擇

幼兒的數學教育是一個既複雜又簡單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變化的矛盾體。所以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什麼樣的遊戲適合建構幼兒的數學教育?”因爲每一個數學問題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在,在選擇遊戲的時候,先要看是什麼樣的數學內容,然後再採取與之相對應的遊戲活動來完成。這樣的方法論纔是科學的方法論。

②時間的長短

根據皮亞傑(j。piaget,1896──1980)的《兒童心理理論》來看:“小班幼兒的注意力一般最集中的只有2—4分鐘;中班的3—8分鐘;大班的5—10分鐘”的科學論據,我們在建構遊戲的時候必須以這個理論爲基礎,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效的控制授課時間,並且把有效的內容讓幼兒在有效的時間內高效地掌握,這纔是我們數學教學最終目標。

③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

選擇難度適宜、符合幼兒興趣、及幼兒發展需要的數學內容來融入遊戲,使幼兒獲得認識上的滿足和成就感;有利於增強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同時可以爲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的長處和獲得成功感的機會,增強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兒的發展水平和興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不同的幼兒得到不同的發展,才能成爲全面和諧發展的人。

參考資料: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條例2001年7月

[2]謝玉萍幼兒數學教育遊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的研究山東教育,2002,(12)

[3]劉濟良《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7)

[4]魏昕《山東教育》《研究與探索》1999,(12)

[5]許潔英《西北師大學報:社科版》1999,(06)

[6]佚名《心理諮詢網》,2004,(4月)

[7]劉曉東《兒童教育新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8]吳慧鳴《學前教育研究》北京1995,(6)

[9]皮亞傑《兒童智力的起源》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年版

[10]周糧平《學前教育研究》2003,(7—8)

[11]北京兒童之家教育中心《幼兒如何學習數學》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