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公允價值計量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2.78W
淺析公允價值計量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的應用
摘要:新會計準則的發佈與實施,是我國會計界的里程碑。新準則中的一大亮點就是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方面採用了公允價值計量。同時爲了防止公允價值被濫用出現利潤操縱,準則又“人爲”謹慎地規定了公允價值的使用前提,也就是公允價值應當能夠“可靠取得與計量”。本文將探討公允價值對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產生的影響,並給出一些相關性的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計量;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商業實質;現金流量
  
  一、公允價值及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概述
  
  1.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雙方的交易情況的,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的金額。
  確定公允價值可根據以下三種依據:一是如果該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市價即爲公允價值;二是如果該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但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比照相關類似資產的市價確定;三是如果該資產及其類似資產均不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按照使用該資產所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評估確定。
  
  2.非貨幣性資產交換
  非貨幣性資產,是指貨幣性資產以外的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是指交易雙方主要以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長期股權投資等非貨幣性資產進行的交換。該交換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貨幣性資產(即補價)。非貨幣性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原則是:如果該資產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市場價值爲其公允價值;如果該資產不存在活躍市場而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卻存在活躍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應比照相關資產的市價來確定:如果該資產和與該資產類似的資產均不存在活躍的市場,則該資產的公允價值可按其所能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以適當的折現率貼現計算現值確定。
  
  二、公允價值計量在我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公允價值計量的可靠性難以確保
  相比以實際交換爲基礎的歷史成本計量,公允價值計量能爲投資者提供更有效的決策資訊,但是由於我國相關市場的發展還不成熟,市場交易不夠活躍,也不具備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的成熟市場經濟,因此在發達的市場上公允價值比較容易確認的條件下,我國如何確認公允價值就成了難題,這時許多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可能會發生人爲操縱計量結果的情況,就難以滿足會計資訊可靠性的質量要求。
  
  2.公允價值計量有可能成爲調節利潤的工具
  由於我國相關市場的.發展還不成熟,公允價值可能難以達到公允,並有可能成爲利潤操縱的工具。目前國內的評估機構對於公允價值的經驗是比較欠缺的,在實際操作當中可能會有一定困難,而且採用不同的評估方法會造成不同的評估結果,若在沒有可靠的市場價值基礎的情況下,公允價值的認定如計算現金流量折算值的時候,現金流量的估計、折現率的估計甚至折現期的估計等,都需要加上人爲的判斷——這就是客觀上存在操作利潤的空間。
  
  3.公允價值計量易導致價格波動頻繁
  與歷史成本法相比,公允價值隨市場價格的變化而變化,固然能夠合理地反應資產的當時價值,但是若該項資產價格總是頻繁的波動,也必然會導致財務狀況和盈利能力的變化,而這些由於外部環境等變化所引起的損益的變動,也許並不能夠提供非常相關的資訊,甚至可能誤導財務報表使用者。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如果市場上原料或商品的一點點變化都可能引起股價的較大變動,這並不是一件好事,畢竟給投資者的感覺是公司財務發展不穩定。
  
  三、公允價值計量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容易造成較大的利潤操作空間
  新會計準則規定,對於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如果具有商業實質的,且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的計量,應當以公允價值和所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爲換入資產的成本,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過去非貨幣性資產交易產生的收益,只能計入資本公積金,新會計準則實施後可直接計入當期收益,進入企業利潤表,這樣就是公允價值再次成爲利潤操縱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