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企業內部控制會計理論的研究

學問君 人氣:1.79W

論文頻道一路陪伴考生編寫大小論文,其中有開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編又爲朋友編輯了“論企業內部控制會計理論論文”,希望朋友們可以用得着!

淺談企業內部控制會計理論的研究

一、什麼是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是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程序,並予以規範化和系統化,使之成爲一個嚴密的、較爲完整的體系。內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爲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會計控制是與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的合法性有關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與保證經營方針、決策的貫徹執行,促進經營活動的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經營目標的實現有關的控制。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並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於會計控制,也可用於管理控制。

內部控制的目標是確保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資產的安全性、經濟資訊和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於管理層實現經營方針和目標;二是保護單位各項資產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資產流失;三是保證業務經營資訊和財務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證單位內財務活動的合法性也是內部控制的目標。

良好的內部控制雖然能夠達到上述目標,但無論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多麼完善,它都無法消除其本身所固有的侷限。這種侷限性也必須明瞭並加預防。主要表現爲:(1)受成本效益原則的侷限;(2)如果負有不同責任的職員忽視控制程序、錯誤判斷、甚至相互勾結、內外串通舞弊等,往往導致內部控制失靈;(3)管理人員濫用職權,逾越控制,對設定或實施的內部控制不予理睬,也會使建立的內部控制形同虛設。

二、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

內部控制的基本結構。主要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制程序三個方面:

(一)控制環境。控制環境指對建立或實施某項政策發生影響的各種因素,主要反映單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員對控制的態度、認識和行動。具體包括:管理者思想和經營作風、單位組織結構、管理者的職能和對這些職能的制約、確定職權和責任的方法、管理者監控和檢查工作時所採用的控制措施、人事工作方針及其實施、影響本單位業務的各種外部關係等。

(二)會計系統。會計系統指單位建立的會計覈算和會計監督的業務活動方法和程序。有效的會計系統應當做到:

1、確認並記錄所有真實的經濟業務,及時並充分詳細地描述經濟業務,以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對經濟業務作出適當的分類。

2、計量經濟業務的價值,以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記錄其適當的貨幣價值。

3、確定經濟業務發生的時間,以便將經濟業務記錄在適當的會計期間。

4、在財務會計報告中適當地表達經濟業務和披露相關事項。

(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指管理者所制定的方針和程序,用以保證達到一定的目的。具體包括:經濟業務和經濟活動批准權;明確有關人員的職責分工,並有效防止舞弊;憑證和賬單的設定和使用,應保證業務和活動得到正確的記載;財產及其記錄的接觸使用要有保護措施;對已登記的業務及其計價要進行復核等。

三、內部控制的基本方式

內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主要有:組織規劃控制、授權批准控制、預算控制、實物控制、成本控制、風險控制和審計控制。

(一)組織規劃控制。根據內部控制的要求,單位在確定和完善組織結構的過程中,應當遵循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所謂不相容職務,是指那些如果由一個人或一個部門擔任,既可能弄虛作假,又能夠自己掩蓋其舞弊行爲的職務。單位的經濟活動通常可以劃分爲五個步驟:即授權、簽發、覈准、執行和記錄。一般情況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驟由相對獨立的人員(或部門)實施,就能夠保證不相容職務的.分離,便於內部控制作用的發揮。而組織規劃控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1、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如會計工作中的會計和出納就屬不相容職務,需要分離。應當加以分離的職務通常有:授權進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要分離;執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與審覈該項業務的職務要分離;執行某項經濟業務的職務與記錄該項業務的職務要分離;保管某項財產的職務與記錄該項財產的職務要分離等等。不相容職務分離是基於這樣的假設,即兩個人無意識同犯一個錯誤的可能性很小,而一個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於兩個人。如果突破這個假設,不相容職務的分離就不能起到控制作用。

2、組織機構的相互控制。一個單位根據經濟活動的需要而分設不同的部門和機構,其組織機構的設定和職責分工應體現相互控制的要求。具體要求是:各組織機構的職責權限必須得到授權,並保證在授權範圍內的職權不受外界干預;每類經濟業務在執行中必須經過不同的部門並保證在有關部門進行相互檢查;在對每項經濟業務的檢查中,檢查者不應從屬於被檢查者,以保證被檢查出的問題得以迅速解決。

(二)授權批准控制。授權批准控制指對單位內部部門或職員處理經濟業務的權限控制。單位內部某個部門或某個職員在處理經濟業務時,必須經過授權批准才能進行,否則就無權審批。授權批准控制可以保證單位既定方針的執行和限制濫用職權。授權批准有一般授權和特定授權兩種形式:一般授權是對辦理一般經濟業務時權利等級和批准條件的規定,通常在單位的內部控制中予以明確;特別授權是對特別經濟業務處理的權利等級和批准條件的規定,如當某項經濟業務的數額超過某部門的批准權限時,只有經過特定授權批准才能處理。授權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是:首先,要明確一般授權與特定授權的界限和責任;其次,要明確每類經濟業務的授權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檢查制度,以保證經授權後所處理的經濟業務的工作質量。

當前一些單位實行領導“一支筆”審批的做法,這與內部控制的原則和要求不一致,應當改革。實踐證明,權利應受到制約,失去制約的權利極易導致腐敗的滋生。

(三)預算控制。預算控制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包括籌資、融資、採購、生產、銷售、投資、管理等經營活動的全過程。對單位各項經濟業務編制詳細的預算和計劃,並透過授權,由有關部門對預算或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控制,其基本要求是:第一,所編制預算必須體現單位的經營管理目標,並明確責任。第二,預算在執行中,應當允許經過授權批准對預算進行調整,以便預算更加切合實際。第三,應當及時或定期反饋預算的執行情況。

(四)實物資產控制。實物資產控制主要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兩種,這是對單位實物資產安全採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兩條:第一,限制接近,以嚴格控制對實物資產及與實物資產有關的檔案的接觸,如現金、銀行存款、有價證券和存貨等,除出納人員和倉庫保管人員外,其他人員則限制接觸,以保證資產的安全。第二,定期進行實物資產清查,保證實物資產實有數量與賬面記載相符,如賬實不符,應查明原因,及時處理。除上述外,實物資產控制從廣義上說,還包括對實物資產的採購、保管、發貨及銷售全過程進行控制。

(五)成本控制。現代成本控制可分爲“粗放型”和“集約型”兩種。粗放型成本控制,是指在生產技術、產品工藝不變的情況下,單純依靠減少耗用材料,合理下料來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法;集約型成本控制,是指依靠提高技術水平來改善生產技術、產品工藝,從而降低成本的控制法。這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就是現代成本控制。

1、粗放型成本控制、這種成本控制是從原材料的採購到產品的最終售出,貫穿始終,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控制方法。第一,原材料採購的成本控制。對大宗常用材料一般採取公開招標法或擇優廠家直接採購。第二,材料使用的成本控制。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目標成本控制法,它透過“目標成本=目標售價—目標利潤”來求得,這是採用成本否決法來控制成本。二是作業成本控制法,它透過對各種不同作業及成本動因的分析、成本及費用的歸集,不僅更加合理真實地計算成本,還有利於找出收入與成本不配比或僅有投入無收益的原因,這樣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第三,產品銷售的成本控制。主要是宣傳成本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廣告效應只能起到促銷作用,產品質量纔是用戶信賴的基礎。因此,應掌握投入與支出的配比原則。

2、集約型成本控制。又可分爲兩類:一是透過改善生產技術來降低成本控制。改善生產技術的方法很多,如引進新的生產線,採用高科技產品等。二是透過產品工藝的改善來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集約成本控制有賴於智力成果,它能使成果帶來超額利潤。

(六)風險控制。風險一般是指某一行動的結果具有變動性,與風險相聯的另一個概念是不確定性。人們事先只知道採取某種行動可能形成的結果,但不知道它們出現的概率,或兩者都不知道,而只能作粗略的估計。例如,企業試製一種新產品,事先只能肯定該種產品試製成功或失敗兩種可能。但不會知道這兩種後果出現可能性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