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人際交往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

學問君 人氣:2.87W

論文關鍵詞:人際交往團體輔導;健康;大學生

論文摘要:目的:考察團體輔導在解決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時的有效性。方法:使用SCL~90進行前後測;對團體中的部分成員進行隨機訪談。結果:SCL一90人際敏感因子(t一3.35,P<0.01)、偏執因子(t一4.22,P<0.001)、敵對因子(t一3.53,P<0.01)、恐怖因子(t一3.02,P<0.01)、焦慮因子(t一5.77,P<0.001)前後測結果差異顯著;個案訪談同樣顯示了團體成員在輔導前後的巨大變化。結論:團體輔導對促進和諧溝通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

人際交往障礙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佔第一、第二位的影響因素,人際關係不良學生往往有更多心理健康問題,常常干擾他們的正常學習與生活,嚴重的還會造成焦慮、恐懼、緊張,甚至記憶力下降、失眠等不適現象[1]。團體心理輔導,顧名思義,就是指以團體爲治療對象而實施的心理輔導。透過創設接納信任的團體氛圍,鼓勵和引導同性質的團體成員圍繞共同關心的話題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使他們在充分的交流與互動中分享多樣化的觀點和資源,產生思想碰撞,獲得內心的感悟,從而達到澄清觀念、提高認識、改變行爲、促進人格健康發展的目的。許多研究證實,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團體心理訓練,不僅可以改善大學生人際關係、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也可以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自信心。筆者以提高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爲切人點展開實證研究,旨在說明團體心理輔導在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積極作用,爲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南京某大學一、二年級學生爲主,透過張貼海報招募,學生自願參加,人數爲16人。所有被試總體特徵爲身體健康,精神狀態良好,無明顯心理障礙,有提高自身交往能力的願望,願意將課程堅持下來,並簽訂了團體心理訓練活動協議。

1.2研究方法

1.2.1工具:症狀自評量表(SCL一90),由Der0gatis1973年編制的。此表90題包括10個項目,包含思維、情感、行爲、人際關係等內容。共9個因子。用以評定心理健康狀況。

1.2.2團訓方案及干預:在輔導之前對團體成員施測症狀自評量表(SCL一90)。然後,對這16名學生進行爲期一個半月、共計六次的團體輔導。每次輔導時間爲3個小時。整個輔導分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最後均有深化認識和分享的環節。第一階段爲初步相識階段(第1次)。透過繞着地球跑、獨特的我、小廚師等熱身活動,建立團體成員的初步相識和了解;透過流浪的動物、熊來了等遊戲,積極體驗遊戲的快樂及增強團體凝聚力。第二階段是加深溝通階段(第2~3次)。透過尋人啓事、請你爲我做件事,增進成員進一步瞭解及施與受的感覺,培養互助合作的態度。透過針線情活動,加強學生適應團體及有效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第三個階段是學會交往階段(第4~5次)。先透過信任背摔活動創造輕鬆、安全的團體氣氛,增進相互信任感,然後透過宴會、取綽號的活動體驗尊卑之感受及同理心的感受,學會看重自己,尊重他人。第四階段是珍重再見階段(第6次)。透過腦力激盪、真情告自等活動.發揮集體力量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結束團體.對未來生活適當的預估。活動結束之後.再次運用SCL一90進行施測。用SPSSi1.5軟件對於輔導前後的結果進行配對樣本t。

[1]   

論人際交往團體輔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