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議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學問君 人氣:4.16K
小議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論文關鍵詞: 調動 物理 積極性 
  論文摘要: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爲了誘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中下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作者認爲在教學方式與手段上可以嘗試以下措施:一、啓發性課堂教學;二、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三、培養學生資訊獲取的能力;四、良性競爭;五、心理激勵。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爲了誘發學生的求知慾,調動中下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我認爲在教學方式與手段上可以嘗試以下措施。 
   
  一、啓發性課堂教學 
   
  (一)指導學生預習新課。預習是在課前,獨立地閱讀教材,自己去獲取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課前預習未講授的新課,首先把新課的內容都要仔細地閱讀一遍,透過閱讀、分析、思考,瞭解教材的知識體系,對於物理概念和規律則要抓住其核心,以及與其它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區別與聯繫,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難問題記錄下來。如果忘了已學過的知識,課前預習時可及時補上。這樣,上課時學生就不會感到困難重重了。然後再縱觀新課的內容,找出各知識點間的聯繫,掌握知識的脈絡,繪出知識結構簡圖。同時還要閱讀有關典型的例題並嘗試解答,把解答書後習題作爲閱讀效果的檢查,並從中總結出解題的一般思路和步驟。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夠使“中下生”能彌補前面基礎知識的不足,而且爲學習新課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爲主線,以教與學爲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爲主動參與,實行引導、指導、輔導,領着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讓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嚐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教師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啓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時,我將一塊溼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後對學生們講,一會兒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幹了!”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繼而引出蒸發。其次,注重和實際相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學生容易接受,也容易理解,關鍵是要分析清楚。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大部分的內容是演示實驗。教師在做演示實驗中可以多給予“中下生”上講臺協助實驗的機會。比如在講《大氣壓強》這一節內容時,讓一個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做“瓶子吞雞蛋”這個證明大氣存在的實驗,一開始同學們對他不信任,認爲他不可能把實驗做好。那學生有點窘迫,我鼓勵他:“你試一下,你一定行。”這位學生樹立了信心,把實驗做得非常好,同學們立即改變了對他的看法,他也樹立了學好物理的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物理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在實驗過程中它能培養學生的觀察思考、動手操作能力。中學物理教材上的“想想做做”、“動手動腦學物理”這些內容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資源引導學生製作小發明。對於班上一些好奇心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他們做針孔照相機、水果電池、指南針、電動機等,透過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這些小製作並不受學生成績水平的影響,甚至有一大部分“中下生”思維特別活躍,動手能力特別強,課外的小製作爲他們才能的發揮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只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大多數學生均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既能提高學生的素質也能提高學生的能力,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能大面積調動中下生學習的積極性三、培養學生資訊獲取的能力 
   
  STS是現今中學物理教材中的一個重要理念,這部分介紹、探討科學技術與社會之間相互關聯的問題。在教材的一些章節中,STS包含的內容豐富,有科學家的科學發現的歷史故事,如《雙耳效應》、《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凸面鏡和凹面鏡》、《海市蜃樓》……這些課程資源雖然作爲閱讀材料,但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多數學生會提前閱讀這些資料,而且經常幾個學生會熱烈討論物理現象的原因,爭論後還積極向老師提問。這時,教師也要把握一個度的問題,既要引導學生用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又要引導學生自己透過圖書館、網絡搜尋相關資料並解答相應的問題,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強、求知慾強的特點,切不可因爲學生的問題古怪而打擊學生。教師在課後可以透過佈置學生搜尋資料的作業,在課堂上給予“中下生”充分發揮的機會,讓“中下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體驗到物理學習的方法和物理知識的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着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技術意識、社會意識。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第一,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如納米技術、超導體、激光、現代航天技術、現代資訊技術等;第二,重視學習內容與家庭、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聯繫,如將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繫,將能源的利用與生活中如何節能相聯繫,將物態變化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聯繫,將浮力與潛水艇的浮沉相聯繫,將電磁波與現代通信相聯繫等;第三,關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教師要透過多方面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形成將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激起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慾望。 
   
  四、良性競爭 
   
  學習競賽也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有效手段之一,並且經常在教學中被採用。競賽有個人間的競賽、集體間的競賽、自我的競賽。競賽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上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在課堂上,教師透過適當緊張的競賽思維活動讓學生興趣增強,思維開闊。由於競爭是在合作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他們在課餘討論,堂上爭論得相當熱烈。在這樣的良性競爭環境下,他們會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你追我趕,學習熱情高漲。學生在參與競爭中,在享受到成功愉悅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不甘落後、不怕困難的進取精神。 
   
  五、心理激勵 
   
  “中下生”普遍的心理比較脆弱,對挫折和失敗較爲敏感,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對“中下生”進行心理激勵。大多數“中下生”成績並不理想的原因並不是他們存在智力差異,更多是個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及青春期的情緒問題。教師要深入瞭解每一個學生存在的問題,幫助其找出並克服學習中的障礙,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予“中下生”適當機會發揮其所長,讓他們體驗進步與成功的喜悅。如在課堂上給他們講一些科學家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困難的歷程,歷經了磨難,最終克服困難,有所成就。教師要鼓勵“中下生”,暫時不如別人並不可怕,只要信心、有恆心、鼓起勁、往前趕,就一定能做到“後來者居上”。 
  以上只是闡述了調動“中下生”學習的積極性的一些措施。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善於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要讓學生有進行深入細緻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盡最大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當學生真正愛上學習,並把學習作爲汲取知識的一種樂趣時,我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