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王維詩宗教體驗與審美體驗之融合

學問君 人氣:1.68W
論王維詩宗教體驗與審美體驗之融合
論王維詩宗教體驗與審美體驗之融合 王維是中國文學史上唯一享有了“詩佛”之稱譽的詩人。這一方面是因爲他的佛學理論修養非常精深,歷史上很少有詩人能夠企及;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他能堅持較爲嚴格的宗教實踐,透過對禪門妙法的透徹參悟,深得禪家三昧,以至有些詩達到了“字字入禪”的境地。因此,按照禪宗“頓悟成佛”、“徹悟即佛”的說法,稱王維爲“詩中之佛”當是不過分的。
在王維生活的盛唐時代,中國佛學已經發展到了全面成熟的階段。當時,不僅天台、三論、唯識諸宗已經具備完整的理論體系,華嚴與禪宗也確立了相當成熟的核心思想。王維與禪宗的關係當然最爲密切,據其所撰的《請施莊爲寺表》說,他的母親“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歲,褐衣疏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據考證,這位大照禪師就是神秀的嫡傳高足弟子,北宗禪七祖普寂。開元十七年,未滿三十的詩人正式拜在道光禪師門下“十年座下,俯伏受教”。(《大薦福寺大德道光禪師塔銘》)這位道光禪師也是一位北宗中人。開元二十八年,王維在知南選的途中與南宗禪大師神會相遇於南陽臨湍驛,這次會見,對王維影響極大,據《荷澤神會禪師語錄》記載:“於時王侍御(指王維)問和尚言:若爲修道得解脫?答曰:衆生本自心淨,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脫。王侍御驚愕雲:大奇。曾聞大德,皆未有作如此說。乃爲寇太守、張別駕、袁司馬等曰:此南陽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議。寇太守雲:此二大德(指神會與北宗禪僧惠澄)見解並不同。王侍御問和尚,何故得不同?答曰:今言不同者,爲澄禪師要先修定以後,定後發慧,即知不然。今正共侍御語時,即定慧俱等。……王侍御問:作沒時是定慧等?和尚答:言定者,體不可得。所言慧者,能見不可得體,湛然常寂,有恆沙巧用,即是定慧等學。”由於傾心服膺於南宗禪法,王維又應神會之請爲禪宗南宗六祖慧能撰寫了《六祖能禪師碑銘》,使之成爲研究慧能生平最原始的材料,而王維本人也成了唐代著名詩人中,“第一個出來吹捧南宗學說的人”。
由於追求“湛然常寂”的境界,王維在詩中一再宣稱“一悟寂爲樂,此生閒有餘”。(《飯覆釜山僧》)在孤獨與寂寞中,他寧心靜性地觀照物象,了知諸法性空的般若實相,走進自己最熱愛的大自然的山山水水,獲得與天地、宇宙最親密和諧的接觸。就在這種禪境之中,宗教體驗竟與審美體驗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從而誕生了許多既富有哲理深意而又無比優美的藝術意境。
作爲宗教實踐、宗教體驗而言,王維的“以寂爲樂”、“知悟勝事”,是與禪觀修習法門聯繫在一起的。全部佛學即包括戒、定、慧三學,修持者必須三學齊修,缺一不可。其中定學一門,多強調止觀雙修,即在修定之時,必須輔之以觀想,方可達到目的。早期傳入中國的安世高禪學倡導的多半是小乘禪觀,主要在於觀空、觀苦、觀諸行無常和諸法無我,具體有修“不淨觀”、“數息觀”等法門,如不淨觀想象衆生身體各處的穢污不潔;數息觀則閉目凝神,端坐不動,心如止水,默數自己的呼吸出入;還有修“四念處”禪觀的,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這些禪觀,由於有導致修行者悲觀厭世,停息一切心識活動的傾向,所以被大乘禪學斥之爲“沉空守寂”,非是至道。與小乘禪學不同,大乘禪觀強調五蘊本空,六塵非有,真空妙有,實爲不二。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便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國佛學主要是沿着印度大乘一派發展的,所以在禪觀方面也不主張一心唯作苦空觀想,而是真有兩邊,雙遮雙照。如天台宗提出的“一心三觀”“三諦圓融”,三論宗提出的“八不中道”“二諦圓融”,禪宗提倡的“定慧等學”,都有強調禪觀不能脫離世相,不能脫離實際生活本身的意思。王維作爲一位虔誠奉佛者,對中國佛學尤其是禪宗南北二宗的禪法,不但有很深的領會,而且也有認真的踐行。他早年與北宗禪有較多的接觸,對那些“閒居淨坐,守本歸心”(淨覺《楞伽師資記》卷一)的禪法很是傾心,在爲北宗禪大師淨覺撰寫的《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淨覺師塔銘》中還盛讚淨覺安居坐禪能達到“猛虎舐足,毒蛇薰體,山神獻果,天女散女,澹爾宴安,曾無喜懼”的境界。以後,他接觸到南宗禪,對那種真空妙有兩不相妨,“擔水砍柴,莫非妙道”的禪法更爲佩服。如由他撰寫的《六祖能禪師碑銘》就說道:“無有可舍,是達有源;無空可住,是知空本;離寂非動,乘化用常。……五蘊本空,六塵非有,衆生倒計,不知正愛。……至人達觀,與物齊功,無心舍有,何處依空。不着三界,徒勞八風,以茲利智,遂與宗通。……”在這裏,王維主要是談了“空”與“有”之間的辯證關係。由此看來,王維的禪學觀是既包含了“閒居淨坐”的北宗禪法,也包括了“至人達觀,與物齊功,無心舍有,何處依空”的南宗禪法。將這兩種禪法結合起來,就形成了王維特有的“以寂爲樂”、“空有不二”的禪觀修習方式?。